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性治理、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对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筹措渠道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用地,并使得许多可利用资源如适量的碳、氢、钾、钙、镁、磷和微量的铁、锰、铜等元素被浪费,而且污染并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时候还引起爆炸。如何对封场后的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土地利用方式、绿化潜力、树种选择研究进展,对垃圾填埋场存在的诸如填埋气体、渗漏问题、植物的养护、土壤贫瘠等对垃圾填埋场绿化产生限制的因子进行探讨,提出找到垃圾填埋场绿化的综合配套技术如绿化美化规划方法、适宜的草种和树种、配套的绿化方法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沉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位于上海老港填埋场的3000m^2试验场(垃圾填埋高度4m,填入垃圾10800t)历时880d的沉降监测,根据垃圾在填埋中的降解机理,建立了反映填埋场沉降规律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填埋场的第二阶段沉降(由于垃圾的生物降解而产生的)与填埋时间的指呈线性关系。根据沉降规律,上海老港填埋场完成大约79%的第二阶段沉降,才能处于高稳定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卫河重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以卫河历史资料和现场调研资料、卫星图像为依据,利用生态工程方法和景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将植被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卫河作为新乡的“母亲河”,对新乡市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卫河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其成为新乡市的“蓝带”和“绿带”,除了提供生态保护功能外,也成为优质的城市户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恢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简述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方式、组成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同时提出我国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填埋场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92-193
以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水土流失产生机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玲  秦华  曾翔春 《南方农业》2010,4(2):43-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主要有自然湿地和城市湿地两大类,由于近几年人们对自然湿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加紧对自然湿地保护的同时,城市湿地的建设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补充。城市湿地在城市规划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本文以中国成都活水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湿地的景观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州市太湖湾地区的废弃采石场已经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使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采石场的特征数据,进而使用景观污染指数对常州太湖湾沿岸废弃采石场的景观污染现象进行定量的景观污染评价,筛选出已造成严重景观污染的废弃采石场,为决策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整个废弃采石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该区废弃采石场的现场实地调查,制定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系统集成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植物品种筛选原则和本地采石场废弃采石壁出现的先锋植被情况,选择了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品种并分别对该区27个废弃采石场提出5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矿坑废弃地是一种生态严重退化的区域,接近裸地,其植被破坏严重、地形地貌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多、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可供借鉴的国内外先进案例越来越多,矿坑废弃地的修复技术愈加全面与丰富,景观改造、旅游开发已成为矿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以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东矿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相应技术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前,我国的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问题,已经引起了 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几个采石场生态和景观恢复的成功案例,这对解决我国采石场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和陈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环保领域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选择黑麦草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种子发芽的陆生生态毒理方法,研究陈垃圾对植物发芽的影响,以期为陈垃圾利用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培养基质中陈垃圾的比例分别为20%、80%和100%,使用蒸馏水和土壤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陈垃圾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陈垃圾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陈垃圾在培养基质中的最佳比例为80%,与空白和使用土壤作为培养基质相比,发芽率分别提高了34.3%和20.9%,发芽势分别提高了52.0%和24.0%。培养基质中添加陈垃圾有利于黑麦草种子根、芽的发育和生长,在培养基质中陈垃圾的比例为80%的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的根长、芽长和芽的鲜质量分别比使用土壤时增加了50.0%、46.9%和74.0%。因此,将稳定后的陈垃圾用于草坪种植是可行的,这为陈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稀土是我国保护性开采的战略资源,在开采稀土过程中必须强化综合治理。基于离子型稀土矿开采采用的池浸、堆浸、原地浸矿主要工艺和特点,总结了三种采矿工艺产生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危害,阐述了当前研发废弃稀土矿生态恢复新技术和开采新工艺现状,以及废弃稀土矿综合治理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动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空气微生物浓度分布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填埋区空气微生物浓度达到6 000 CFU·m^-3以上,生活区约为3 500 CFU·m^-3,填埋区空气微生物浓度显著高于生活区(P〈0.05)。填埋区不同时段空气微生物浓度不相同,呈4—7月份9:00—11:00浓度低于15:00—16:00,而8、9月份以后9:00—11:00浓度高于15:00—16:00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6年4月—2007年1月空气微生物总浓度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9—11月。填埋场环境温度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大于湿度。  相似文献   

14.
15.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舟山已进行生态恢复的矿山为对象,研究海岛矿山人工土壤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在2~5 a的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钾含量和脲酶活性与恢复年限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外,土壤全钾含量还与坡向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坡位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经主成分分析:不同坡向上的土壤养分得分表现为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不同坡位上的土壤养分得分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层次单一的区域现状,探索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黄土丘陵区淤地坝景观再造与更新的理念与方法,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方法]以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北侧淤地坝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湿地工程改造设计方法研究。[结果]丘陵区淤地坝景观的再造与更新应以生态设计理论为基本指导,对丘陵区淤地坝改造实施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综合工程措施。[结论]丘陵区沟壑地环境治理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景观生态、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最佳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垃圾好氧堆肥渗滤液与填埋场渗滤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配制的城市垃圾和实验室堆肥装置,通过12d的堆肥,研究好氧堆肥渗滤液的成分,将其与新填埋渗滤液、成熟填埋渗滤液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84年)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堆肥渗滤液呈碱性,大于新填埋场和成熟填埋场渗滤液的pH;COD、NH4^+ -N和BOD5等参数对比说明了一次堆肥过程较新填埋场发酵过程成熟,但没有成熟填埋场发酵更彻底;堆肥渗滤液是一种有机营养的废水,同时富含大量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过程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区域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揭示区域生态压力的现状和进行区域横向比较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缺乏历史纵向比较。景观生态背景值,是在综合了区域特定历史时期景观生态本底值和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景观生态背景值作为景观生态压力评价的坐标起点,结合区域中主要的生态过程,通过对变化中的景观生态类型、格局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偏离程度来评价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评价结果不仅能较明确地说明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现状的性质,同时清晰地揭示出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与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