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内出现抑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8例为研究对象。卒中后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被评定者进行检查,总分<7分为非卒中后抑郁(PSD)组(283例),总分≥7分为PSD组(16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PSD组男性所占比例低于非PSD组,平均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首次发病者所占比例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PSD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非PSD组,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分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次数、mRS评分、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内抑郁的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尚晓峰  张莹  李虹  王苏  冉秀荣  王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34-383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涛  贾伟华 《北京医学》2013,35(5):357-359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影响因素,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研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对160例老年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有无PSD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S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PSD患者的人格特征。结果 PSD组和非PSD组抑郁人格、疑病人格、精神衰弱人格量表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病分、抑郁分值与老年PSD呈正相关;配偶支持、卒中部位、简易智能评分量表分值(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和美国国立卫生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值与老年PSD发生相关。结论老年PSD患者人格以抑郁人格、疑病人格、精神衰弱人格为主;缺乏配偶支持、前循环病变、认知障碍和卒中严重的患者更易发生老年PS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焦虑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症科病房接受治疗的焦虑障碍患者36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首发年龄、焦虑程度相匹配的焦虑障碍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康复活动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每周2次共4周的正念减压训练,采用病耻感量表(SSMI-C)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分别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病耻感和焦虑程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SMI-C的歧视、病情掩饰因子分及病耻感总分与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歧视因子分差值与HAMA差值存在相关(r=0.666, P=0.003)。结论 正念减压训练能有效降低焦虑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PSD患者,按析因设计分为常规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联合药物治疗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o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的HAMD、SSS、FMA、BI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效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效再灌注定义为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且90 d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包括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和机械取栓治疗相关资料,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将患者分为PSD组(PHQ-9评分≥10分)和无PSD组(PHQ-9评分<10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MR及多因素联合预测PS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6例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其中PSD组68例(33.01%)、无PSD组138例(66.99%)。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6,P=0.011)、术前Alberta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有效再灌注[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且90 d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3分)]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包括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和机械取栓治疗相关资料,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将患者分为PSD组(PHQ-9评分≥10分)和无PSD组(PHQ-9评分<10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MR及多因素联合预测PS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6例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其中PSD组68例(33.01%)、无PSD组138例(66.99%)。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6,P=0.011)、入院时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OR=0.707,P=0.0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0.729,P=0.006)和LMR(OR=0.596,P=0.003)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PS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项因素联合预测PSD的AUC值为0.795;LMR单独预测PSD的AUC值为0.711,临界值是2.96,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64.7%。LMR≤2.96(86例)和LMR>2.96(120例)的患者取栓术后90 d的PSD发生率分别为51.20%(44/86)和20%(2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P<0.001)。结论 机械取栓术后获得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约1/3会发生PSD。年轻、发病初缺血范围大和入院时LMR与白细胞计数低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S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SS分值均明显降低,ADL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西汀能缓解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与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PSD)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并与同期卒中急性期不伴有抑郁患者72例(单纯卒中组)作对照。全部患者均按卒中常规治疗,抑郁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或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评分。结果卒中急性期PSD患者(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与单纯卒中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较差(P〈0.05,P〈0.01);抑郁未干预组CSS及MBI的改善明显低于抑郁干预组(P〈0.01)。结论卒中急性期PSD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作为卒中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早期抑郁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0例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连带病耻感量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7)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为(38.51±10.74)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的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照顾者的GAD-7量表得分、PHQ-9得分均与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PHQ-9得分是其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抑郁情绪是其连带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并且这种共病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产生较大影响。目的 探讨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温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3例,记录其临床信息、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评分、共病指数、严重指数、入院及出院的NIHSS评分(以出院NIHSS评分为0~2分或较入院时减少≥4分为出院时好转)、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以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等资料。分析患者共病状态与出院好转与否及出院3个月随访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64例患者的CIRS平均得分为(9.58±5.04)分、严重指数为(0.67±0.36)、共病指数为(3.30±1.83)、入院NIHSS得分为6(4,11)分、出院NIHSS得分为3(1,8)分。不同CIRS评分分层患者的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是否好转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严重指数、CIRS评分、心房颤动、共病指数、年龄、住院天数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正相关;高血压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有密切的关系。CIRS评分较低、年龄较小、共病指数和严重指数低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胸痛患者经反复检查仍找不出明确的躯体疾病原因时统称为非特异性胸痛(NSCP),目前尚缺乏有效识别NSCP的方法,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等来排除,但冠状动脉造影有创、价格高,本研究试图研究NS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理状况,从而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对NSCP进行识别。目的 对比分析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NSCP、缺血性胸痛(IC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状况。评估包括心理因素在内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区分ICP与NSCP的诊断价值,实现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对NSCP的初步识别。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诉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拟诊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且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NSCP组和ICP组。入选患者均使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各量表得分。对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生NSC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各指标识别NS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预测变量P对NSCP的识别价值。结果 完成以上3种量表的受试者共239例(78.4%),纳入本研究。其中NSCP组136例、ICP组103例。与ICP组相比,NSCP组年龄、有吸烟史患者比例、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及三酰甘油(TG)较低,女性患者比例、无业患者比例、有高血压史患者比例较高(P<0.05)。NSCP组SSS、PHQ-9和GAD-7得分高于IC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G、SSS得分、PHQ-9得分是NSCP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0.935、0.235、0.376、1.522、1.204(P<0.05)。以上各指标识别NS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7、0.625、0.564、0.873、0.637。联合测试变量P识别NSCP的AUC为0.921,以≥0.344为诊断截点诊断NSC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2和0.837。结论 女性、相对年轻、TG低,躯体症状障碍及抑郁程度重是心内科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生NSCP的影响因素。单个指标中以SSS评分对NSCP的识别价值最大,多指标联合预测可进一步提高对NSCP的早期识别价值,从而实现早期无创的对NSCP患者进行初步识别。  相似文献   

13.
廖玲 《河北医学》2013,19(1):16-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本组患者1、3、5个月进行PSD诊断检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PS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SD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病变所发生的具体部位以及病灶规格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的速率与康复的程度,那么应该积极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治疗与改善,这样才能够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例ABAO患者资料。其均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14/16)顺利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11例(11/16)患者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的脑缺血治疗分级(mTICI)3级或2b级〕。术中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1例(1/16)取栓支架回收失败,1例(1/16)发生医源性夹层。术后90 d内随访共5例(5/16)患者死亡。存活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2.0±1.4)分。7例(7/16)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9例(9/16)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或死亡)。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颅脑CT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评分(pc-ASPECTS)、就诊时昏迷发生率、就诊时偏瘫发生率、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改善临床预后。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血管内操作;机械溶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现状,考察社会支持与其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病耻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对213名具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①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分;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2.5103分,但“教育”、“挑战”、“分离”三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与病耻感各个维度呈负相关(均P 〈0.05),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别与贬低-歧视感知(r =-0.306,P 〈0.01)、保密(r =-0.259,P〈0.01)、退缩(r=-0.412,P〈0.01)、挑战(r=-0.216,P〈0.01)、误解(r=-0.178,P〈0.05)及不同/羞耻(r=-0.292,P〈0.01)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感到与他人不同,通常采取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给予充分关注,消除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经典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治疗中。然而部分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后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CYP2C19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与此相关,然而不同年龄患者中该基因多态性是否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争议。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年龄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卒中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卒中患者47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169例,年龄>60岁310例。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为期1年。住院期间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细胞计数、糖尿病、高血压、CYP2C19 LOF等位基因、吸烟、饮酒、性别。随访记录患者卒中后三个月卒中复发/死亡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1年期的临床预后,mRS≤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mRS>2分为临床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根据CYP2C19功能变异型(LOF)等位基因携带状态分为携带组和非携带组。使用同质性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层结果异质性,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层中与临床预后相关的潜在预测因子。结果 年龄≤60岁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血糖、LDL、白细胞计数、糖尿病、高血压、CYP2C19 LOF等位基因、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糖、HDL、LDL、TG、糖尿病、高血压、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eslow-Day检验: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与年龄间存在交互效应(χ2=6.352,P=0.012),Tarone's检验: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与年龄间存在交互效应(χ2=6.351,P=0.012)。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交互效应大小,结果显示,交互效应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OR=3.63,95%CI(1.31,10.07)〕。此外,不同年龄层患者CYP2C19 LOF等位基因与卒中后3个月卒中复发/死亡相关性差异并无异质性(P>0.05)。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患者3个月卒中复发/死亡比例(9.7%)高于非携带患者(3.9%)(P=0.02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中,CYP2C19 LOF等位基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可能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年龄>60岁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饮酒、男性、血糖、HDL可能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在控制CYP2C19 LOF等位基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性别、NIHSS评分、血糖、TC、TG、LDL、HDL、白细胞计数上述临床混杂因素后,尚不能肯定CYP2C19 LOF是该类研究患者卒中后3个月卒中复发/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卒中患者中,年轻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与CYP2C19 LOF基因的相关性可能较年老患者更强。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大学新生刚进入新校园,环境适应等问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但既往研究多采用横向研究,难以区分是人格因素影响了抑郁,还是抑郁影响了人格。而且没有考虑领悟家庭支持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目的 考察领悟家庭支持对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10-12月选取某大学2017级全部新生1 42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分两次收集数据,于2017年10月第1次发放问卷1 428份,包括人口学等一般性资料、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D型人格量表(DS-1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实际回收1 403份,有效问卷1 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4%;2017年12月第2次发放问卷1 425份,包括PHQ-9,实际回收1 398份,有效问卷1 270份,有效回收率为89.12%。纳入两次均有效的问卷1 224份。其中DS-14包括负性情感、社会抑制维度,PSSS调查领悟家庭支持维度。结果 1 224例大学新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01%(196/1 224),抑郁检出率为11.68%(143/1 2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和社会抑制得分与PHQ-9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领悟家庭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领悟家庭支持得分与PHQ-9得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社会抑制得分均显著正向预测PHQ-9得分(β=0.225,P<0.001;β=0.077,P<0.001),负性情感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社会抑制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均显著负向预测PHQ-9得分(β=-0.052,P<0.05;β=-0.328,P<0.001)。结论 D型人格能预测大学新生的抑郁,但是领悟家庭支持可以缓冲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抑郁和孤独感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述情障碍患者因“情感表达不能”可能会加剧负性心理体验,但其关联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孤独感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6-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合肥市4个社区(望湖城社区、逍遥津社区、三孝口社区、亳州路社区)的509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评估述情障碍或情感表达困难)、UCLA孤独感量表(评估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PHQ-9,评估过去2周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根据TAS-26得分将患者分为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低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采用IBM SPSS 19.0和Amo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509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文版PHQ-9得分≥10分的有59例,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0%(59/492)。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分别为(71.8±8.3)、(36.6±8.5)、(6.0±3.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S-26与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与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得分的平均值为71.82分,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43例(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59例(低述情障碍组)。高述情障碍组患者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均高于低述情障碍组(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25,P<0.01),述情障碍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β=0.68,P<0.01),孤独感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17,P<0.01)。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2,述情障碍对抑郁的标准化直接效应为0.2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43%。结论 述情障碍能加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且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社区管理者应早期识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情绪,积极处理述情障碍对孤独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