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元数据试著录、平台模拟实现等方式,阐述了元数据标准与本地资源、应用平台、用户的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推广应用非遗元数据标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波 《图书馆界》2011,(5):38-41
论述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的现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特点,在信息结构、语义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模型,并介绍了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遗建档标准是规范并促进非遗建档的重要引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美、加等主要国际组织与国家已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形成非遗立法、理论建构向实操逐步转化、采纳并借鉴相关领域标准、多主体参与等建设经验。针对我国非遗建档标准建设起步晚、数量少、内容覆盖面窄、地域性突出等症结,依托非遗立法、借鉴相关领域标准、集合多元力量、构建非遗建档标准体系是优化我国非遗建档标准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赵跃  周耀林 《图书馆》2017,(8):59-68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文献,对非遗数据库整体建设的研究、非遗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四个议题作了综述。目前学者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内容的研究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模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没有建立;非遗的单线性分类研究较多,多层次分类研究较少,元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地区及非遗具体单个领域方面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较多,其它非遗数字化保护机构研究较少,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数据标准是开展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国外形成了两种主流标准GILS和DC-government,我国提出了两种建议方案e-GRMS和CGMIC,国务院发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设定了14个核心元素,基于生命周期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从内容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三方面进行了定义,具有共享性、扩展性、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论述了世界上主要的两种政府元数据标准 :GILS(政府信息定位服务 )和DC Government(都柏林核心政府元数据 ) ,比较了多国政府元数据标准及其本土化应用 ,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政府元数据框架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9.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担任着开发和传承的角色。论文对国内55个大陆省级及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的不足,提出图书馆应该增强非遗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注重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适当的合作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元数据标准是有效描述资源,实现资源发现、交流、共享以及全行业协调协作的基本保障.从分析电子连续性资源定义和范围出发,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提出电子连续性资源元数据基本结构和元素集,并针对元数据方案设计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促进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并提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主体与开发客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的类型及开发的路径,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抒扬  许旸 《出版广角》2019,(20):47-49
文章以“广陵刻书”“金陵刻经”为保护对象,对雕版技艺、古籍版片、雕版典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建雕版印刷数字技艺资源库,借助数字记录和存储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建立永久的数字档案;开展雕版典籍再造计划,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型、三维建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对古籍版片和佛像经版进行逆向复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衍生产品;建立雕版典籍数字内容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雕版典籍所蕴含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根基,民族的血脉,然而现代工业、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迁移、旅游业等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存、失真、失传、失众的危险境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论文引入人类学"年代-区域"理论,以滇藏交界区域为案例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研究,强调文化特质之间的有机联系、变迁规律及与之吻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独特性的形成,认为在档案工作中应构建整体观,重视边缘地的流变类型,关注多元文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年代-区域"理论强调的动态性和整体观与档案学"文件双重价值论"及"新来源观"理论相契合,在档案资源整合中充分发挥档案机构的能动性,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细节、打破条块分割,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增加档案工作深广度的有效尝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钟岑岑 《出版参考》2017,(11):42-44
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数字教材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出版转型升级中的关注热点,描述其特征和属性的元数据标准可为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支持.文章以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标准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其密切相关的五个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思考,以期为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乐丹 《文化遗产》2010,(1):6-10,8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价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其目的并不在于评价其价值的高低来衡量其优劣,而是通过评价来了解它们蕴涵的不同价值,以找准保护的定位和策略。本文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尝试性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两个方面,筛选出25个指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探索性地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的测度和评判,给出指标权重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遗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特性,论文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展开探讨。引入了领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3个步骤来实现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在挖掘符合非遗领域信息资源特性的建构策略基础之上,完善分类组织的建构流程。研究认为,融合组配技术的体系分类法适宜呈现非遗信息资源组织架构;建构方法上应采用自底向上结合自顶向下的逻辑,实现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材料,结合领域专家共同审视,进而反复验证分类组织的设计思路。论文具体阐述了逐步搭建分类组织方案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内容揭示提供了科学的建置依据,并为行业内相关学科分类组织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国内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非遗数据库的采集系统、分类体系、检索情况、开放性及重视度等方面展开调研,进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言:革新手段,拓展非遗数据库的表现形式;博采众长,重构新的非遗数据库分类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环境,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论述了如何加强档案资源开发,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