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彬 《大家健康》2016,(4):91-91
目的:探究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损伤严重程度(ISS)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的脊髓损伤严重性评分(ASIA)对患者脊柱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情况进行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组,后针对患者脊柱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然后采用术前的评分方法对术后的情况进行评分,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诊断,患者脊柱损伤越严重,手术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截瘫合并严重多发创伤组(≥35分),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组(25~34分)以及不全截瘫合并严重多发创伤组(17~24分)三组;针对患者情况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ASI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急性脊柱损伤的术前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脊柱损伤情况,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邓志强 《当代医学》2014,(34):75-75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50例脊柱脊髓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救治程序及脊髓减压等情况。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痊愈或好转患者有46例,生存率为92%,痊愈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2.2±1.1)分;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为8%,死亡患者的ISS评分平均为(46.3±0.9)分,ISS评分死亡者明显高于治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随访13个月,8例骨折患者痊愈,10例神经症状患者得到了完全的康复。结论正确的掌握救治程序,有效控制损害的程度,加强脊髓减压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并且能有效治疗脊柱脊髓损伤,让患者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ISS值17~57分,平均25.7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2例,Ⅱ型22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14例,D级10例.其中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36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6例完全恢复,14例有一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结论 损害控制有助于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手术时机取决于脊髓损伤和全身情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张弦  张昊  魏妮萍 《医学综述》2013,19(13):2458-246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169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节段脊柱骨折58例作为多节组,单节段脊柱骨折111例作为单节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评分)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进行比较,除D级和E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脊柱骨折临床伤情危重,多伴有脊髓损伤,合并伤较多,积极手术治疗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于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768-476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因素,以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0例根据合并伤的不同将之分为两组,分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组30例,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对两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30例,4例死亡,死亡率13.3%;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40例,死亡3例,死亡率7.5%。两组死亡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生存和死亡患者的I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死亡率比较高,且ISS值也能反应其疾病损伤的程度,但是于多发伤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ACCS)患者外科治疗时机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ACCS患者46例,根据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伤后≤7 d手术,n=22)以及晚期组(伤后>7 d手术,n=2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感觉与运动功能评分及改善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伤后至手术的时间与ASIA感觉与运动评分的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早期组ASIA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评分及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评分改善率与伤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呈负相关(r=-0.782,r=-0.791,P<0.001),ASIA运动评分改善率与伤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呈负相关(r=-0.756,r=-0.768,P<0.001)。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的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与疗效成负相关,手术时间越早,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越好,疗效及安全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骨盆严重损伤合并不同部位多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ISS评分32.7±3.18分(25~39分).通过骨盆急救相对简单固定同时多学科协作对相关危及生命的损伤积极处理等损伤控制操作及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早期干预.分析各种损伤控制方法在不同骨盆合并伤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57例骨盆复杂骨折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泌尿系统损伤、腹部损伤、四肢脊柱骨折、胸部损伤患者中,经伤害控制后,ISS评分明显下降至21.27±2.2分(7 ~ 29分)(P<0.05),55例患者成功手术治疗康复出院,2例死亡. 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特点实施损害控制,进行早期的生命损害救治,控制损伤发展,为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最后转归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9.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亿芬 《吉林医学》2012,33(13):2833-283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多发伤伴脊柱脊髓损伤患者5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51分,经早期治疗及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随访3~24个月,ISS均≥30分。死亡5例,无神经功能恶化者,6例伤口深部感染,其中4例换药愈合,2例再次手术清创后愈合。结论:根据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及早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抢救生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脊柱脊髓损伤都伴有多发伤,男性患病多,多需X线平片、CT、MRI进行确诊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都经过治疗后出院,无死亡病例,有效率100%.在ASIS评分方面,1组与2组随访时ASIS评分比术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3组ASIS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成人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特征都比较危险,预后差,多采用CT诊断与手术治疗,ISS评分在脊柱脊髓损伤的预后判定中的运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短期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20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入院4周内并发MODS分为MODS组(n=42)和非MODS组(n=88)。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前时间、损伤部位数目、主要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III)评分、是否急诊手术、是否输血和是否合并脓毒症等13个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短期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要损伤部位、ISS、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III评分、是否急诊手术和是否合并脓毒症共7个临床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前时间、损伤部位数目和是否输血共6个临床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损伤部位、ISS、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III评分和是否合并脓毒症共6个临床指标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短期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短期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主要损伤部位、ISS、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III评分和是否合并脓毒症。重视主要损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凝血功能和综合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同时有效液体复苏,改善微循环及维护内环境稳定并预防感染可降低老年多发伤患者短期内并发MOD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多发伤的主要病死原因,探讨早期创伤评分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179例多发伤病人进行早期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后按分值分组,同时按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采用包括手术、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胃肠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 ISS评分≥25时多发伤的病死率显著升高,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结论 早期ISS评分对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DCS)用于基层医院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首先采取DCS治疗策略救治,经重症监护病房(ICU)复苏后均接受相应的确定性手术,对受伤情况、评估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术后痊愈34例,治愈率89.4%.死亡4例,死亡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41.2分.结论 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条件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救治严重多发伤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用DCS治疗策略,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36例地震所致脊柱骨折患者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6例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地震中3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部位、分型、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对2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M cA fee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对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判。结果:3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共有43个椎体骨折。其中胸腰段椎体骨折35个(81.4%),骶骨骨折3个(7.0%),下腰椎骨折3例(7.0%),颈椎骨折和上胸椎骨折各1例(2.3%)。其中7例患者有2个椎体骨折。29(80.6%)例患者有脊柱外的骨折。9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的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26例术前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浅部感染。结论: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常见原因为砸伤和坠落伤,多为多发骨折。其中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术有助于脊柱不稳和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护理及搬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探讨其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1±18.4)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60.4%),合并伤以颅脑损伤为主(44.9%);全组患者存活率95.1%,病死率4.9%。相关性分析表明院前时间(>6h)、颅脑损伤、腹部损伤、并发休克及ISS与病死率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ISS、颅脑损伤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高ISS评分、合并休克、严重颅脑损伤预示较高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学》2019,40(11):1233-12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们收治的33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值18~57,平均26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0例。Ⅱ型19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6例。B级7例,C级11例,D级9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31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4例有1级以上恢复。7例无变化。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急诊适用伤害控制原则。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免疫观察期可安全地按计划进行最终手术。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救治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策略的可行性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0月应用DCO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26例、伴股骨骨折13例、伴脊柱骨折6例,共计45例严重多发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86.7%,死亡率13.3%。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术后24h内,2例因胸部损伤合并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1例术后合并高海拔地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39.6分。结论:准确迅速合理应用DCO策略和先进的临床综合救治措施,是提高高海拔地区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预防和降低H—MODS等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