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荧光导航联合3D模型打印完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10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分析术前及术中配合,归纳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0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出现胆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策略,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要点,对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术的40例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将接受开腹根治术的45例患者纳入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超声在机器人辅助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肝门部胆管癌切除(A组),术中常规应用腹腔镜超声探查肝脏,确定肿瘤具体大小、位置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等;另15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B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A组术中腹腔镜超声发现新转移灶8个,行单针射频治疗。A、B组6、12及18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33%、86.67%、86.66%和73.33%、53.33%、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12及18个月的总生存率均为100%;B组6、12及18个月的生存率为93.33%、73.33%及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超声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不仅可发挥引导定位作用,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指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50%~7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时疾病多已进展到晚期,能够做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30%[2],同时肝门胆管癌对放化疗亦不敏感。目前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方法,但因为肝门部胆管癌位置的特殊性,沿胆管纵向浸润,向肝动脉、门静脉横向侵袭,肿瘤边界判断困难,肿瘤的根治(R0)切除存在技术性难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的15例中,有12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3例单纯引流。术后死亡6例,目前无瘤存活最长的1例已达18个月。术后出现胆瘘2例,腹水及切口感染各3例。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和预后与其分化程度直接相关。其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术前的辅助检查、对肝门部解剖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但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治疗效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tumor [1]。手术切除是其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根治切除率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且临床预后差[2]。我科于2012年4月收治一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胆漏,脑梗,尿崩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7.
《华西医学》2014,(9):1794-1794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李富宇教授为1例肝门胆管癌累及胰头的患者,实施了四川省首例按国际手术规范进行的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系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顶级手术之一,手术切除范围涉及肝脏、胆道、血管、淋巴结、下腔静脉及腹腔干周围脂肪组织、胰头、胃窦、十二指肠、小肠,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目前国内仅有极个别病例报道。以手术难度和规模而言,在肝胆外科界,除肝移植以外,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时实施肝胆外科界第二大和第三大规模的手术,手术的难度、创伤及手术风险极大。国外有报道应用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达50%~70%。该例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手术历时13个小时,患者术后第2日即拔出气管插管,从综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患者恢复顺利。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手术的实施推动了四川省肝门胆管癌治疗与国际诊疗标准的接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3.33%,11例因肝外转移只行简单的姑息减黄手术。根治切除组及姑息减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55.56%、22.22%;9.09%、0、0。结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侵犯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争取一次切除,进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避免肿瘤残留,是提高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HBD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也称高位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胆管癌的50%~75%。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率为64.1%。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5例。现就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胆管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痛Bismuth分型中的准确性和有用性.方法 纳入30例经手术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了二维超声、声诺维经皮超声胆道造影(PUSC)和泛影葡胺经皮经肝X线胆道造影(PTC),并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Bismuth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普通超声分型的准确率为23.3%(7/30),PUSC和PTC分型的准确率均为73.3%(22/30).普通超声分型准确率与PUSC及PT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胆管造影提高了超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能力,对肝门部胆管癌进Bismuth分型的效能与PTC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成功实施联合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l例因发生腹腔转移未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1])是肝外胆管肿瘤中最常见、最难治疗的一种癌症,其发生率约占胆管癌的60%~70%[2]。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The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3]的TNM分期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可能治愈该类疾病的唯一手段[4],手术要求肿瘤切缘无癌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24例,外引流4例。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应做好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以提高对术前分型的认识。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MRCP分型:BismuthⅠ型5例,Ⅱ型3例,ⅢA型2例,ⅢB型6例,Ⅳ型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4.4%。结论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26例胆管均有不同程度胆管扩张,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影。1例因呼吸伪影较多,影响图像质量,MR无法做出诊断,加做CT后得以诊断。结论:CT和MRI联合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24例,外引流4例.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应做好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科根治性切除目前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且唯一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的治疗策略。既往认为肿瘤浸润门静脉或肝动脉被认为是手术禁忌证,是阻碍手术达到肿瘤阴性切缘(R0切除)关键因素。但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这些禁忌已经部分被突破。目前合并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且不显著增加围术期风险,但是否合并肝动脉切除重建仍有分歧。本文旨就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合并血管切除重建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16例手术切除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福龙  刘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19-2520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1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诊治资料。结果:16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胆肠吻合口瘘2例,膈下脓肿2例,伤口感染1例,肺炎2例,胃瘫1例,均治愈。无术后肝功能衰竭。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34%、23%,最长1例已生存7年。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较差,充分的手术前准备,争取肿瘤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20例肝门部胆管癌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治愈,治愈率为90.0%,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0例腹腔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25例次,其中,位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粪肠球菌感染7例次,占28.0%,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次,占20.0%,屎肠球菌3例次,占12.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比较多,故充分重视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正确进行术前评估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方法,对减少术后腹腔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治术或姑息性内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行之有效的2种手术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对7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总结了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