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是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结题成果,也是他继《形上智慧论》、《实践主导论》之后又一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这部著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人的实践角度来理解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自身一般本性的科学”的实践人学观。全书浓缩了作者长期潜心哲学研究的思想智慧,展示了当代学者对我国人学建设的深邃洞察力,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学术含量…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对网络文化进行了解读,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网络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网络文化是人之现实生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网络文化是人之实践方式转变的方法和途径;网络文化以人之全面自由发展为旨归,进而培育引向人之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学研究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关于人学的对象、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存在状态、人文精神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描述上,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理论突破。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呼唤研究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要超越传统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抽象化”误区,回归真正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人学问题域中,首先应当始终固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应当把人置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与以往西方哲学根本不同,它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揭示为我们认识幸福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科学阐释了现实的人的幸福与劳动、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人学和感性人学。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人学视域中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多元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学术界》2002,(1):213-218
在当前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理论研究中 ,学术界从人学视域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人学观、生存实践观、人类学实践观和交往实践观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述 ,本文试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弗罗洛夫是20世纪后半期苏联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苏联哲学界人研究的先行者。他的人研究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在规范人研究范畴、提出人研究运思范式和确立人研究主题等方面,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号角。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作出了新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颁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富源 《学术界》2007,4(1):97-102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只能以"物质"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人学观、认识论的创立起了决定作用,从而也对科学物质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不能由此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阐述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04,(1)
立足于人学价值论立场理解合理性精神  崔月琴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3年第 4期撰文《合理性 :理性精神的当代意蕴》指出 ,从韦伯对现代社会合理性的分析 ,到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思想的确立 ,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转换 ,为全面理解和科学地认识合理性的内在思想蕴涵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是立足于人学价值论立场来理解合理性精神的。从这一立场出发 ,我们认为合理性既不是传统理性哲学所推崇的与经验相脱离、相对立的绝对的抽象的合理性 ,也不是现代实证主义哲学所崇尚的工具合理性 ,而是从人的双重性出发 ,追求人之为人的…  相似文献   

13.
人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之一.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学研究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建构时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以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6):F0002-F0002
崔秋锁 1952年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兼任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专著《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合著),主编全军和总后院校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础》等,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等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余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史的一个环节,即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产生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一要考察《提纲》的产生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不能不首先考察马克思是怎样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划清界线的。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除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视域来解读外,还需要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来解读。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艾思奇对论战的参与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深刻影响了《大众哲学》的思路、结构与内容。正是在这场论战中,艾思奇通过批判张东荪、叶青的哲学思路和思维方法,形成了阐发辩证法唯物论体系的思路,并根据这一思路在《大众哲学》中对辩证法唯物论体系作了大众化的阐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向。只有看到《大众哲学》的多方面贡献、意义与影响,才能对《大众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价值作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是一本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词术语、人物、著作及其历史、发展,和反映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的专科辞典。它既是《哲学大辞典》的分卷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科辞典。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这种专科辞典应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奥秘是人,哲学以人为主题。哲学的出发点、前提和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理解。一定意义上,人学是哲学的核心。韩庆祥教授最新推出的《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7月版,以下简称《声音》)一书,既是作者对20几年学术历程的清理与总结,也是作者学术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的综合性成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从哲学到人学再到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转换,既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学术研究的基本历程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由于作者在思维方式上的突…  相似文献   

19.
意志问题与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志是人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的主体性的重要内在根据 ,意志问题则是永恒的人性问题和哲学难题。对于人学来说 ,无论是人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 ,还是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以及人学的性质等 ,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因此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对意志问题展开研究 ,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生长点 ;而合理形态的当代人学只有在对人的意志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蕴着深刻的人学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新升华。六中全会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从理论层面引向现实层面,提出了人学理论实践化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现在唯物史观中,恩格斯曾把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但是,在马克思的时代,人学具有鲜明的理想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价值、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尽管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把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存在作为理解现实人的出发点,也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