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起病隐匿,极易漏诊误诊,病变后期可演变成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DPN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一条沟通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经典通路,能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自噬、迁移等生物学活动,广泛影响着与DPN相关的多种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持续的高糖环境下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通过参与DPN的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凋亡、血管生成等发病机制,从而加速DPN发生发展。因此,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来延缓或逆转DPN的措施。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髓鞘修复再生、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该领域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基于此,该文对PI3K/Akt信...  相似文献   

2.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的一种膜质细胞器,通过参与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合成、折叠、成熟和翻译后修饰以维持细胞内稳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内质网环境受到干扰后蛋白质将发生折叠或错误折叠,此时内质网应激被激活,可对神经元的凋亡与自噬进行调控,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入手,探讨内质网应激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关系,介绍中医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与自噬的研究概况,为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大脑血流供应中断后再次恢复血流供应致使大脑组织正常生理结构遭到破坏,神经功能代谢损伤加重的现象。CIRI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现阶段,西医治疗CIRI手段有限,但中医药在防治CIRI方面却有着独特优势,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病死率及改善功能障碍。PERK及其下游蛋白是内质网应激中一条诱发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的信号通路,与CIRI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CIRI中PERK是重要靶点之一,且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本文对PERK信号通路在CIRI中的防治作用及中医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在CIRI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又一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轴突变性坏死、雪旺细胞凋亡、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率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P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等相关。现代医学对DPN的治疗主要从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入手,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根本上改善周围神经的病理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是指能够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稳态的生理机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其异常变化均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经查阅文献后发现,中医药可改善DPN线粒体生物发生水平低下、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延缓雪旺细胞凋亡及神经轴突损伤,对DPN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质量控制可能成为抗DPN新药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故该文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的4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PN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发掘新药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发生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或体征,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后期可导致残疾、足部溃疡、截肢等。其发病机制与高糖诱导的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细胞凋亡关系密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是介导DPN神经组织炎症因子、氧化因子、凋亡因子表达等关键机制,高糖等因子激活p38 MAPK的磷酸化驱动诱发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蛋白质修饰、核酸受损,导致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改变。目前西医药治疗DPN存在明显不良反应、成瘾倾向等不足。近年来中医药在DPN的防治中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药干预p38 MAPK通路转导改善DPN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搜集国内外近10年来关于p38 MAPK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其在DPN病理进程中参与炎症调节、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调控、雪旺细胞凋亡等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也对中药单体、中成药及中药复方基于p38MAPK通路抑制DPN周围神经炎症反应、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反应等途径,抗神经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改...  相似文献   

6.
刘蓉  唐方  凌海慧  梁棻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6-12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维持内质网稳态或在内质网应激不缓解时介导凋亡。自噬可能作为对持续的内质网应激的一个代偿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近5年中药单体、复方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影响细胞凋亡和/或自噬,治疗疾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方法干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成效,其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保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肝细胞、抗结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一条溶酶体代谢途径,在饥饿、缺氧、营养缺乏等应激条件下被激活,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内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对细胞生存、分化、发育及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电针预处理主要通过调节自噬的相关通路和蛋白来改善缺血乏氧状态、抗氧化应激、清除线粒体损伤、抗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该文回顾了CI/RI中激活自噬的病理因素及自噬对CI/RI的双向调节作用,总结了电针预处理调节自噬干预CI/RI的国内外研究及电针预处理的相关参数,以期为临床推广运用电针预处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芪有效成分多样,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物质等,具有改善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免疫、保护心肌超微结构等功能。本文主要从改善糖脂及能量代谢、抗应激与炎症、改善心肌纤维化、调控细胞自噬与调亡等方面对黄芪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黄芪及其提取物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心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机制,改善线粒体功能,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促胰岛素等来改善糖脂及能量代谢障碍。此外,黄芪还可以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来抗氧化应激,抑制内质网应激的相关因子及调节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来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来抗炎;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蛋白的表达,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减少心肌纤维化;调控自噬蛋白来上调心肌细胞自噬、调控凋亡因子水平及凋亡通路来减少细胞凋亡等方面保护心肌细胞,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目前黄芪及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成分集中在多糖类和皂苷类,其他类成分治疗作用研究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为黄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组织病变后,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聚诱发内质网应激(ERS),可通过一系列复杂信号通路维持神经细胞稳态,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但过度的激活会诱发细胞凋亡,自噬具有溶酶体介导功能,可降低ERS水平,从而抑制因ERS过度激活而诱发的凋亡。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针刺对ERS具有明确调控作用。本研究主要从针刺疗法对IRE1、ATF-6、CHOP和PERK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切入点,并结合内质网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依据进行概述,以期为针刺治疗脑病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可  蒋慕蓉  杨文丽  刘秋梅  刘弘毅 《中草药》2024,55(10):3539-354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积极控制血糖、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镇痛等治疗效果有限。中药因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与重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改善血脂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恢复自噬平衡、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神经营养信号转导等改善DPN。通过对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为阐明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机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病程较长,神经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DPN与体内高糖有关,还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有关,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目前DPN的治疗多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治疗DPN变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PN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DPN的机制研究较多,并发现一些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能够调控信号通路防治DPN。笔者通过对参与DPN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对相关通路的调节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可通过能量代谢、自噬、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参与心衰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药可以激活AMPK,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自噬、改善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心衰的防治发挥作用。对AMPK调控心力衰竭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KD)是作为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出现特定肾脏病理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慢性肾脏病(CKD)。大多数学者认为,DKD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脂代谢紊乱及外泌体调控等因素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DKD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维持肾小球足细胞稳态,参与DKD细胞自噬、肾纤维化、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过程,是当代治疗DKD的新型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通过调节mTOR信号通路抑制DKD肾组织损伤,延缓DKD进一步恶化,改善疾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水平。该文通过总结mTOR相关信号通路结构与机制,详述其在DKD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相关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DKD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DKD提供新思路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DM)最为危重的普遍并发症之一,现已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DN发生发展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可能与遗传、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一条至关重要的通路,与DN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基于当下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现状,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DN中的作用机制及通过使用中医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起到激活自噬、减少炎症反应及减弱氧化应激等作用,为中医药治疗DN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细胞自噬在COPD中具有双重作用,与COPD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可以双向调节细胞自噬相关靶点。本文对中医药影响细胞自噬干预COPD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自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医药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促进作用,加速对炎性蛋白聚集体的清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中医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功能障碍、代谢异常等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见的细胞凋亡途径有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三者共同调控机体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医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周围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继氧化应激后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药研究的又一潜在靶点。因此,本文即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结合三条细胞凋亡途径相关的信号通路,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缺血脑组织血供恢复再通后对脑组织及神经功能造成的二次损伤。内质网应激(ERS)是内质网受到外来压力刺激后大量错误及未折叠蛋白蓄积于内的现象。研究表明,CIRI可诱发ERS,而ERS又在CIRI的病理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后ERS可适度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促进内质网对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进行处理,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持久剧烈的UPR则会进一步激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途径,诱发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后引发的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针刺调控CIRI后ERS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防治缺血性卒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微环境的保护与支持,自噬和细胞凋亡在结肠癌的复发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自噬经典信号通路,过度的自噬能够诱导自噬细胞的凋亡,而ROS通过改变细胞的内部环境在细胞凋亡和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产生ER应激影响ER中的蛋白错误折叠信号,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死亡。因此,探究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医药是否可以通过ROS介导的ER应激调控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结肠癌的转移,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主要是指脑组织功能因缺血缺氧导致受损,而恢复血液灌注会再次对脑组织造成伤害,使脑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受损部位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及缺血区域脑组织功能失调或丧失.CIRI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有研究者发现在脑缺血早期,激活自噬主要起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而在脑缺血再灌注后期,很可能因自噬的过度激活而导致神经细胞被破坏[2],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自噬具有双重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是中药单方、复方,或者是针刺穴位等均可多靶点、多途径地调控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发挥修复神经元等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现就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xercise-induced skeletal muscle damage, EIMD)是骨骼肌损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周期长且恢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医药疗法具有方法多样、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EIMD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药疗法对促进受损骨骼肌组织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线粒体自噬、调控内质网应激与自噬、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相关信号通路6个方面对中医药疗法治疗EIM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