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英文科技期刊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方法】 以新创期刊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绿色化学工程(英文)》,以下简称GreenChE)为例,总结GreenChE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和举措,重点从人才队伍、稿件质量、多维度传播等方面进行探索讨论。【结果】 从筹备至今,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发展,GreenChE已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效,学术质量与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先后被DOAJ、Scopus、CSCD等数据库收录。【结论】 新创英文科技期刊在筹办与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在借鉴成功办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GreenChE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出设置编委分类名单、打造期刊品牌效应、细化邮件推送策略等特色举措,从而实现新创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英文期刊学术社区的深入研究,探索凝聚期刊用户、精准识别用户的途径,促进作者、读者、编者的高效交流,达到期刊推广的目的。【方法】 在界定学术社区内涵及类别的基础上,分析学术社区用户的需求,总结期刊构建学术社区的目的及4个方面的特点,并以《园艺研究》学术社区的具体实践为样例,分析归纳期刊学术社区构建的内容及效果,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 在《园艺研究》所构建的17个学术社区中,学术会议、精准邮件推送、作者分享会、云实习编辑项目和线下展板等对于汇聚科研人员、提升期刊影响力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结论】 期刊主导的学术社区可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使关注期刊的科研人员数量急速增加,促进期刊快速树立良好品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话语影响力相关指标的特征及关系,为更清晰地认识我国英文期刊话语影响力的现状与差距提供参考 【方法】 融合多源异构数据,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对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话语影响力评价指标特征与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中国英文学术期刊数量少、规模小、实力不强,且与中国快速增强的科研竞争力不相匹配。从中观层面来看,我国英文学术期刊数量在学科领域的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特点;12个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我国英文学术期刊个体的话语影响力差距较大。从微观层面,由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总被引频次、CiteScore、国内他引频次、SJR、国际合作率和OA论文数占比对h5指数的影响或贡献度依次减弱,而SNIP、发文量和参考文献数3个指标虽与h5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对h5指数不存在显著影响。 【结论】 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应发挥中国学术话语的重要代言人这一优势,为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和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影响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宣传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针对如何提升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问题,提出期刊要集合自身资源,融合多渠道手段,扩大期刊的全球传播范围。方法 结合国内外英文学术期刊的宣传推广经验,分析了期刊开展国际宣传工作的途径。结果 提出了期刊信息宣传的形式,并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宣传推广提出了几点建议。结论 通过多元化的宣传举措,国内学术期刊可以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英文科技期刊高水平专辑出版策略,摸索迈向国际一流期刊的特色发展道路。方法 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JES)为例,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分析2015—2019年JES专辑刊文被引情况以及组稿特色,从依托主办单位,培养优质作者;发挥编委职能,编辑通力合作;实现媒体融合,提升传播效果;设计新颖封面,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结果 JES自2015年以来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开展专辑组稿工作,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结论 JES以专辑出版为突破口,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争取优质稿源,通过提供优先出版、开放获取、多平台展示等服务,拓展专辑内容的信息延伸,利用新颖的专辑封面吸引读者眼球,为英文科技期刊实现国际化、开放化、精品化、特色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医学期刊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关键举措,为初创期刊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指引。【方法】 回顾《胃肠病学报道(英文)》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将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筹备期、创刊初期、快速发展期、品牌积累期4个阶段,重点梳理期刊在筹备期及创刊初期遇到的突出问题以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结果】 在英文医学期刊筹备期,刊名和办刊团队一经确定就可以双线推进“组建编委会-组稿约稿”与“寻求国际出版合作-制定相关出版政策和流程”工作,以加快出刊进程。需格外重视最初2期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这直接决定期刊能否尽早被PubMed收录,而被PubMed收录有助于后续约稿工作的开展。在创刊初期,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是工作核心;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审稿队伍,并通过密切的沟通交流保证其审稿积极性是工作难点;认真制定年度市场推广计划,并积极参与市场推广是容易被忽略的工作;了解重要数据库的收录标准,并把握申请收录的时间点则是期刊发展的关键。【结论】 充分的创刊准备和合理的工作路径,是确保我国英文医学期刊平稳度过初期发展阶段、迈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可行性和措施。【方法】调研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基本情况和产生国际影响力期刊的特征,调研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和中国作者发表文章情况。【结果】 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高,但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国际影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化意识、为文章增添国际化信息、出版中英文双语或英语期刊、加强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争取被检索机构收录等;还可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推动中国STM出版格局的完善,借助学术力量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编辑素质,在中国编辑“走出去”的同时将国际同行“引进来”。【结论】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是可行的,而且对促进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岩土工程类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重点,针对新创期刊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办刊经验,探讨如何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点考察期刊显示度、认可度和知名度(品牌)等,并注重分析与讨论其各要点。【方法】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为例,分析其目前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知名期刊存在的差距,并给出一些建议和举措以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结果】期刊社要做好“两手抓”——论文和引用,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脚踏实地,为创办国际精品期刊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结论】所提供的举措与经验可为其他一些新办或没有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设SCIE空白学科期刊 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在SCIE空白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现状,指出在此领域建设SCIE期刊的方法。【方法】利用InCites和Scopus数据库,获取我国SCIE空白学科领域已发SCIE论文总量、占全球百分比等指标。从未有中国英文期刊和已有中国英文期刊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空白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结果】我国多个SCIE空白学科领域已有大量高水平SCIE论文发表,并且多个学术机构在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发展力上都领先或者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结论】在SCIE空白学科领域,通过组建学会办刊、资助优势特色期刊等办法,可以建设一批高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受资助期刊中非SCIE期刊的影响,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oS和JCR获取相关数据,模拟计算出各刊2013和2014年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标。根据施引文献分析出各刊在WoS中的学科类别,查看其在JCR中学科内期刊排名,据此分析受资助的非SCIE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大部分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较2013年有所提升,且已超过SCIE数据库中的期刊。【结论】多数受资助的非SCIE期刊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有实力进入SCIE检索系统。各期刊应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分析,找准定位,提升期刊发展能力,以便能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国际化英文科技期刊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生物安全与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B&H)的办刊实践,归纳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背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及获得的成效。【结果】 B&H创刊3 年以来,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DOAJ、RCCSE、CSCD、Scopus、CSTPCD等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出版质量和规范性达到国际评估机构的认可标准。【结论】 B&H可填补我国生物安全学科领域期刊的空白,通过坚持国际化办刊之路、吸引优质稿源、积极策划专刊出版、多渠道宣传推广等特色举措,使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助力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与国内管理学重要期刊通信作者要求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关系等,为中国科技期刊与基金委的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对学术规范信息的检索分析以及调研访谈,就基金委与科技期刊对通信作者要求的规范化等内容展开比较分析。 【结果】 基金委对于通信作者的规范化以及科研诚信的要求在逐年增强,而30种国内管理学重要期刊在这些方面的规范与建设还有提升空间。 【结论】 国内科技期刊对通信作者规范的要求与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建设需继续完善,并与基金委等资助机构形成体系对接与良性互动,促进科技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英文SCI期刊和世界环境科学领域一流期刊的发展现状,介绍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采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为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期刊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方法】 查阅各期刊网站,结合Web of Science、JCR和Elsevier提供的数据,分析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英文SCI期刊和世界环境科学领域一流期刊的差距,阐述在两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间,JES在国际化发展上采取的办刊策略及所取得的成效。【结果】 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期刊在办刊规模、计量指标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总体上远低于世界环境科学领域一流期刊。JES采取国际化办刊策略主要包括组建国际化编委团队,采用国际采编生产系统和实施多渠道国际宣传。期刊JCR计量指标显著提升,文章在ScienceDirect上的下载量增加,作者国际化和读者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结论】 国际化办刊策略显著提升JES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这可为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息科学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恺  宋扉  冯景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4):438-245
【目的】通过与国际同领域期刊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信息科学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措施。【方法】根据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调研和对比影响因子不同区间的信息科学期刊在期刊基本情况、文章学科分布、施引期刊贡献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结果】在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总量少、无法复制国外期刊群规模化效应的现状下,信息科学期刊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期刊定位不明确、文章主题覆盖范围较广、缺乏广泛稳定的读者群。【结论】我国信息科学期刊应在明确期刊定位、提高发文质量、遴选热点方向、积极推荐文章和培养作者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专题/专刊出版成为期刊主要策略的背景下,专题/专刊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方法】 以《热带地理》为例,采用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对比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分析2014—2019年专题/专刊的实际效果。【结果】 (1)专题/专刊出版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有助于期刊获得国内评价体系的认可和国外数据库的收录。(2)总体而言,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略高于自由来稿,但两者差异并不明显。(3)专题/专刊文章下载量占期刊文章总下载量的63.6%,远高于自由来稿,可见专题/专刊能够引起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可显著地扩大学术传播范围。(4)专题/专刊的时效性、发表相似主题内容的间隔时间、命名的特色化、作者群体的覆盖面、文章数量、文章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宣传力度等是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策划出版专题/专刊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但并非所有专题/专刊都能取得显著效果。除了做好内容之外,期刊应高度重视专题/专刊的宣传推广和知识服务。同时,必须强化期刊品牌建设,为期刊赢得优质人才,从而助力专题/专刊策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策略,为期刊完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管理控制理论分析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按照管理控制时机,从期刊出版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法,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结果】 《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体现在:前期防控——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强化学术诚信自律;中期管控——严控编辑出版过程,规范相关主体行为;后期治理——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结论】 可通过强化联盟化防控机制、优化稿件全流程管控机制、细化编辑职业发展机制和深化技术辅助研判机制等策略,完善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