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赛霞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3-513,518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误吸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2005年收治的需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12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23例留置胃管病人中有30例发生误吸。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胃管插入深度不足,鼻饲卧位不当,护理操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及管饲方法不当等原因是造成留置胃管病人误吸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采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重症鼻饲患者返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需要进行留置胃管鼻饲的老年病人1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密切注意鼻胃管插入长度、固定方法、胃管内注食量和速度等。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7天后的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7天后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鼻饲的老年患者返流误吸发生的原因进行观察和预防,适当的改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误返流吸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99例患者为干预前组,给予常规鼻饲护理;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63例患者为干预后组,采取FMEA质量改进方法后的预防误吸措施。比较干预前后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及吸入性肺炎、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组误吸防范措施中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1)。结论:运用FMEA分析误吸发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78-181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胃肠内营养中发生误吸原因及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科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82 例肠内营养患者,将其分为误吸组和非误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胃管的留置深度、相关药物的使用及对其进行GCS 评分,找出与误吸相关的因素。结果 ①两组GCS 评分、护胃药物的使用、实际留置深度及胃管留置深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 评分(β=-1.137,RR=0.321,P=0.001),胃管留置深度差值(β=-0.898,RR=0.407,P=0.000)为发生误吸的独立影响因素,GCS 评分越低,胃管留置深度差值越小,发生误吸的可能性越高。结论 误吸后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系统的分析误吸发生的原因和提出护理对策对减少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呼吸机通气超过48小时的154例病人中28例发生NP病例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吸烟史超过20年、危重原发病、反复多次气管插管、胃内容物误吸、气管切开、留置胃管、MV≥5天、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与MV病人NP的高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前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早期预防、治疗的依据肥握给患者留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40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分为留置胃管前组与留置胃管1个月后组,各40例,采用自身对照原则,对两组患者进行误吸例数、肺部感染、体重指数、热量是否充足、生命体征、免疫力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留置胃管1个月后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留置胃管前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通过对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前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对临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准确抓住留置胃管的最佳时机,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为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留置胃管这一操作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64例呼吸科患者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呼吸科鼻饲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有胃管脱出、胃管堵塞、鼻饲液反流及误吸及胃肠功能紊乱。通过对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风险的认识,在工作中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呼吸机通气超过48小时的154例病人中28例发生NP病例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吸烟史超过20年、危重原发病、反复多次气管插管、胃内容物误吸、气管切开、留置胃管、MV≥5天、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与MV病人NP的高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预防误吸型胃管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防误吸型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住入院的急诊饱胃手术、神经内科脑卒中、ICU患者116例,术中、术后、住院期间均择期应用预防误吸型胃管。结果全组患者在应用预防误吸型胃管的各时间点均未发生误吸,有效率为100%。结论预防误吸型胃管能有效防止各种有误吸危险的病人的误吸。  相似文献   

10.
彭朝林  许仕海  林慧绒 《吉林医学》2012,33(14):3031-303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早期留置尿管、胃管的重要作用。方法:将391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急诊诊疗过程中未留置尿管、胃管,试验组在接诊时即给予留置尿管、胃管接引流盒。结果:对照组201例中82例出现呕吐、误吸、尿储留或者尿失禁;试验组182中仅13例出现呕吐,无一例尿失禁、尿潴留。结论:对重型颅脑急诊早期留置尿管、胃管接引流盒,可有效预防患者呕吐、误吸、尿储留和尿失禁,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误吸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优化进食环境、强化健康教育、进食体位的摆放和指导、进食时间的选择等护理措施。结果导致误吸的原因包括:留置鼻饲导管、进食姿势不正确、留置气管切开管、心理因素、搬运病人过程中体位、方法不当、意识水平下降、呼吸功能不全、陪护或护理人员方面、合并帕金森氏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2例恢复自主进食,7例仍停留有鼻胃管,未出现新发的误吸病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发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各种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预防或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留置胃管患者护理的影响,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60例需鼻饲行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步骤提出胃管固定、胃管长度及更换时间三个问题,检索有关文献、获取科学实证、选取最佳证据、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应用留置鼻饲胃管过程中反流、呛咳或误吸、恶心、鼻腔黏膜异常、胃管阻塞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反流、呛咳或误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鼻腔黏膜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能使留置胃管患者护理效果更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1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意识障碍、非空腹状态下急诊手术、胃管放置不当、管饲速度和量、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等是误吸发生的原因。结论对误吸的发生及引起的后果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有效预防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1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意识障碍、非空腹状态下急诊手术、胃管放置不当、管饲速度和量、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等是误吸发生的原因。结论对误吸的发生及引起的后果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有效预防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16.
伍胜丽 《吉林医学》2013,(31):6611-6612
目的: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新方法及固定材料改进的效果。方法:对84例留置胃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进法,对三组胃管固定方法及置定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进留置胃管固定方法及固定材料,对胶布过敏和皮肤损伤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胃管固定新方法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及固定材料比传统法优越。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对于一些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不但能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对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病人营养平衡,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胃管的材料、插管的位置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即使按照常规插管,病人也极易发生误吸,  相似文献   

18.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下面就临床中常见的影响胃管留置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在临床中总结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2013年共留置胃管2160例,其中男性病人1210例,女性病人950例,年龄3个月~88岁,清醒病人2016例,昏迷病人144例。  相似文献   

19.
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惠桥 《医学文选》2002,21(1):116-117
食道癌术后需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以排空胃内胃酸等分泌物的积聚 ,以利食管—胃吻合口的生长愈合 ,一般 5至 7天后即能拔除胃管。留置胃管后 ,对病人有强烈刺激 ,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以致部分患者自行拔除胃管 ,可发生腹胀、呕吐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不时可发生吻合口瘘、脓胸等并发症 ,加重病人痛苦 ,甚至于生命危险。我科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在 1 0 2例食管—胃吻合术后留置胃管的病人中发生非计划性拔除共 8例 ,发生率约为 8%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非计划性拔除胃管共 8例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脑部疾患引起的呛咳,吞咽困难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36例脑病引起的呛咳,吞咽困难的病人分2组对比,1.传统组,织常规药物治疗为主;2.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留置胃管,并进行舌,吞咽的训练.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病人减少了发生误吸,窒息,肺部感染的机会,并增加了营养,提高了抵抗力.部分脱离胃管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