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峡科学》2012,(1):21-35
该文详细介绍了近40年来,福建省地震地形变学科发展的概况。福建省地形变观测网是由全省GPS连续观测网、重力、水准、地磁流动观测网以及重力、倾斜与应变观测台站组成。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福建省地壳形变台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了我省地壳形变的地震预测与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在推进全国地壳形变学科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三板溪水库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的清水江下游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内。本文总结了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对三板溪水库区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地壳表层卸荷型水库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三板溪库区蓄水以来地震活动频繁,蓄水前基本无震。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区两岸多组断裂及破碎带通过地带,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震级小,震中震感强烈,并与库水位升降有明显响应关系。综合分析认为三板溪水库诱发地震成因类型大多数为地壳表层卸荷型,少数为构造型。  相似文献   

3.
在虎跳峡水电工程区构造格架和历史地震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区地壳岩体力学环境、地热及地化异常、介质特征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运用概率分析法 ,又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蓄水后 ,会诱发地震 ,并且最大震级达 4.7级  相似文献   

4.
既然不能预测,怎么又能辟谣说"近期不会发生地震"呢?地震专家们在2010年承受的压力,估计比地壳承受的还大。"全球并没有进入地震活跃期"和"全球可能要进入地震活跃时代"两句话出自同一个科学家之口,从2010年开始,伴随着玉树大地震以及全国、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5.
将地震研究置于地球物理构架中进行定位和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产生地震的动力问题,以及地震生成的地壳结构、深部原因及地球结构能的作用.以引力常数减小、天体膨胀为基础,以地震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个新的地震模型,经与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表明,此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4·20”芦山地震的构造破裂与发震断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0"芦山地震构造破裂及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触发M=7.0级强烈地震的构造因素是NE向大川-双石断裂的逆断兼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面最大逆断-右旋滑动量达到1.51m。震中位置应在地震断裂通过的双石-太平区段而非震害严重的龙门乡。造成龙门乡震害异常的主要因素是该盆地较厚的第四系强烈的场地效应及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此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调整、地壳岩体应力-形变过程进入累进性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地壳破裂扩展方向具有向龙门山中央断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地壳在大于一定速率的差异构造运中又遇到地壳整体性较好的"僵硬块体"发生牵制与矛盾时,所形成的"三向应变结构"是构造地震孕育、发生的共同物理机制.目前这一理论已得到了多方面地震实践的证实.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地震孕育、发生的这一规律性,将会大大促进地震物理预报这一世界难题的早日突破.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的地质构造背景及GPS网站的地壳运动速度观测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福建沿海、台湾海峡与台湾岛北部地壳的水平运动基本保持了整体趋势;800余年的地震资料显示了台湾海峡及其附近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性分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研究表明了台湾海峡北段的地震危险性较低。从防止地震影响角度考虑,选择拟议中的北线作为台湾海峡通道建设线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这几年在地震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GPS的现在在我国地震中的应用,遇到的困难和怎么样去实施GPS在监测地震和地壳当中的应用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2008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并正式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主题为“地震减灾与预测”,征文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地洼理论,分析了处于麻城—岳阳—贵定地震带上、江汉地洼内洞庭湖东侧的洪湖—湘阴地壳断层,该断层为—地貌反差明显、走向NE15°~40°、倾角小于45°、规模较大的走滑正断层。作者在研究该断层的地质背景及发展历史、地球物理及应力场、现代活动、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洪湖—湘阴断层与地震的关系:1)该断层属本区NNE,NE向发震构造系统;2)断层两侧盆地的沉降幅度、速率、梯度与地震紧密相关;3)断层区内地壳形变表明存在水平剪切与垂直差异运动;4)历史地震的分布规律与现代地震的发震位置反映了该区地震活动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黄海重力异常反演出该区莫霍面构造轮廓,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南黄海海域地震直接或间接地与地壳深部构造有关。并指出地震发震环境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地震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新模型与传统的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将地壳作为连续介质不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坤权研究员等研究发现,对于地震前兆应力-应变在地壳岩石中传播这样的准静力学及运动问题,不可再将地壳作为固体连续介质处理。他们运用颗粒物理原理,提出了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为地震前兆研究和探测提供了新认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2011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技》2004,20(10):i004-i004
石玉成,男,1966年出生,山东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研究员,1988年6月获得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7月获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3年月晋升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地区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其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长江三峡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新构造运动、地壳形变、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地应力测量等方面研究了本区现代地壳运动基本特征及其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认为该区地壳稳定程度较高,现今构造活动微弱,不会对三峡工程造成影响,或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牛鹏程 《科技信息》2012,(3):94-96,69
利用地震反射法探测重庆地区地壳几何结构特征,探测深度达莫霍面(约42—45km),探明地震区的深部发震构造特征及浅部主要活断层向深部的延伸情况、深浅构造藕合关系,为城市建设抗震设计、土地规划利用和防灾减灾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该项目形成一套深地震层反射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合适的深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深地震数据解释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近期地震时空分布与现今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西部地区近13年M≥6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成果探讨了其与地壳运动场的关系;结果对该区地震活动分布与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 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 通过 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 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山西断陷带内, 基本上位于已知断层附近, 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的东北?西南两侧。震源深度范围为0~30 km, 北部区域震源深度小, 震源深度超过20 km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以南地区, 太原盆地两侧的地震集中区形成两个延伸深度最大的南北走向的垂直地震密集条带, 推测受太原盆地两侧两个近南北走向的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太原盆地两侧近南北走向的两个活动深大断裂如果贯通, 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同时, 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变化剧烈, 该断陷带下方的地壳普遍表现为低速, 但其中太原盆地下方地壳的波速略高, 其东北侧和西南侧断陷盆地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更低的波速; 与此相反, 其西北侧和东南侧紧邻太原盆地的两个小区域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 大同西部区域下方的地壳也表现为明显的高速。这些波速特征都与地表构造以及地表热流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太原盆地东北侧和西南侧都可能有热物质上涌, 并且可能侵入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内部; 相反地, 热物质可能没有侵入太原盆地西北侧、太原盆地以及太原盆地东南侧下方的地壳中, 说明太原盆地的拉张裂开可能并不是受热物质上涌控制, 而是受青藏高原的推挤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
川滇构造带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与地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前人资料分析了川-滇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地震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滇构造带具有同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相似的某些特征,地震活动主要沿安宁断裂睡小江断裂带分布,震源以永仁,渡口和会理三地所在区域最浅,向四周渐深。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技》2007,23(7):F0002-F0002
兰州地震工程研究院是甘肃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兰州地震工程研究院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桩基检测、工程测绘乙级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