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清LPO,LDH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清LPO、LDH同工酶的变化。4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按阻断主动脉时间不同分组,45分钟以内为1组,45 ̄90分钟为2组,大于90分钟为3组。在主动脉开放前1分钟,开放后10分钟、1、24小时采血测LPO、LDH同工酶。结果发现,LPO、LDH同工酶值在主动脉开放后10分钟、1、24小时与主动脉开放前1分钟时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主动脉开放后1、24小时升高显著,有显著或非常  相似文献   

2.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 Z  Liu Z  Dang G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17-619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 方法 对26 只大鼠腰骶段脊髓缺血前、缺血15、25 、40 分钟及再灌注后5、15、30 分钟、1、2 和24 小时MEP变化进行监测。 结果 在缺血15 分钟时MEP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1) ,波幅在缺血25 分钟时明显减小( P< 0-01) ,缺血40 分钟时波形消失;再灌注后5 分钟时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大于正常(P<0-01) ,波幅小于正常(P<0-01);再灌注后15 分钟至2 小时波幅恢复正常(P> 0-05),潜伏期无恢复;再灌注后24 小时潜伏期虽然呈恢复趋势,但与再灌注早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波幅又明显下降低于正常(P<0-01) ,再灌注后24 小时双下肢运动功能比再灌注早明显降低( P< 0-05) 。 结论MEP能够准确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体和实验动物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间歇阻断肝动脉1/2~2小时已用作有效的治疗方法,取Wistar雄鼠作肝动脉阻断后的分子生物学观察.将含1.0×10~6二甲基肼诱发的结肠癌活细胞混悬液直接种植至动物的肝左外侧叶,5天后在肝动脉周围置微阻断器,并结扎输入肝脏的侧支循环,取4只鼠作对照,次日开始阻断肝动脉,计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每组各4只鼠;测定肿瘤组织 RNA(mg/mg DNA)和各种核苷酸(nmol/mg DNA),如尿苷三磷酸(UTP)、鸟苷三磷酸(GTP)、尿苷二磷酸(UDP)、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和辅酶1(NAD).在实验二中,观察再灌流后的变化,取5只鼠作为对照,阻断30分钟后复流2小时(5只鼠)、阻断2小时(5只鼠)、阻断2小时后复流2小时(2只鼠)、阻断2小时后复流22小时(6只鼠)和阻断2小时后复流40小时(2只鼠),分别作实验一的各项测定.  相似文献   

4.
雄性SD大白鼠作为研究对象。休克组动物从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到30~35mmHg并维持90分钟,然后复苏。复苏后平均动脉压恢复到78±14mmHg,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休克前及休克后90、120、150、180和300分钟采血标本,血浆内毒素和TNF分别用鲎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在休克后120、150、180和300分钟、48小时或48小时内死亡时取小肠、结肠、肺、肝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继1999年9月21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率先完成亚洲两例异体单子移植术后,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又于2000年9月26日为一位双前臂中远段及手缺失一年余成年男性患者进行了异体双手及前臂移植,手术顺利,移植双手血循环良好。移植右手的缺血时间8小时59分钟,手术时间9小时28分钟,移植左手的缺血时间7小时58分钟,手术时间10小时5分钟。术中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处于积极监护之中,全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犬在高钾停搏10分钟后行心肺转流术(CPB)复苏,并与常规心肺复苏(CPR)比较其自主循环恢复和脑复苏的效果。方法:将杂种家犬12只,以10%KCl静脉给药致心脏停搏(CA)10分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组1;用常规CPR法复苏;组2:用自行研制的心肺转流装置复苏。两组于CA前、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复跳时间、瞳孔大小、72小时存活率和动静脉血气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O2)脑氧耗量(Ca-jvO2)。结果:组1中6只犬仅2只在CPR后10分钟、15分钟恢复自主心跳,但不稳定,并在60分钟内死亡;组2均于CPB后6-10分钟恢复自主心跳,CPB10分钟后MAP>80mmHg,明显高于组1(P<0.05),其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明显大于组1(P<0.05)。两组CEO2和Ca-jvO2在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和10分钟均明显升高(P<0.05),且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时组1明显高于组2(P<0.05)。组2犬的瞳孔于复苏后第9-19分钟开始缩小,30分钟后恢复至正常,全组均存活72小时以上,72小时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组1(P<0.05)。结论:CA10分钟后,用CPB复苏其自主循环恢复明显优于常规CPR,并有益于脑复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测定失血性休克时进行快速降温、深低温循环暂停后,复温及复苏时全身和脑的氧代谢。15只麻醉犬主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0mlHg。造成休克后30分钟,用心肺转流(CPB)使体温降致鼓膜温度15℃,同时稀释血液,使红细胞压积低于10%,以防深低温时微循环瘀滞。暂停血循环60分钟(n=5),90分钟(n=5),120分钟(n=5),然后再灌注、复温和将放出的血经过CPB再输入,CPB持续2小时,人工呼吸24小时,监护72小时或更长。另2只犬于矢状窦置导管,将循环暂停120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在冷保存前的热缺血不利于移植物存活,可导致移植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对供体进行一段时间的常温局部灌注(NRP)可能会减轻上述不良反应,从而改善器官功能。来自英国3家移植中心的学者对21例马氏Ⅲ型DCD供体采用了NRP技术,在供者心脏停搏后,经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插管,持续灌注2小时,定期检测血气和生化指标,监测评估器官功能。总计63个器官得到修复,49例患者接受了相应器官的移植,从心脏停搏至NRP启动的中位时间为16分钟(10~23分钟)。32例患者接受了肾移植(4例接受双肾移植),中位冷缺血时间为12小时30分钟(5小时25分钟~18小时22分钟),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患者血肌酐中位值分别为107μmol/L(72~222μmol/L)和121μmol/L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出血性休克时应用生理盐水(NS)、高渗盐水(HS)和右旋醣酐(D-40)复苏对颅内压(ICP)的影响。采用8.5~14.5kg脾切除犬,插管监测PAP、PCWP、CO、ICP、中心体温和尿量,并计算PVR。在求得上述项目基础值后,经5分钟使失血达总血容量的40%,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上述测定。休克1小时后,用15分钟时间输回失血量的一半,再给予与失血量相等的NS(组Ⅰ)或3%HS(组Ⅱ),继用75分钟输给1500ml NS。最后,余下的失血经15分钟输回。试验完成后拔除所有导管。基础血标本阳实验中每小时的血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损伤细胞内 Ca2 变化的影响。 方法 将 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 :缺血组 2 0只 ,缺血预处理组 2 0只 ,假手术组 4只。缺血组于左肾动脉下夹闭腹主动脉 40分钟后开放灌注 ;缺血预处理组夹闭腹主动脉 5分钟 ,开放 15分钟 ,再次夹闭 40分钟后开放再灌注 ;假手术组动物手术操作同缺血组 ,但不夹闭腹主动脉。分别于夹闭 40分钟后即刻、开放再灌注 2小时、8小时、2 4小时和 72小时各时相点测定脊髓组织 Ca2 含量 ,并评定、记录动物后肢神经功能。 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脊髓组织 Ca2 显著低于缺血组各时相值 ;再灌注 8小时后神经功能评分缺血预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组 (P<0 .0 1)。 结论 缺血预处理具有降低神经元胞浆游离 Ca2 浓度 ,防止Ca2 超载 ,稳定细胞内环境的能力 ,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脊髓缺血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表现为明显降低瘫痪发生率 ,增加术后神经评分  相似文献   

11.
供者心脏热缺血后收缩力、三磷酸腺苷、超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作为衡量供者心脏保存质量指标的可靠性,以及ATP,心肌收缩力、超微结构三者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1组,热缺血0分钟低保存1小时,2组;热因0分钟你,你 保存3小时,3组,热缺血5,低嘎小时,每组6大白兔。测定ATP含量和观察超微结构,然后置于Langendorff模型上,用氧合自休温再灌注15分钟测定心肌收缩力。结果 1组收缩力和ATP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应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等三个单位主办的“矫形手术技巧高级培训班”的邀请,于1990年4月2日至12日在北京参加了讲学及手术观摩,集中参观了秦泗河同志及麻醉医师张云荣的技巧表演。秦泗河医师,以他熟练的技巧,快速的动作,一般用数分钟到半小时,完成一个个普通约需数小时完成的手术,例如髂骨延长10~20分钟、跟腱皮下切断延长1分钟、足部肌腱移位3~5分钟、腹外斜肌移位代臀肌6~8分钟等,因此一个上午可完成8~10个手术,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38MAPK、MMP-2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24只,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实验大鼠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p38MAPK、MMP-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缺血45分钟再灌注24小时达高峰(P〈0.01)。MMP-2蛋白在sham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分钟再灌注6小时有少量表达,再灌注12小时、24小时及72小时呈阳性表达,以24小时达高峰(P〈0.05);p38MAPK蛋白在sham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分钟再灌注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呈阳性表达,12小时达高峰(P〈0.05)。p38MAPK、MMP-2蛋白的表达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激活p38MAPK,活化的p38MAPK可以上调MMP-2蛋白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实验模型中观察到的麻醉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在临床环境中仍未被证实。现有的实验显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参与了麻醉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在应用七氟醚对脑组织进行预处理时,FAK以及脑缺血时间是否发挥了作用。方法大鼠急性海马脑片进行氧糖缺失处理(oxygenandglucosedeprivation,OGD),时间逐步增加(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50分钟、60分钟),继之行再灌注1小时。OGD启动前3小时进行七氟醚预处理(浓度为10-4M,1小时)。免疫印迹法测定FAK以及caspase3(凋亡级联反应启动的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荧光测定细胞死亡。结果H免疫荧光与caspase3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直至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后达到封顶效应。七氟醚预处理(10-4M)使FAK表达增加,并显著减轻了缺血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的PI免疫荧光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的增加。相反,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后不再观察到这种保护效应。七氟醚预处理前60分钟以及整个预处理过程中使用4-氨基-5-(4-氯苯基)-7-(t-丁基)吡唑[3,4-d]嘧啶(PP2,10-5M,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削弱了七氟醚在caspase3以及PI免疫荧光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在氧糖缺失的急性大鼠海马脑片中,临床相应浓度的七氟醚的预处理效应与FAK密切相关,并且只在缺血时间短于30分钟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胆囊切除术。方法 经右侧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切除胆囊255例,总结其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21分钟,最长54分钟,平均36分钟,术后6小时可下床排尿、24小时恢复饮食。结论 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少,对腹腔干扰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是腹内手术腹外操作的一种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院产科应用雷弗奴尔引产并发三例顽固痉挛性宫缩,骶麻后立即解除,报告如下。例1,28岁,2胎,孕4个月,宫内注射雷弗奴尔16小时后宫缩过频过强,宫口不开,产妇疼痛难忍。先后用阿托品、异丙嗪、杜冷丁无效。49小时后施以骶麻,5分钟左右产妇停止呻吟,20分钟时宫颈变松,宫口扩大到3cm,40分钟时娩出死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这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比较,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12小时、72小时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24小时评分,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10分钟和30分钟的DBP、SBP、HR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10分钟和30分钟,观察组的DBP、SBP、H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能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给予阿片类药物经常用于术后镇痛,作者通过蛛网膜下腔给予三种剂量的芬太尼探讨其在剖宫产手术中、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镇痛质量及作用时间等是否是剂量依赖方式.120名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均给予0.5%布比卡因3ml施行蛛网膜下腔麻醉.Ⅰ组加2ml生理盐水为对照;Ⅱ组:0.25μg/kg芬太尼,Ⅲ组:0.5μg/kg芬太尼;Ⅳ组;0.75μg/kg芬太尼均蛛网膜下腔给药,测定BP、HR、RR,取出胎儿前每2分钟测一次,胎儿取出后每5分钟测一次.注入局麻药后每5、10、15、30、60分钟评估一次镇痛效果,并且根据术中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分为优、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于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法于出生后1分钟、5分钟各评估一次.术后24小时测定患者的BP、RR、HR,前2小时每15分钟测一次,后22小时每1小时测一次,根据呼吸频率(RR)是否低于10次/分或PaCO_2大于50mmHg来判定有无呼吸抑制,对于患者的意识,根据清醒程度分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核素红细胞扫描技术诊断224例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病人的血液采用体外方法标记核素,先静脉注射亚锡氯化物1mg,5分钟后抽血5mL至含有抗凝剂和20mCi99mTc,混合20分钟重行注入,全部操作是在附有两路开关的静脉插管内完成的。然后进行腹部和盆腔扫描,第一小时每隔5分钟扫描1砍,以后3小时隔15分钟扫描1次。需要时可继续扫描24小时,但每隔如分钟1次。如有标记的红细胞溢出至胸腔,即为阳性,其中再分成能定位出血部位和未能定位两种。每一份资料由两位核素放射学医师复核。结果(一)出血灶的闪烁扫描定位在224例中,115例(51.3…  相似文献   

20.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Alien’s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30分钟、1、2、3、4、8、12、24小时各注入NGF溶液,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NOS含量在伤后10分钟、1、2、4、8小时均显著升高(P<0.01),NGF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伤后10分钟、1、2、4、8小时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NGF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NOS的升高效应,抑制了一氧化氮(NO)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保护了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