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晶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89-49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10年来我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情况,分析不同放射剂量及放射前原发灶不同治疗情况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放射剂量在60Gy的生存期明显高于放射剂量40Gy以下的;原发灶切除后脑转移患者放疗效果优于肺原发灶没有切除的患者。结论放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和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单发脑转移瘤11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1例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63.6%(7/11),3年为27.3%(3/11),5年为9.0%(1/1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外科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忠 《实用新医学》2007,8(4):322-32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发现孤立性脑转移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7例肺癌同期孤立性脑转移患者性脑转移瘤切除,术后第3—4周切除肺癌,包括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术等。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其中16例切除肺癌,生存期4—27个月,平均生存期16.8个月,1年生存率56.3%;1例未切除原发灶,术后介入治疗,3个月后死亡。结论外科治疗肺癌孤立性脑转移,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以全脑放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期为4-88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期17个月,从发现脑转移-死亡的时间为1-3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本组患者中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方式对生存期有影响,而脑转移灶放疗方式可能对预后存在影响。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应用全脑放疗配合替莫唑胺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配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其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65%。外科手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的基本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现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膜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并发症。5%~1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会发生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生存期极短。尽管对于非小细胞脑膜转移患者可采用含铂双药联合治疗、全脑放疗、鞘内注射等多种治疗手段,但对改善患者生存期方面仍十分有限。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门领域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ALK)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被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研究表明这类生物靶向药物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生物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孙璐  吴朝阳  朱丽华 《安徽医学》2023,44(10):1267-1271
肺癌是实体肿瘤中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以上。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概率高,脑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且预后差。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联合治疗展现其在脑转移中重大优势。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机制、有效性及联合治疗的时机,为临床工作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更夯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伴孤立性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皓  赵珩  杨异 《上海医学》2005,28(6):508-509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到晚期的表现,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亡,过去因已有远处转移而被列为手术禁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我院自2002至2003年选择性地对28例伴孤立性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软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与MRI影像表现。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临床症状以脑部症状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还有颅神经、脊髓及脊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异常主要包括颅内压升高、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氯化物水平的降低及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MRI增强多表现为累及多个脑叶软脑膜的弥漫性强化,MRI增强阳性组较阴性组发生脑积水及合并脑转移的几率更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伴软脑膜转移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表现具一定的特征性,全面认识其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性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博  刘黎明 《海南医学》2016,(9):1477-1480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高,是肺癌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化疗之后肺癌脑转移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方面是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现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3.
王美才  杨志雄  吴爱兵 《海南医学》2022,(21):2842-2848
肺癌是胸部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后者占肺癌的80%~85%。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概率更高,预后不佳,若得到有效的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4~12个月。随着精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发展,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主要对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易发生脑转移,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严重损害患者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X-刀放疗联合全脑照射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4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每个临床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对单因素生存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脑转移生存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卡氏评分(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oring, KPS)、颅外器官转移、有症状脑转移、脑膜转移、转移灶最大直径、局部加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外器官转移、有症状脑转移和脑膜转移、治疗手段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KPS、颅外器官转移、有症状脑转移和脑膜转移、脑膜转移、治疗手段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予放化疗、靶向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2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两组,各41例,予放化疗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靶向治疗为研究组。结果:比较两组疗效,研究组有效率达到了78.05%,比对照组的56.10%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予靶向、放化疗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单纯脑寡转移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初诊单纯脑寡转移病例41例。对年龄、性别、KPS评分、GPA评分、原发病灶病理类型、脑转移病灶数量、脑转移病灶最大径、脑转移灶局部治疗模式、肺内病灶控制情况、全身治疗模式等因素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1.5%、14.6%。单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病灶数量、脑转移治疗模式、全身治疗模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靶向治疗是唯一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对于初诊即存在脑寡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寡转移病灶的数量、脑转移治疗模式、全身治疗模式为预后相关因素,其中全身治疗模式即是否应用靶向治疗为唯一独立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龙 《广西医学》2014,(7):945-949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以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两者的联合治疗等。自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模式,放疗联合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有较多未解决的问题,如靶向药的耐药、如何筛选患者、放疗与靶向药联合应用的时间、放疗剂量分割、增敏机制等问题,是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桂侠  周冬梅  姬海宁 《当代医学》2021,27(35):153-155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位生存时间(MST)为标准分为存活组(n=23)和死亡组(n=67),均随访2年.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随访2年后存活患者23例,MST为11.19个月,经治疗后存活患者MST为18.7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RPA分级为Ⅰ级、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治疗方法为WBRT+靶向治疗+化疗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死亡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PAⅠ级、WBRT+靶向治疗+化疗、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RPAⅠ级、WBRT+靶向治疗+化疗、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38例非小细胞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3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头部、胸部放疗并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76.3%(29/38).神经精神症状缓解率73.7%(28/38),肺部症状缓解率60.5%(23/38).1年生存率31.5%(12/38),2 a生存率10.5%(4/38).结论合理采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