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以焦作市2006年统计年鉴为依据,对焦作市2005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人均生态赤字为2.8895hm2,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了解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作用关系,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陕西省1991年至201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得出陕西省21年来的生态安全等级发展趋势.建立社会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关联函数法计算得出各年份陕西省的社会发展状态指数,进而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研究陕西省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影响呈正向作用,而生态压力对于社会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定量研究了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2008年的生态足迹.通过计算分析表明,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社会经济处于一种不同程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为使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5~2004年西安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安市统计年鉴1995-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安市近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但2004年出现了较大的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0.845hm^2。较大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出目前西安市对于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办,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西吉县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10年西吉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260 6 hm2,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8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076 3 hm2,表明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西吉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切实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后续产业;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态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人口容量相关概念及其模型,并对陕西省人地系统资源供需态势及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6年,陕西省各市人均生态足迹大幅增长,区域生态承载力微小波动,生态人口容量普遍下降。然而,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多数市区人口生态超载现象严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截止2006年底,各市生态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82.8%)、咸阳市(68.9%)、渭南市(64.9%)、宝鸡市(61.1%)、榆林市(38.8%);铜川市(27.6%),汉中市(25.0%)、安康市(8.7%)。延安市和商洛市尚没有生态超载人口。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中。该文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宁夏回族自 治区1985-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 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3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29.60%。生态压力指数由0.6469上升到 3.5508,增长了4.49倍,生态安全等级由1985年的Ⅱ级变为1990年的Ⅳ级,此后15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 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川市(包括银川市区、永宁、贺兰、灵武)为案例,从资源消费、能源消费、环境容量、水资源消费等四个方面定量估算银川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银川市生态盈余/赤字情况;预测并分析2004-2020年间银川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其结果显示未来17年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不足,生态功能薄弱,生态赤字显著,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使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保持持续稳固的水平,可通过加快农产品转化及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伦理教育、提高国民节约意识等措施减少生态足迹需求,有效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实现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岩溶石山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匮乏,使得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主成分分析和生态足迹计算显示: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降低,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综合环境系统滞后综合经济系统的发展,人均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1.55倍,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分布不均。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黑龙江省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建议.计算结果验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的科学合理性,为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庆直辖十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动态计算了重庆直辖十年来的生态足迹,并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376749 hm2上升为2.11360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38078 hm2下降为0.40615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938671 hm2上升为1.707456 hm2,预测2010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为2.956 hm2、0.3851 hm2和2.5709 hm2。说明重庆地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年上升态势,现有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可持续性类型。并由此分析了该地区生态赤字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珲春市2006年和201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珲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即由2006年的10.116 hm2/人增加到2017年的11.667 hm2/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即由2006年的2.89 hm2/人降到2017年的2.76 hm2/人; 生态压力指数由2006年的1.23降到2017年的0.63,即土地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变为较安全.本研究结果可为珲春市的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丹东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丹东人均生态足迹为1.6775 hm2/人,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121 hm2/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扣除12%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06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7869 hm2/人。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丹东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沈阳市1991-2005年的生态压力,并对2006-2010年生态足迹做了预测.结果表明:沈阳市199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4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超出人均生态承载力3.24倍;在6大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中,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占沈阳市生态足迹总量的85%以上,二者的变化对生态足迹总需求有巨大影响.经预测,沈阳市生态足迹在2005年后将增长迅速,预计2010年达到人均5.11 hm2,是1991年的3.50倍、2000年的3.32倍、2005年的1.96倍.结合研究结果,就沈阳市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江都市武坚镇2003年和2007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评估,并将农业污染计入总生态占用中.评估结果反映出该镇的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2003年情况要好于2007年.同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镇生态足迹进行优化,对评估结果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生态足迹理论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在交通产业中有应用研究,并可以计算交通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有两类,一是各类交通工具生态足迹计算,可用于横向比较,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生态效率最高;二是从生命周期全过程计算某种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可以得知哪个阶段对该种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贡献值最大.交通生态足迹方法可用于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以及私人小汽车发展政策研究,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但在计算交通生态承载力方面,尚无模型;由于资料欠缺,具体到城市规模的应用研究偏少.因此,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才能够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评估一定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程度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是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实用方法,它反映了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该文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哈尔滨市1998-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该市生态足迹总体上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而其生态承载能力却呈下降趋势,导致其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0.75倍增加到2003年的1.14倍.研究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哈尔滨市在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实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西北半干旱区的城市在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方面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城市的发展条件,生态足迹分析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发展的测度,能有效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缺陷,定量评价和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轨迹和动态变化以及趋势。应用该方法对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探讨生态安全目标下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途径,设计了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模型.以杭州市为例,对杭州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指出,2001年以后杭州市为“地区--全球非可持续性”发展地区,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人均生态赤字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模型,预测至2020年杭州市域人口规模为1 220万人.对预测结果的校验显示,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2000—2013年贵州省水资源数据,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贵州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水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下行压力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大且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大;历年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幅度小,保持在0.43 hm2/人左右;工业用水人均生态足迹上升幅度明显,2000—2011年间上浮137.5%,2011年后有所回落;生活和农业用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幅度小,分别保持在0.06、0.12 hm2/人左右;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