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辐射导弹对抗诱饵系统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诱饵诱骗ARM的原理,提出采用ARM双模导引头对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的技术。通过改变导引头的工作频率使之由微波波段适时跳变到毫米波波段,利用主动毫米波导引头的窄波束分辨目标,直接摧毁敌方的雷达或诱饵站。理论分析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系统设置原则,计算出了系统布阵时各个诱饵和雷达之间的安全间距,分析了和ARM导引头进行对抗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红外成像导引头信号传递和转换机理, 分析了影响导引头输出图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外诱饵弹作用导引头成像特征的机理;借助端到端成像建模思想, 综合考虑诱饵弹对目标表面辐射特性及导引头增益特性的影响, 建立了诱饵弹作用后导引头成像特征量化模型;以理论模型为基础, 借助计算机三维场景仿真技术, 实现了诱饵弹作用后导引头成像及跟踪特性实时仿真, 并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发射方向诱饵弹对导引头跟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诱饵弹发射方向不同, 诱饵弹对导引头跟踪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当诱饵弹相对目标运动方向的发射角为75~95、190~215和250~280时, 诱饵弹对导引头跟踪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当诱饵弹相对目标运动方向的发射角为10~40、150~170和315~325时, 诱饵弹对导引头跟踪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毫米波成像导引头的干扰途径和方法,分析了毫米波导引头制导的特点和主要抗干扰措施,重点分析不同的干扰措施对毫米波导引头的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无源对抗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毫米波具有的多普勒分辨率高、等离子体穿透能力强等特点,着重分析了可用于毫米波无源对抗的11种措施,包括毫米波箔条与箔片、毫米波烟幕、毫米波吸收层和角反射器及毫米波雷达干扰物控制投放技术等,以实施对毫米波导引头有效的干扰.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使毫米波对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由于毫米波制导波段已从8mm向3mm扩展,使人们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寻求新的毫米波对抗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波红外成像导引头诱饵弹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长波红外导引头抗干扰的需要,通过对目标和诱饵弹的红外特性的分析,得到了长波红外导引头中目标和诱饵的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在小目标阶段对抗诱饵的方法,并给出了在跟踪状态下对抗诱饵弹的算法流程。算法立足于目前的导引头跟踪体制,计算量小,能够满足导引头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毫米波导引头的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实验研究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Ka波段信号链路非线性效应研究平台。该平台由数学仿真系统和实验测试系统2部分组成,其中数学仿真系统基于SystemVue软件平台设计实现,实验测试系统基于模块化组装的思想设计实现。经测试,该平台可用于开展复杂电磁环境对典型毫米波导引头相关关键信号链路环节的影响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导引头可穿透云、雨、烟、雾,实现目标的全天候探测,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控制算法的设计。为保证造价昂贵的毫米波制导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需要对毫米波导引头的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然而仅仅通过实验室测试无法模拟真实的作战使用环境,需要高精度的外场测试方法准确评估导引头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TK的毫米波导引头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基于GPS的测量结果实时计算导引头参数;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导引头自身的输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评估毫米波导引头各性能指标的精度。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反辐射导弹是现代战场上雷达的主要克星,而有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是一种相对方便和有效的方法.文中从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和诱饵的工作机理出发,基于开环仿真建立了诱饵的工作模型;然后,采用动态仿真的方法得出了不同模式和不同参数条件下诱饵与ARM的对抗结果;最后,给出了评估结论.该分析结果同时为工程上实现诱偏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可用于某S波段雷达抗ARM的几种有源诱饵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两种可用于S波段雷达抗ARM(反辐射导弹)的有源诱饵天线的形式及其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学科,毫米波雷达导引头技术日趋成熟。本文针对毫米波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性能和特点研究其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反辐射无人机(ARUAV)常用的时间鉴别技术——脉冲前沿跟踪技术对抗多点源诱偏(诱饵+雷达)系统的可用性。以正三角形布阵的三点源诱偏系统为例,分析了空间各点雷达与诱饵信号到达无人机被动导引头(PRS)的时序关系,证明了无论被动雷达导引头位于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两个诱饵信号中至少有一个诱饵信号是可能提前到达该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进而分别建模仿真,讨论了时域鉴别法在Δτ=d/c、Δτ≠d/c以及无人机处于不同高度时完成任务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无人机的被动雷达导引头可以在很大的空域内及时发现先到达的诱饵信号,测量其信号源的方向,进行逐一跟踪和攻击,实现突防压制和通道清理等任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极化测量体制毫米波雷达,研究了有源干扰诱饵的极化识别方法。首先介绍了双极化技术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典型雷达目标和各种极化有源诱饵的双极化回波特性,引入能够有效表征有源诱饵和雷达目标极化特性差异的同极化比和极化起伏等特征,并提出基于自适应恒虚警阈值的目标识别方法。最后通过组建双极化试验雷达系统采集并分析了建筑物和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左旋圆极化有源诱饵的回波数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有源诱饵的双极化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ARUAV抗复杂电磁环境建模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峰  刘泉  陈忠宽  胡进 《现代雷达》2011,33(3):73-77,80
根据电磁场理论、天线技术、反辐射无人机(ARUAV)导引头测向和跟踪原理等基本理论,建立了ARUAV实施测向、跟踪、俯冲攻击等多个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同时分析了ARUAV在攻击具有诱饵的雷达系统等复杂环境下的效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相较传统反辐射导弹导引头无法有效抗有源诱偏干扰,提出改进的ESPRIT空间谱估计算法,可有效提高导引头角分辨力。理论仿真表明,改进算法可有效地使导引头较早分开雷达和诱饵辐射源,提高导引头抗诱偏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孙厚军  于伟华 《现代雷达》2006,28(4):50-52,58
圆锥扫描体制由于其简单、体积小且成本低,较广应用于毫米波雷达导引头。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锥扫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测角算法-傅氏变换法,可以应用于多圈锥扫数据提取目标角误差。通过误差分析,对算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正,算法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及高精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多径效应下被动雷达导引头相位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多种频率、速度、攻击角条件下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受到的多径影响情况。仿真试验表明,大攻击角下多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段电子干扰设备已经非常完善,低频段主动雷达的工作效能相应地大幅度降低。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国内外雷达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影响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主要因素的分析。说明了采用更高频段的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以W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及应用为前提,对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解,论述了W波段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实现方案、关键技术解决途径,得出W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具有策略上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复合导引头制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雷  王铎 《红外》2019,40(5):18-22
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日趋复杂,单一制导模式容易受到有效干扰,而复合导引头则可利用各种制导模式的优点,互补不足。根据红外成像传感器、主动毫米波雷达和被动雷达的技术特点,分析了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导引头的工作流程。为了提高复合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反舰导弹的实际工作流程,远距离时利用毫米波雷达或被动雷达进行探测,近距离时利用红外目标特征来区分干扰和舰船目标,从而形成适用于反舰导弹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和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导引头的末制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