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胃息肉类型、不同部位Hp感染均存在各自特点及差异.由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广泛使用及过度根除Hp治疗,胃息肉的患者病理组织分型正在发生着改变,胃底腺息肉已经逐步超过增生性息肉成为主要的病理类型.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国内外对胃息肉的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在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与胃部疾病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笔者总结我院近5年来收治胃息肉115例的病理及息肉部位与Hp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8例142枚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息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炎症性息肉占73.2%,腺瘤性息肉占26.8%;发生在胃窦部者占57%;幽门螺杆菌(HP)在胃息肉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1.9%。其中炎症性息肉检出率为82.1%,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21.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胃息肉伴慢性活动性炎症中HP检出率为78.3%,非活动性炎症仅18.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研究表明HP感染与炎症性息肉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活动性炎症和炎症性胃息肉的原因之一,治疗炎症性胃息肉应考虑根除HP。  相似文献   

4.
肖鸿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23-1124
目的 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2 7例残胃病人行胃镜及Hp检测 ,比较不同残胃病变Hp感染情况。 结果 ①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胆汁反流率分别为 2 5 %、5 4 95 % (P <0 0 5 ) ,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Hp检出率分别为 6 1 11%、38 4 6 % (P <0 0 5 )。②术后 <10年、>10年两个年限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4 1%、35 6 2 % (P <0 0 5 )。③不同病变的残胃中 ,残胃溃疡、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糜烂。结论 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 ,根治H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华东医院1990年至2003年间3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反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②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Billroth 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⑤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残胃伴及不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并选择性地根治Hp.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关系密切,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尚不甚清楚,为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对我院1979年至2 0 0 2年间2 5 8例残胃患者行胃镜及HP感染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研究组 2 5 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残胃病变患者。因消化性溃疡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者15 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90例,胃溃疡5 0例,复合性溃疡15例) ,胃癌98例,其它原因5例。2 5 8例患者术后未经系统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素等抗HP治疗,经胃镜…  相似文献   

7.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为治疗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胃炎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主要药物。PPI的大量和长期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如营养素缺乏、骨质疏松症、呼吸道和肠道感染、胃底腺息肉等)也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本文就质子泵抑制剂与胃底腺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14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HP检查,分析PHG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P感染的关系。PHG并HP阳性的患者在根除HP后再次复查胃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G的发生率为46.31%,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有关,与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均为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有关(P<0.01)。结论 PHG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和HP感染关系不明显,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对62例术后胃标本和182例残胃黏膜进行检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 手术后胃标本Hp阳性率为33.2%(21/62),胃术后4~6个月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53.1%(33/62),胃术后6~33年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71.7%(86/12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残胃癌Hp检出率为80.0%(16/20).残胃炎活动期(88.1%)、上皮内瘤变(76.9%)、萎缩性胃炎(77.9%)及黏膜糜烂(89.3%)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1例吻合口溃疡均检测出Hp.结论 胃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1.
蒋永来 《天津医药》2006,34(10):681-681
自1983年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许多研究认为该菌作为环境凶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笔者观察96例胃癌患者组织学分型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来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120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根治性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类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内环境发生变化,对于HP感染与残胃胃炎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行胃镜检查的67例术后残胃胃炎患者进行总结,就此初步探讨HP与残胃胃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对我院200例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检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检出HP阳性112例,HP阳性组织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P感染组织,显示HP作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的致病菌,与胃黏膜腺体的增生、肠化,癌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时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9.1%和14.9%,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2.9%和7.7%(P<0.05)。提示感染HP可使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间,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胃镜活组织标本进行了Wathin-Starry法银染色镜检,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建  溥丹凤  汤永建  宋佳 《淮海医药》2003,21(6):516-516
198 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等[1] 发现了幽门螺杆菌(campylobacterpyloric ,CP) ,1989年下半年 ,Goodwin提出CP不同于弯曲菌属的细菌 ,并把它另归一新属 ,称Helicobacterpy lori(HP)。自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后 ,对HP的研究迅速成为世界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测定胆囊结石(实验组)及非胆囊结石(对照组)患者胆囊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HP的检测采用术前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实验,术后胆囊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发现大多数HP阳性的胆囊结石患者可在胆囊粘膜活检中查到HP。结论提示HP感染可能为胆囊结石的形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是常见的慢性感染致病菌之一,其感染是引起某些临床疾病的危险因素。口腔是除胃以外Hp的另一个储存场所,口腔Hp和胃内Hp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且影响胃内Hp的根除率。本文对口腔Hp和胃Hp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胃黏膜的炎症对于位于食管和胃交接处的齿状线有无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就HP感染对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5月所有在我中心接受上消化道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成功观察到齿状线的1 9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用于上消化道检查的胃镜为富士能400系列电子胃镜。对于所有研究对象仔细观察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的形态,并且通过计算机工作站留下照片。同时,在胃窦部取组织活检1块,立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的感染状况,分别按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73例患者纤维胃镜与H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检测阳性率达92.11%,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95.17%),慢性胃炎次之(91.82%),胃癌阳性率也达79.71%。结论: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关系极为密切,与胃癌之间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