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英杰  田君海  翟雨佳  马建刚 《河北医药》2009,31(12):1438-1439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的CD44表达情况。结果CD44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CD44表达阳性率分为85.4%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表达强度与原发灶比较,表达增强和减弱无差异(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的转移性并不比原发灶肿瘤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结果56例NSCLC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67.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COX-2与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期愈晚,细胞分化越羞,淋巴结转移越高,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越高,腺癌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鳞癌,鳞癌中EGFR表达高于腺癌(P〈0.05)。结论COX-2与EGFR在NSCLC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Rb蛋白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在原发灶和E-cadherin及β-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癌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原发灶中65.12%出现Rb阳性,46.51%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出现E-cadherin及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R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P <0.05),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05),E-cadher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P <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 P >0.05),Rb的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 P >0.05)。 E-cadherin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再表达存在相关关系( P <0.05),Rb在肿瘤原发灶表达与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Rb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的聚集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44例EGFR表达阳性(55.O%),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6.7%(2/30)(X^2=20.95,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的EGFR表达阳性率为63.6%(35/55),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胃癌组织的36.0%(9/25)(x。=5.30,P〈0.05)。MMP-9在8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0.0%(56/80),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20.o%(6/30)(X^2=22.18,P〈0.05);在胃癌不同TNM分期中,(Ⅲ期+Ⅳ期)组中EGFR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其在(Ⅰ期+Ⅱ期)组中的表达(X^=4.26、5.78,均P〈0.05)。结论EGFR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是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健智  李璇  姚岐  曹修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22-2024,I000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肠黏膜(A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组)、39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和同一个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组和C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U=4.681、U=5.775,均P=0.000);C组原发灶中E.cadherin的表达强阳性率(5.1%)明显低于B组(16.O%)(U=2.149,P=0.032),C组转移灶与原发灶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β-eatenin在B组与C组、C组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5、P=0.715);c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显示正相关(r=0.387,P=0.024),B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无明显相关性〈r=0.080,P=0.723)。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与β-catenin的表达下调有明显的相关性,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B淋巴细胞瘤基因(BCL-2)3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4倒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4例标本中37例(84.09%)PCNA过度表达,30例(68.18%)EGFR过度表达,19例(43.18%)BCL-2过度表达。PCNA、EGFR及BCL-2阳性表达率在NSCLC淋巴结有元转移患者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CNA和EGF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是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CNA、EGFR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平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3):164-165
目的 探讨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4,DPC4)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DPC4的表达。结果DPC4在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DPC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DPC4与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 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DPC4的低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可促进肺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 β-cat)在胃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对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灶、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E-cad和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20/50)、36%(18/50)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的表达率100%(20/20)、100%(20/20).中低分化组19.23%(5/26)、19.23%(5/26),侵及浆膜层组30.77%(12/39)、30.77%(12/39),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27.27%(9/33)、30.30%(10/33),分别低于高分化组75%(6/8)、75%(6/8)未侵及浆膜组72.72%(8/11)、81.81% (9/11)及无淋巴结转移组64.70%(11/17)、70.59%(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和β--cat的表达在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6,P< 0.01),E-cad和β-cat在淋巴结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E-cad、β--cat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淋巴结转移灶对无法获得原发灶的患者推测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或者通过术前活检可以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16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ER-2、EGFR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EGFR及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60.00%和73.33%。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16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HER-2和EGF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00,P=0.0201)。结论联合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HER-2、EGFR及P16蛋白的表达能更清楚地了解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对宫颈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肺腺癌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提供辅助手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ELLSA)法检测60例肺腺癌患者,20例健康人和20例肺良性病变血清中VEG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健康人与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肺腺癌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增高(P〈0.01),且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的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灶288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84例,统计得出EGFR基因突变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的一致性、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原发灶为38.89%.EGFR基因突变率配对原发灶为35.87%,配对转移灶为40.76%;配对的184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原发灶基因野生16例,原发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转移灶基因野生7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EGFR基因突变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0.807,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好(κ=0.74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基因突变的情况,敏感性为89.39%,特异性为86.44%.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备选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腺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IF4E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胃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30.0%(9/30)、78.O%(39/5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eIF4E蛋白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可能成为预测胃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CerbB-2与 MDR1/P-gp 在乙状结肠黏液腺癌细胞表达及与临床预后资料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芯片技术,检测86例乙状结肠黏液腺癌组织 CerbB-2与 MDR1/P-gp 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临床分期Ⅲ期阳性表达率为76.19%(16/21),明显高于Ⅰ、Ⅱ期;CerbB-2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5.71%,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3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R1/P-gp 在临床Ⅲ期阳性表达率与Ⅰ、Ⅱ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 MDR1/P-gp 的阳性表达率为62.85%,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R1/P-gp 蛋白阳性表达组 CerbB-2同时阳性者占72.97%(27/37),CerbB-2表达阴性者占54.05%(2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肿瘤大小 CerbB-2与 MDR1/P-gp 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erbB-2与MDR1/P-gp 的阳性表达在乙状结肠黏液腺癌多药耐药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有利于对乙状结肠黏液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回顾性检测分析了我院70例乳腺癌原发灶与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灶及30例原发灶与远处转移灶之间的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的阳性率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无显著性。70例病例中。共有4例由原发灶的阴性转为阳性,有2例由原发灶的阳性转为阴性,其异质性为8、6%(6/70)。30例病例中,共有1例由阴性转为阳性,有2例由阳性转为阴性,其异质性为10%(3/30)。结论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灶及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具有异质性,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进行hereeptinl临床治疗时.仍应考虑到HER-2在复发转移灶里的确切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早期发现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行原发灶根治术及同侧Ⅱ~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46例仅行原发灶根治术,术后随访至少1年,观察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Ⅱ~Ⅵ区淋巴结转移率34.7%(17/49)显著低于对照组60.9%(2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7/49),对照组为13.0%(6/4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性清扫颈部淋巴结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且对颈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KK-1(Dickkopf-1)和β-catenin在近端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近端胃腺癌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结合近端胃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1例近端胃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 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4.4%(21/61)和68.9%(42/61)。 DKK-1的表达在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β-catenin的表达在肿瘤的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近端胃腺癌中DKK-1和β-catenin 的表达存在关联性( P <0.05)。结论 DKK-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近端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可提示预后及转移,它与β-catenin可能存在调节及负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中MMP- 2、VEGF-D 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曦 《肿瘤药学》2011,(3):177-18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MMP-2、VEGF-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陆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28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VEGF-D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胰腺癌组织中MMP-2高表达者有18例(64.3%),其中强阳性5例(17.9%),阳性13例(46.4%),弱阳性6例(21.4%),阴性4例(14.3%);vEGF-D高表达者16例(57.1%),其中强阳性4例(14.3%),阳性12例(42.9%),弱阳性7例(25.O%),阴性5例(17.8%),8例对照胰腺组织中两者表达均阴性。淋巴结转移组MMP-2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沪〈0.05),T,组MMP-2表达明显强于T1-2组(P〈0.05),MMP-2表达与病人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D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2高表达与VEGF-D高表达正相关(r=0.553,P=0.003),MMP-2、VEGF-D均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MMP-2、VEGF-D均低表达组(P〈0.05)。结论(1)MMP-2、VEGF-D在胰腺癌中均表达增强;(2)MMP-2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与预后无关;(3)VEGF-D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与预后无关(4)胰腺癌组织中VEGF-D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EGFR 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 EG FR 。 CIN ,20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EGFR 阳性率为 15%,CIN Ⅰ、CIN Ⅱ和 CIN Ⅲ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55.6%、50.0%和 73.3%,鳞癌为 42.6%,腺癌为 20%。其中宫颈鳞癌及 CIN 各级较正常宫颈 EGFR 阳性率显著增高(P <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 ,(P <0.05) ;鳞癌与 CIN 各级间 EGFR 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宫颈鳞癌 EGFR 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 ) GI 、中分化( Ⅱ)和低分化( Ⅲ)宫颈癌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64.3%、59.1%和 18.8%,其中 GI和 G Ⅱ较 G Ⅲ有显著 G G差异性(P <0.05) 。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 EGFR 的阳性率为 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 35.2%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 EGFR 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 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EGFR 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云云  王保军  齐战 《河北医药》2016,(24):3690-3694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并对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38例肺鳞癌和肺腺癌以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8.99%(40/138),正常肺组织为66.67%(92/1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肺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59.42%(82/138),正常肺组织为29.71%(41/1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有明显相关( P <0.05);两者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吸烟史无关( P >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05)。结论 E-cadherin低表达与MMP-9高表达是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张媛媛  宋育林 《安徽医药》2013,17(10):1707-170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经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胃切缘组织(作为对照组)中NO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NOBl的阳性表达率为65.7%(46/70)高于切缘胃黏膜中NOB1的阳性表达率(47.1%,33/70)(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