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流型酶电极的电子转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电子介体,如二茂铁及其衍生物、钌及其化合物、铁氰酸盐、酞菁钴染料、金属卟啉、醌类、吩恶嗪染料、吩噻嗪染料、吖嗪染料、有机超导材料的电子供体四硫富瓦烯与电子受体四氰基奎诺二甲烷及其导电有机盐等在电流型酶电极研制中的应用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叶帮策  李友荥 《化学传感器》1993,13(2):51-57,79
生物传感器以其生物活性分子识别作为基础,有严格的专一性、较高的灵敏度,且操作方便简单,在生物过程控制和医疗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生物活性成分的不同(如酶、细胞、细胞器、免疫物质、受体等)和传感方式的不同(如压电型、电流型、电压型、FET 型、光敏型、热敏型等)分成许多类型,但现在研究得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自从1962年 Clark和 Lyons 第一次提出“酶电极”概念以来,这种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已经从传统的第一代二次传感型电极,经过第二代一次传感型电极(1984,Cass et al),发展到第三代直接传感电极三代传感器的作用原理图见图1.  相似文献   

4.
5.
报告了一种用于尿素测定的电流型酶传感器,此传感器由脲酶-PVA膜和铂电极构成,线性范围1~20mmol/L,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147X—1.152,相关系数r=0.9995,用酶电极法测定质量控制血清,结果在示值范围内,将酶电极法与临床现用的二乙酰-肟比色法比较,t=1.73,p>0.05,两者符合良好.本法干扰少,响应快,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生物电极微电流动态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生物电极输出的微电流动态检测装置,其通过对基底电流的采样及动态补偿,以及多种抗干扰和降噪设计,测量精度达到0.1nA,使生物电极反应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检测有机磷农药电流型胆碱酯酶传感器的研究概况,对胆碱酯酶的固定化技术,工作电极的种类以及电化学修饰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微酶电极的制作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酶基一次性生物传感器和相关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民上  Jone.  JG 《化学传感器》1996,16(1):68-68
  相似文献   

12.
曾盔  宋又群 《化学传感器》1995,15(3):174-177,188
本文以茶多酚氧化酶与氧电极偶合研制成茶多酚氧化酶电极,研究了激活剂含量、测试介质、PH、温度等实验参量与条件的影响。测得电极对茶多酚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5-9.4mg/ml,测得茶多酚氧化酶在该实验条件下对所用茶多酚标准的米氏常数为3.058mg/ml。将电极用于植物分酚混和体系-茶多酚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从而为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建立了一种便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初步研制了一种测定游离胆固醇的酶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流动注射法的最佳工作条件:磷酸盐缓冲液作载液(pH=6.3,0.1mol/L),流动速度为0.5mL/min,温度为27℃,检测限为0.15mg/mL~1.14mg/mL,线性响应范围0.25~1.00mg/mL,斜率0.08μA·mL/mg,响应时间为0.5~2.0min,工作寿命15d。已将该传感器用于样品分析,取得初步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制多糖修饰电流型测酚酪氨酸酶碳糊电极.选择了麦芽糊精作为酪氨酸酶的激活剂,采用Nafion 117膜来抗阴离子干扰,聚乙烯亚胺(PEI)作包埋剂以抗阳离子干扰,论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以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的酪氨酸酶电极的各组分含量为:酪氨酸酶400 U,10%麦芽糊精溶液10μL,0.2%PEI溶液10μL,0.5%Nafion 117溶液2μL.所研制生物电极的工作条件为:工作电位-100mV vs.Hg/Hg2Cl2(s)电极,工作pH为5.40,测量时间1.0 min.在此测量条件下,所研制电极对苯酚的检测下限为5.00×10-8mol/L,线性区间为2.00×10-7mol/L~5.00×10-5mol/L,RSD=1.18%,RE=-0.60%.用所研制电极测定炼油废水中酚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加标回收率为100.7%.  相似文献   

16.
生物传感器作为生物化学和微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独特的联合体,它是由固定化酶,细胞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与换能器(如电极、离子敏场效应管、光导纤维和光二极管、热敏电阻和压电晶体等)密切结合的分析系统,以生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测定许多物质。鉴于酶具有识别特定分子的能力,Clark等人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酶与电极结合起来的原理,从而开拓了一个新的生物传感器的领域,该电极是基于下列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酶或一定的电子媒介体固定在工作电极上,制作了能识别一系列生化参数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利用微弱信号采集技术,结合高性能微转换器和微控制器,设计制作了配合该系列传感器使用的多通道检测微仪表,以葡萄糖、乳酸和血色素溶液检测进行示范,说明了该检测仪具有多参数测量的功能,并能很方便地通过改变测量程序,实现对传感器特性的研究,该系统对葡萄糖溶液的检测,测量范围为1~25 mmol/L, 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对乳酸溶液的检测,测量范围为1~15 mmol/L,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88.对血色素的测量,在浓度0~20 g/dL范围内与仪表测量的电流值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酶电极--十年产业化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近十年我国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和产业化;介绍我国当前血糖仪及试纸国产化的现状和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选择电极是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发展最迅速的分析技术之一。在离子选择性原电极表面固定一层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酶、抗原或抗体、激素、微生物及某些生物细胞和组织,即可构成以电化学信号为基础的电极型生物传感器。此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化学工作者聚集的“热点”之一。国际性专业杂志“Biosensors”已于1985年创刊,每年公开报导的文献已达400余篇。根据美国教授Rechnitz用玻璃电极为主干以生物形象的“家谱树”图所比喻总结的电化学膜电极概貌,组织电极位于其图中的枝叶繁茂之处,有着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