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肉制品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重要日常消费食品,因此也极易产生安全风险。肉制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肉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消费者对于肉制品的安全、营养和品质等方面的关注度和消费需求也都在逐步提高。肉制品产业链中涉及肉类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或疏于监管,都将影响肉制品的安全。我国的肉制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天然肉制品的定义,通过举例介绍了天然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最后,还讨论了其在不添加人工添加剂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为以后的肉制品的加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肉和肉制品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脂质氧化,影响肉制品的品质。脂质适度氧化可以促进肉制品的风味,但是脂质过度氧化还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食用风险。脂质氧化反应产生的初级产物及次级产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与肉中的其他成分(蛋白质、血红素、抗氧化添加剂等)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肉制品的品质。因此,调控脂质氧化对肉及肉制品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质的酶促氧化、自动氧化、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脂质氧化过程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研究氧化过程及氧化机制对调控脂质氧化和提高食品品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肉味香精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肉味香精是肉制品中的重要添加物,对肉制品的风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述了产生肉味香精的前体物质、产生的反应途径、肉味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以及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酵肉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食品需求增大,对发酵肉制品需求也急剧增长,促使发酵肉制品产业不断发展。本文对我国发酵肉制品的行业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发酵肉制品监管现状、近年来国内外舆情、质量安全风险、质量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并就发酵肉制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旨在为优化发酵肉制品生产环节质量管控、强化发酵肉制品生产行业管理与监督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肉制品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会使肉制品风味发生变化,气味指纹图谱技术是指利用电子鼻、气质联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等挥发性成分分析技术达到对肉制品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数据录入,从而得到特征性图谱,在对不同批次的肉制品数据进行指纹图谱录入后,建立相应的肉制品模型,从而达到肉制品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风味是风味物质刺激人的感觉系统所产生, 是评价肉制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肉制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检测, 进一步分析肉制品气味和滋味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形成途径, 能更好地探究肉制品风味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对肉制品的开发、风味的调和以及加工工艺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肉制品风味物质的产生途径, 并分别阐述了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以及顶空分析等技术在风味物质提取方面的优缺点, 同时总结了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风味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最后分析了烧烤、油炸、蒸煮、烟熏和酱卤等不同的传统加工方式对肉制品风味形成的影响, 为深入探究肉制品风味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发酵肉制品中,氨基酸作为风味物质的前体物质,并与其他物质复合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可作为发色助剂影响肉制品的感官,通过阐述国内外发酵肉制品中的FAA的来源以及氨基酸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及如何控制发酵肉过量生物胺的产生,对更好的开发与应用发酵肉制品中的氨基酸有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未来发酵肉制品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盐中的主要成分为NaCl,是食品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盐可以有效促进风味物质的产生。脂肪氧化以及蛋白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是肉制品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食盐对肉制品的风味有着重要影响,但食盐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具备良好风味的低盐肉制品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从食盐对肉制品风味的影响以及低钠盐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食盐在肉制品风味品质中所起的作用及低钠盐肉制品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残留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4-苯并(a)芘是肉制品在烟熏、烧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和诱变剂,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残留是影响肉制品安全及出口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肉制品中3,4-苯并(a)芘的产生途径及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发酵肉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质地和颜色,肉制品的保质期长,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风味物质以多种方式形成并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对高酸和低酸发酵肉制品的特点、发酵肉制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阐述,系统性分析了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化合物产生过程,并对发酵肉制品的安全性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及微生物酶作用于脂肪和蛋白质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反应及反应产物相互影响使发酵肉制品呈现出复杂的体系。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对其产生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微生物的酶作用于肉中的各成分,降解了大分子物质使发酵肉制品营养物质更易吸收,且蛋白质和脂肪适度水解氧化呈现出特殊发酵风味;另一方面,微生物可能产生有毒物质,还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过度氧化,从而产生食用危险,危害人体健康。调控肉制品的水解氧化程度对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中脂肪及蛋白质的水解氧化作用及益生菌和益生素对发酵肉制品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肉制品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探讨,首先就现阶段肉制品安全检验工作中存在的方法不健全、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食品检验的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解决肉制品安全检验中的问题,提高肉制品安全检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发酵肉制品因生产周期较长、营养物质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对发酵肉制品风味以及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加,因此对肉制品的安全性以及风味特征的研究非常重要。乳酸菌是最早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传统发酵肉制品中重要的优势菌群,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在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以及脂质的分解氧化,从而改善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本文主要从乳酸菌影响发酵肉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安全性及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发酵肉制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肉制品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制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雨要比重。近年来,随着食品问题的频频出现,人们对肉制品的安全也产生了怀疑,尤其是添加剂成分。本文对目前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有效控制肉制品加工中添加剂的丰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酵肉是一种传统肉制品,具有特殊的风味,营养丰富,保质期长,提高了肉类的经济价值,促进了肉制品行业的发展,但发酵肉制品也存在安全隐患,如硝胺、生物胺、有害微生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将微生物应用到发酵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并且能和有害微生物产生竞争;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的酶类,为产品风味的产生做出贡献。另外,微生物可以赋予产品功能特性,提高其营养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发酵肉制品的种类、用于生产发酵肉制品的功能性微生物种类及其功能特性、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机理、降解生物胺作用机理及促进风味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肉类研究》2017,(8):49-54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加工工艺、环境条件和肉制品特性等多种因素不仅能够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形成,还会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迁移和转化。本文重点对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与控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国家肉制品整体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全国2016~2019年肉制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对不合格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在汇总分析的2016-2019年肉制品监督抽检10.9万批次中,检出不合格样品2214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7.97%。抽检的肉制品品类中,发酵肉制品、熏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腌腊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其它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等次亚类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9.12%、98.91%、98.77%、98.45%、97.93%、97.73%、96.86%。不合格样品中,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兽药残留、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等导致的不合格分别为55.19%、27.73%、9.67%、2.35%、2.35%和2.21%。结论 微生物(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和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山梨酸和亚硝酸盐)超标等是现阶段肉制品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饮食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肉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到2015年,我国肉类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同时国内外对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也在不断深入,区别于传统肉制品的新型肉制品的研发使得肉制品具有更好的风味、更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在肉制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有害物质的产生、致病菌的存在等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饮食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肉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到2015年,我国肉类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同时同内外对肉制品加T技术研究的也在不断深入,区别于传统肉制品的新型肉制品的研发使得肉制品具有更好的风味、更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在肉制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有害物质的产生、致病菌的存在等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