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地力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杉木大径材培育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下土壤全量养分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UP处理下的夏季和秋季土壤全碳含量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全氮含量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土壤全磷含量呈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土壤全钾含量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市热岛效应”4a的观测资料,用气温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大武口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季节、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武口区热岛效应明显,尤其是冬季呈强热岛级别,秋季次之,夏季和春季较弱;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大时刻在夜间,其次在傍晚,午后不明显.提出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于2011-10-2012-09研究了广西钦州港红树林水域鱼类的物种组成、群落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该水域鱼类共计55种,隶属于10目27科47属,虾虎鱼科物种最多.该水域鱼类优势种明显,其中青斑细棘虾虎鱼和中华乌塘鳢分别为鱼类群落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从1 ~12月的月份变化可分为上升一稳定波动一下降3个阶段.夏、秋季鱼类物种及个体较多,冬季与其他季节间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夏、秋季物种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较高.无度量多维排序结果显示鱼类群落分离明显,表明季节、月份间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与水温、盐度、pH、潮差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小依次降低.此外,研究还表明: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与潮差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pH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韩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韩城市1999~2001年环境大气质量状况分析,揭示了韩城市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该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季节浓度分布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总悬浮颗粒物季节浓度分布:冬季>夏季>春季和秋季;区域季节浓度分布:监测站>金城区>新农>南关.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市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韩城市1999~2001年环境大气质量状况分析,揭示了韩城市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该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季节浓度分布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总悬浮颗粒物季节浓度分布冬季>夏季>春季和秋季;区域季节浓度分布监测站>金城区>新农>南关.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市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AMA254测汞仪分析了淮南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汞含量,分析其分布的季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颗粒物中汞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体积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相关性分析中表明,大气中颗粒态汞主要富集在PM2.5中。  相似文献   

7.
用平皿自然沉降法于2006年至2007年间分别对舟山市市区5个测定点作了12次空气微生物测定,调查了舟山市区主要功能区(居民区、沿海区、公园区、校园区、交通区)大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类的数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全年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均远远高于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相一致,其中真菌数略高于放线菌数量。细菌总数在冬季达到最高值,春季下降,至夏季最低与秋季基本持平;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在春季达到最高峰,夏季急剧下降,秋季达最低,显示出舟山市空气微生物含量变化不全同于我国一些内陆城市的海岛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风灾,加强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选取宁夏18个市县历史最大风速资料,利用耿贝尔分布估算了宁夏50a和100a重现期最大风速,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宁夏的基本风压.结果表明。宁夏50a和100a重现期基本风压与最大风速的分布基本相同,均呈“南小北大”型分布;5个主要城市基本风压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集中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时应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才能保证计算的基本风压值较准确;在春季和冬季应加强抗风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风灾损失.  相似文献   

9.
根据许昌市1953~2016年的日常气象降水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M-K突变分析法,对该区的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3~2016年,许昌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6.34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 132 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为413mm(1964年),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0.3 mm/10a,呈下降趋势;年内降水量分配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没有明显突变年份,夏季降水显著突变时间区域为1998~2007年,年降水的突变点为2010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江苏海涂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别于2012年10月(秋季)、2013年5月(春季)和2014年8月(夏季)对江苏海涂海域进行了3个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苏海涂海域共鉴定到浮游动物68种,种类数为夏季(51种)春季(33种)秋季(17种);3个季节的生物量为春季(180.17mg/m~3)夏季(157.98mg/m~3)秋季(35.98mg/m~3),丰度为春季(116.13ind/m~3)夏季(43.35ind/m~3)秋季(26.31ind/m~3),3个季节生物量和丰度的峰值均出现在东台及以南海域;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海域3个季节共同的优势种,优势度最高的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3个季节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9,夏季(2.37)春季(1.81)秋季(1.79),江苏海涂海域整体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20个气象站的近50年降水量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小波分析、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地区四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全区一致型(第一空间分布型)、东北-西南反位相型(第二空间分布型)、东南-西北反位相型(第三空间分布型)3种类型.第一空间分布型,整个时间段内春、夏季随时间有变长的趋势,降水异常年份的出现与周期有很大关系,周期明显时,容易出现极端降水异常.第二空间分布型,整个时间段内夏季有3年周期,春、秋、冬季均有5年周期.第三空间分布型,整个时段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桥塔等薄壁结构在使用期内产生的裂缝已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新问题,日照非线性温差荷载是导致这类结构开裂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了3个典型的季节--冬季、春季和夏季,测试了某悬索桥混凝土桥塔表面温度场,分析了3个季节下塔壁高度、厚度方向温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日照温度场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塔壁厚度方向最不利温差作用下桥塔的空间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淮安市城区普通娱乐场所内四季空气中细菌、真菌污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城区娱场所细菌、真菌污染较严重 ,四季中 ,细菌污染冬季最高 ,真菌污染夏季最高 ,污染菌多为对人体有定危害的病原体菌种  相似文献   

14.
四季的寒热变化,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人体的脏腑功能也随之变化.所以饮食养生应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讲求因时制宜.根据食物的四性、五味及其与四季、人体脏腑的关系,饮食养生应注重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温、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变化来调摄人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天津子牙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丰富水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方法]显微镜下对2020年天津子牙河4个采样点开展冬、春、夏、秋季样品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计数,计算其生物密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对其水质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发现浮游植物共7门43种,优势种以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上海市某小区为研究区域, 采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干湿垃圾桶中气体样品, 检测其中的VOCs 组成和浓度, 同时从反应活性角度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力(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 SOAFP)。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湿垃圾桶中检测到的VOCs 浓度(58.30~3 322μg/m3) 均高于干垃圾桶(21.70~1 671μg/m3)。其中, 夏季检测到的VOCs 浓度均比其他3 个季节高出12 个数量级。干湿垃圾中均以含氧化合物和卤代化合物为主。OFP 和SOAFP 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 干湿垃圾桶均在夏季OFP 较大, 其中夏季乙醇是促进臭氧生成的优势物质, 其他季节为苯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和甲苯; 干垃圾桶在夏季SOAFP 最大, 湿垃圾桶在冬季SOAFP 最大, 且以甲苯、苯乙烯、间/对二甲苯和苯为主的芳香化合物是SOAFP 的主要物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4~2015年采集了研究区4个季节的水样,并在河口进行了冬、春季2次加密采样。结果表明:从闽江水口水库经河口至外海,悬浮物浓度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并具有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河口悬浮物浓度从涨潮至低潮阶段,总体呈现由河端向海端降低的特征,且其浓度冬季高于春季;河口冬季水体混合作用较强,盐度分层不明显;春季盐度分层显著,且涨潮和高潮时河口盐水楔活动影响悬浮物分布;河口最大浑浊带的规模呈现枯兴洪衰的趋势,其位置随潮汐的涨落上下摆动,通常秋、冬季偏上游,而春、夏季偏下游;闽江河口悬浮物时空分布受径流、潮流及盐度分布等影响显著,且强潮流、分支水道、盐水楔等因素对悬浮物的影响被放大,中小型河口更多地反映出各因素及其河口自身特征的综合影响;与中国其他河流相比,闽江河口悬浮物浓度远低于黄河河口,与长江河口相近,高于位于其南侧的珠江河口;闽江河口悬浮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其他河流相反;各河口悬浮物随潮周期的变化规律类似;闽江河口总体呈冲刷状态,水动力增强,悬浮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对河口地貌、河口生态和港口航运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