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通痹胶囊对卵白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通痹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皮下注射卵白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液和膝关节内注射卵白蛋白建立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关节炎模型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通痹胶囊高、中、低剂量组(90,45,22.5 mg·kg~(-1))、泼尼松组(5 mg·kg~(-1)),另取6只正常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灌胃蒸馏水。每日观察兔膝关节肿胀程度和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给药2周后,MRI法检查兔膝关节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和TNF-α含量。结果显示,造模24 h后,兔的膝关节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或暗红、发热,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膝关节直径增大;造模2周后,模型对照组兔的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内有大量脓性液体、滑膜明显增厚、甚至关节腔纤维化、软骨表面微缺损;关节软骨表层明显纤维化、滑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给药1周和2周后,通痹胶囊各剂量组兔膝关节直径和局部皮肤温度均小于或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膝关节直径和温度的变化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各给药组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病变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研究结果提示,通痹胶囊能抑制卵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减轻关节肿胀、抑制关节滑膜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关节纤维组织增生、减轻关节软骨损害,其中高、中剂量(90,45 mg·kg~(-1))的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含牛Ⅱ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液免疫诱导方法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观察二四汤的干预作用,并从抑制炎症反应及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病理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牛Ⅱ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液免疫诱导方法建立大鼠RA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甲氨蝶呤(1.0 mg·kg-1)组及二四汤高、中、低剂量(30,15,7.0 g·kg-1)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在强化免疫诱导RA后开始每天灌胃1次,共28 d。模型组、空白组均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干预。给药结束后,通过关节肿胀体积变化率和指数分析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采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右侧下肢膝关节滑膜增生程度评分与增生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CD3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体积的变化率和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治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黄芩苷组(50mg·kg~(-1)·d~(-1))、甲氨蝶呤组(0.9mg·kg~(-1)·w~(-1)),观察膝关节切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大鼠组关节破坏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苷能明显减少CIA大鼠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关节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苗族药金乌健骨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5),IκB激酶-α(IKK-α)及IκB激酶-β(IKK-β)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在体外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模型,将3~5代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苗族药金乌健骨汤含药血清冻干粉高、中、低剂量(28.8,9.6,3.2 g·kg~(-1))组、雷公藤多苷(3 mg·kg~(-1))组和泼尼松(1.5 mg·kg~(-1))组,用各药物含药血清冻干粉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24 h后,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NF-κB p65,IKK-α及IKK-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随着金乌健骨汤浓度的升高,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IKK-α,IKK-β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汤能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下调NF-κB p65,IKK-α及IKK-β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马钱子总生物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A组、RA+马钱子总生物碱组(100 mg·kg–1)、RA+PI3K抑制剂组(20 mg·mL–1 LY294002)、RA+马钱子总生物碱+PI3K激活剂组[100 mg·kg–1马钱子总生物碱+20μg·kg–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构建RA模型并根据剂量给药,计算每只大鼠关节评分,测定大鼠血清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评估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比较各组Mankin评分、炎细胞浸润数、软骨厚度;测定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大鼠滑膜组织PI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蚁龙通痹汤对兔膝骨关节炎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按体重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蚁龙通痹汤组、葡立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右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建立骨关节炎病变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葡立胶囊0.1 g·kg-1,蚁龙通痹汤生药0.6g·kg -,ig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以及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检测,并分析软骨.中基质金属蛋自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蚁龙通痹汤组动物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软骨MMP-1和TIMP-1表达率、关节外在表现和软骨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软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均出现明显差异改善.结论:蚁龙通痹汤能够减少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分泌,改善MMP-1和TIMP-1在软骨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平衡而达到对软骨组织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95-198,后插12
目的研究益气养血方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BMP-2、BMP-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0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混悬液4 mg·kg~(-1)·d~(-1))、益气养血方低(1.89 g·kg~(-1)·d~(-1))、中(3.78 g·kg~(-1)·d~(-1))、高(7.56 g·kg~(-1)·d~(-1))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切开关节囊后缝合,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用药处理8周后取右膝关节软骨进行HE染色及病理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及益气养血方中剂量组软骨组织中BMP-2、BMP-4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法测定BMP-2、BMP-4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血方各组及阳性药物组对关节软骨病理损伤(P 0.05,P 0.01)有保护作用;益气养血方中、高剂量组病理评分(P 0.05,P 0.01)与软骨组织中BMP-2、BMP-4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组(P 0.05,P 0.01)。与模型组对比,益气养血方中剂量组BMP-2、BMP-4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益气养血方通过抑制BMP-2、BMP-4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大鼠软骨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尪痹片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家兔和大鼠模型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和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造模,兔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方式为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1))和盐酸氨基葡萄糖组(0.26 g·kg~(-1)),给药体积均选择为4 m L·kg~(-1),造模40 d后连续灌胃给药33 d;大鼠切除前交叉韧带造模方式为尪痹片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g·kg~(-1))和盐酸氨基葡萄糖组(0.36 g·kg~(-1)),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1),造模60 d后连续灌胃给药31 d。每天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水。给药结束后,观察动物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周长,分别取膝关节进行病理检查,按照半定量分级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和统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尪痹片不同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模型家兔膝关节的活动度,显著减少膝关节周长;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均可明显抑制2种模型动物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结论:尪痹片对木瓜蛋白酶注射诱导家兔和前交叉韧带切除诱导大鼠骨关节炎动物膝关节的软骨、滑膜损伤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提示该制剂对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热补针法组、拮抗剂组,每组6只。采用卵蛋白联合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及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热补针法组及平补平泻组分别于“足三里”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留针30 min, 1次/d,治疗7 d;拮抗剂组腹腔注射A438079 (2.5 mg/kg),1次/d,治疗7 d。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家兔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内部血流信号;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P2X7R、NLRP3、Caspase-1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滑膜增厚,线状及点状血流信号增多,关节积液明显,滑膜被覆细胞肿...  相似文献   

10.
抗骨增生胶囊对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胶囊(KGZSJN)对实验性大鼠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大鼠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建立0A模型,50只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KGZSJN 3个剂量ig给予(0.24,0.48,0.96 g·kg-1).末次注射木瓜蛋白酶1周后,开始给药.6周后处死动物,切取膝关节,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关节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KGZSJN可以明显改善OA的膝关节病变;KGZSJN提高关节滑膜SOD的活性,降低关节滑膜MDA水平;KGZSJN降低血清NO,NOS,IL-1β,TNF-α的水平.结论:KGZSJN能有效防治大鼠实验性OA,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提高关节滑膜SOD的活性,降低关节滑膜MDA,抑制血清NO,NOS,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基于Akt/mTOR/GSK-3β信号通路研究藏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Ershiwuwei Shanhu Pills,ES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十五味珊瑚丸低(200 mg·kg^(-1))、中(400 mg·kg^(-1))、高(800 mg·kg^(-1))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 hydrochloride,DP HCL)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灌胃20 mg·kg^(-1)三氯化铝并腹腔注射120 mg·kg^(-1)D-半乳糖,连续56 d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并给予药物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小鼠海马体中p-tau蛋白含量,检测小鼠海马体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对小鼠全脑进行病理学观察,TUNEL染色观察小鼠皮层区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海马体的p-mTOR、p-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珊瑚丸给药组小鼠的潜伏期和找到原平台的路径显著缩短,全脑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UNEL阳性细胞表达有所减少;海马体中p-tau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海马体和血清中SOD、CAT、T-AOC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海马体p-mTOR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研究结果表明,二十五味珊瑚丸可减轻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致小鼠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衰退和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诱导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灌胃给予FSQTC低、中、高剂量(0. 25,0. 5,1 g·kg~(-1)) 19 d后,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20μg·L~(-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1))体外诱导人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FSQTC(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取细胞备用。分别提取滑膜组织以及MH7A和HUVEC两种细胞中的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p-p38 MAPK,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p-Akt,p-p38 MAPK,p-ERK和p-JNK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经0. 25,0. 5,1 g·kg~(-1)·d~(-1)的FSQTC治疗后降低(P 0. 05,P 0. 01);与空白组比较,VEGF或TNF-α能分别诱导p-Akt,p-p38 MAPK,p-ERK和p-JNK在MH7A或HUVEC细胞中的异常升高(P 0. 01),0. 02,0. 1,0. 5μg·L~(-1)的FSQTC能明显降低p-Akt,p-p38 MAPK,p-ERK,p-JNK的表达水平(P 0. 05,P 0. 01)。结论:FSQTC能负调节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滑膜细胞中的异常活化,这可能与其对RA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抗炎及关节保护方面探讨风湿宁(FSN)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加风寒湿刺激的风寒湿痹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以后,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剂量0.33,0.66,1.32 g·kg~(-1)给予风湿宁胶囊水溶液,甲氨蝶呤组给予1.0 mg·kg~(-1)的甲氨蝶呤片水溶液,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按剂量4 m L·kg~(-1)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风湿宁胶囊对RA白兔风寒湿痹模型的一般情况、关节肿胀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mRNA的表达量。结果:风湿宁胶囊可明显改善RA兔生存状态,减轻RA兔后肢膝关节的肿胀,降低膝关节表面温度和关节炎积分,能够显著降低RA兔滑膜组织IL~(-1)β,IL-6,TNF-α,RANKL mRNA的表达。结论:风湿宁胶囊具有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和RANKL的表达的作用,可有效减轻RA的炎症反应和骨质破坏,从而对RA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滑膜组织成纤维样细胞(FLS)增殖的变化及甘草附子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组(7.8 g·kg~(-1)),雷公藤多苷组(10 mg·kg~(-1))。采用AA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治疗组小鼠给予相应给药灌胃18 d,1次/d,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足肿胀法评价药物治疗作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Vimentin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成纤维样增殖;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_1(Cyclin D_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肿胀度增加,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明显,滑膜组织成纤维样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滑膜组织中TNF-α,Cyclin D_1,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附子汤组小鼠足肿胀,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有所改善,滑膜组织成纤维样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滑膜组织中TNF-α水平,Cyclin D_1,PC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p53和p2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对AA小鼠关节和滑膜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降低局部慢性炎症,调节AA小鼠滑膜Cyclin D_1,PCNA,p53和p21的蛋白异常表达,抑制FLS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娜  赵娜 《新中医》2020,52(3):124-127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2只。治疗2周后,比较大鼠滑膜组织TNF-α水平及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备前各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制备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温针灸组LequesneMG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滑膜组织TNF-α水平、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和药物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滑膜组织TNF-α水平、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温针灸组LequesneMG评分、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降低KOA大鼠滑膜组织TNF-α水平,其机制为抑制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优于西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足跖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氟氏佐剂乳化剂,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用相应指标观察虎杖大黄素干预炎症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等量的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氟氏佐剂乳化后在雄性Wistar大鼠足跖部皮内注射0.4 m L(含胶原400μg),14 d后同样方法于足跖部皮内注射0.1 m L加强,致炎20 d成模后,再将模型组分为模型、虎杖大黄素与醋酸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此时虎杖大黄素组0.4 g·L-1虎杖大黄素0.8 mg·kg-1ig,醋酸地塞米松组用0.75 g·L-1醋酸地塞米松7.5 mg·kg-1ig,两药各自连用20 d,并用足跖厚度,足爪X射线,足爪大体图片,膝关节滑膜HE染色,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膝关节滑膜TNF-α及CD34表达,观察成模大鼠的2个靶点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跖厚度明显增加(P0.01),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虎杖大黄素与醋酸地塞米松组明显降低大鼠足跖厚度,血清TNF-α含量(P0.05,P0.01);X射线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足跖部出现不连续的低密度影,即为溶骨现象,且有明显的软组织肿胀阴影,而正常组、虎杖大黄素组、醋酸地塞米松组未见有不连续的低密度影,即未见溶骨现象,亦未见软组织肿胀阴影;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可见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大量的血管翳,而正常组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翳,虎杖大黄素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只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少量的血管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滑膜中的CD34及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虎杖大黄素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膝关节滑膜中的CD34及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虎杖大黄素可通过影响炎症和新生血管形成两个靶点干预R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以及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RA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足跖底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RA模型。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分别以伤湿止痛膏和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外敷,模型组以同样方式予以空白凝胶膏剂外敷,正常组不干预;各组均连续干预21 d(3个疗程),观察大鼠AI指数评分、足爪容积和热痛阈,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均出现炎症表现和热痛阈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MP-9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的关节炎症和热痛阈敏感均明显改善,且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的消肿作用起效更快(7 d),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VEGF水平和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P0.05),而阳性药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消炎止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抑制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97-2201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方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清、关节滑膜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TX组、中药熏蒸组、MTX+中药熏蒸组,分别给予中药熏蒸,MTX(1.9 mL·kg~(-1)·w~(-1))腹腔注射,中药熏蒸+MTX(1.9 mL·kg~(-1)·w~(-1))腹腔注射,另设正常大鼠为正常组,连续给药20天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关节滑膜组织。观察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测定检测血清IL-1β、IL-1Ra的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滑膜组织中IL-1β、IL-1Ra 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中药熏蒸方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血清、滑膜组织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1Ra表达水平下降;中药熏蒸方能抑制模型组血清、滑膜组织IL-1β的表达,上调血清、滑膜组织IL-1Ra表达量,而中药熏蒸方和MTX两药协同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中药熏蒸方改善AA大鼠关节炎机制可能与恢复IL-1Ra/IL-1β的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CIA模型大鼠TNF-α、HIF-1α、iNOS以及NO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通过调控TNF-α-HIF-1α-iNOS-NO信号通路干预RA的分子机理。方法:1.采用HPLC法进行虎杖中大黄素提取与含量测定。2.选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素20、40、80 mg/kg组、地塞米松7. 5 mg/kg组。药物干预后,取大鼠足爪大体图片、X射线影像、脾脏、膝关节滑膜及血清。用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以及RT-PCR法检测滑膜、血清以及脾脏中TNF-α、HIF-1α、iNOS及NO相关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双后足跖逐渐红肿、畸形,甚至出现溶骨、成骨现象,第20 d症状表现最严重。给药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大黄素40 mg/kg组和地塞米松组溶骨现象基本消失。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滑膜组织形态未见异常。模型组滑膜细胞结构破坏,炎性细胞大量浸润,血管明显增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脾及滑膜组织中TNF-α、HIF-1α、iNOS及NO相关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上调。药物干预20 d后,炎性细胞浸润与血管新生均被抑制,大黄素40 mg/kg改善作用最强。各给药组上述相关蛋白与mRNA表达较之模型组均明显下调。结论:大黄素治疗RA的机制可能是抑制TNF-α-HIF-1α-iNOS-NO信号通路开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桂枝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附子汤组(6.1 g/kg)、RAGE抑制剂组(0.5 mg/kg)、桂枝附子汤+RAGE抑制剂组(6.1 g/kg+0.5 mg/kg),每组10只。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乳化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免疫组化(IHC)法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AGE和软骨及滑膜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桂枝附子汤组、抑制剂组和桂枝附子汤+抑制剂组均能有效降低RA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