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以Pd^2+为中心离子,以1,10-邻菲洛啉(phen)为第一配体,以γL-谷氨酰-α-萘胺(gnapa-)为第二配体的[Pd(phen)(gnap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在37℃下,J(离子强度)=0.1(NaCl),乙醇/水混合介质(乙醇体积分数为10%、20%、30%、40%、50%)条件下的稳定常数1g K及表征常数△lg K,并与[Pd(phen)(gly)]^+ 体系比较,求出phen和gnapa^-发生芳环堆砌作用的份额,发现乙醇体积分数为30%时,非配位侧基发生最佳堆砌,说明溶剂组成对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并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及溶剂化角度对配合物稳定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配合物MAB(其中M=Co ̄(2+)、Ni ̄(2+),A为2,2'-联吡啶(bipy)、邻菲咯啉(phen),B为顺丁烯二酸根(male ̄(2-))、丁二酸根(succ ̄(2-))、邻苯二甲酸根(phth ̄(2-))、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 ̄(2-)))在25℃、离子强度为0.1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二元羧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从配体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铜与二肽[苯丙氨酰 L 亮氨酸(Phe Leu)、双甘氨肽(Gly Gly)]及6种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在(NaNO3)离子强度为0.1mol/L,温度为(25.0±0.1)℃时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从氢键、静电作用及配体间弱相互作用等方面讨论三元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10%乙醇/水(V/V)混合介质中,温度为25℃,并以KNO3为支持电解质(I=0.1)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以镉(Ⅱ)为中心金属离子(M=Cd^2+),以1,10-邻二氮菲和5-硝基-1,10-邻 二氮菲为第一配体,以丙二酸和苯乙基丙二酸为第二配体的MAB型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及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配体的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lgK、lgZ均大于统计期望值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邻菲罗啉衍生物2-苯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PIP),以其作为第二配体,并以柠檬酸(H2Cit)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其组成。并考察了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5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1,10-种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PIP),并以其作为第二配体,苯甲酸(HBA)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Tb3 三元有机配合物Tb(BA)3PI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Tb3 分别与苯甲酸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和第二配体PIP的两个氮原子配位。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200~400nm区域内三元配合物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表现出较强的稀土Tb3 离子的特征发射,合成的第二配体对中心离子具有较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电位滴定法,在(25.0 ±0.1)℃, I= 0.10 m ol·dm 3(NMe4NO3) 条件下测定了N,N′—二羧甲基大环醚双内酯(Ⅰ,Ⅱ,Ⅲ) 的质子化平衡常数,及其与Mg2+ ,Ca2+ ,Sr2+ ,Ba2+ ,Cu2+ ,Zn2+ ,Cd2+ ,Pb2+ 金属离子配合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醚环大小对平衡常数、配位方式以及配体稳定性的影响. 配体Ⅰ与上述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对于同一种金属与配体Ⅱ,Ⅲ相比为最小. 配体Ⅰ与较大的金属离子如Sr2+ ,Ba2+ ,Cd2+ 生成配合物时,这种差异更加显著. 配体Ⅰ与Pb2+ 配合的稳定常数,比预料的高出很多. 与碱土金属离子Ca2+ ,Sr2+ ,Ba2+ 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金属离子半径增大而减小. 与过渡金属离子Cu2+ ,Zn2+ ,Cd2+ 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呈相似的规律. 配体Ⅱ与Mg2+ 形成的配合物,其稳定性最差.而与Ca2+ ,Sr2+ ,Ba2+ 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与Mg2+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高出很多且相互间很相近,故配体Ⅱ可用于从碱土金属离子中分离出Mg2+ 离子. 用NMR 研究了配体Ⅰ的水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配体(L)及其5种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形成了,n(M3 )∶n(L)=2∶3型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2L3·6H2O(RE=La3 ,Eu3 ,Gd3 ,Tb3 ,Y3 ),并推测配合物中存在L与1个稀土离子配位,同时又与2个稀土离子桥联配位的2种配位形式.室温下,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发射,而Tb(Ⅲ)配合物表现出微弱的荧光发射,其他配合物没有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说明L的三重态能级与Eu2 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表明,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影响,且随着溶剂配位能力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合成钯的三元配合物 [Pd(PIP)Cl2 ]·3H2 O ,其中PIP为 :苯基咪唑邻菲 口罗 啉 .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该配合物与DNA及其组成小分子腺苷三磷酸盐 (ATP2 - )和腺嘌呤 (Ade)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 ,求出配合物与DNA分子的结合常数KM,并确认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  相似文献   

10.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铜与苯丙氨酰亮氨酸(PL)、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在NaNO3离子强度为0.1mol/L、(25.0±0.1)℃时形成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从氢键、静电作用及配体间弱相互作用等方面讨论二元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并合成苯丙氨酰亮氨酸铜二元配合物的单晶,进一步证明二元金属配合物中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钴(Ⅱ)、镍(Ⅱ)与草酸根、丙二酸根、丁二酸根、顺丁烯二酸根、邻苯二甲酸根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戊二酸根的一、二级配合物在温度为25℃、离子强度为0.10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相应的配体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随着配位螯合环的增大,配合物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以草酸的五员环配合物最稳定。当配位螯合环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体的碱性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N,N′-双 (3-醛基水杨酸 )乙二胺与 Cu(CH3COO) 2 .H2 O反应 ,得到紫色和绿色两种单核Cu( )异构体。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热重分析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绿色 Cu( )配合物中 ,Cu( )离子占据外面的 O2 O2 隔室 ,其荧光强度相对于配体有所衰减 ;在紫色 Cu( )配合物中 ,Cu( )离子占据里面的 N2 O2 隔室 ,其荧光强度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 pH-电位滴定法在以 KNO_3为支持电解质、离子强度为0.1 mol/dm~3,温度为15,25,35和45℃条件下,测定了Pb(Ⅱ)的α,α′-联吡啶(bipy)和邻二氮菲(phen)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应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了各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着重讨论了配体的碱性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8-羟基喹哪啶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双(8-羟基喹啉)类柔性配体H_2L,将柔性配体H_2L与Cd(Ⅱ)离子反应得到镉配合物[Cd_2(L)(NO_3)_4]。利用~1H-NMR、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结构,利用LS 50B荧光光谱仪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镉配合物是一种双核的分子型配合物,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超分子作用力,如π—π堆积作用和C—H…O氢键作用力;当激发波长为340 nm时,柔性配体H2L和镉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48,449 nm。  相似文献   

15.
以2-氨基-4-氯苯甲酸(2-A-4-CBA)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铽离子(Tb~(3+))的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表示为[Tb(2-A-4-CBA)phen(H_2O)4·H_2O],2-氨基-4-氯苯甲酸和1,10-邻菲罗啉均参与配位且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色坐标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Tb3+的特征荧光,在369.6 nm激发下其最强发射峰在545.2 nm处,其色坐标落在黄绿光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2-甲基咪唑与锌(Ⅱ)配合,合成一种新型配合物[Zn(tm-ba)2(meim)2](tmba为3,4,5-三甲氧基苯甲酸根,化学式为(OCH3)3C6H4COO—;meim为2-甲基咪唑),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已由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该配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ca21,其中的四配位锌原子周围有两个甲基咪唑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tmba配体的两个氧原子围绕,形成四面体配位方式.除静电作用外,由N—H…O形成的氢键网络稳定了配合物的晶格.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25℃,离子强度I=0.10(KNO_3)条件下,镉(Ⅱ)、锌(Ⅱ)与水杨酸、5-溴水杨酸、5-磺基水杨酸和3,5-二硝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形成二元配合物的1,2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稳定性与取代水杨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d(phen)2(NO3)2同脂肪类羧酸配体水热反应得到了两个配位聚合物[Cd(tar)(phen)]n(1)和[Cd(fum)(phen)]n(2)(tar=酒石酸根离子,fum=反丁烯二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c和P2/c.配合物1中的酒石酸配体配位方式为不对称型,通过羧酸配体桥联Cd(II)金属中心形成一维折线形链,在相邻链上的phen配体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一维链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在合成过程中苹果酸脱水形成了反丁烯二酸,这与之前报道的该类型原位反应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用 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镉(Ⅱ)-氮杂芳香碱(2,2′-联毗啶、邻二氮菲)-邻氨基苯甲酸三元体系在溶液中的配位平衡;测定了在15℃,25℃,35℃,45℃以及离子强度μ=0.1(KNO3)时1∶1∶1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求出了上述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并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芳香族二羧酸的配位性能,评价金属镉离子与芳香族二羧酸配位几何结构对其骨架的影响,基于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配合物 {[Cd(L)]·DMF·0.5H2O}n。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仪对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d离子与配体采用六配位模式,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400 ℃ 前,配合物骨架并未分解,475 ℃ 后配合物热降解曲线趋于平稳,表明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为2,2-联吡啶-5,5-二羧酸基MOFs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