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潜江盐湖潜江组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充填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其油气分布具有纵向厚度大、侧向运移距离短、油藏类型丰富、油藏丰度低、纵向油气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和油气近源分布、油气分区分带聚集的分布规律,旨在指导该区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深水区在新生代经历了裂谷断陷、断拗、热沉降拗陷等构造演化阶段,相应发育了裂谷断陷期文昌组多个半地堑陆相河湖沉积,断拗期恩平组大型湖盆沉积、从断拗向热沉降拗陷过渡的珠海组海相浅水陆架一陆坡深水沉积,以及23.8 Ma之后的热沉降拗陷期海相陆坡内盆地深水沉积,形成了独特的多个盆地叠置的沉积充填模式和断陷-断坳-坳陷的三层盆地结构,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构造演化、古地理、物源供给条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控制了白云深水区的沉积充填演化;发生于23.8~21.0 Ma的白云运动,是白云深水区裂后海相沉积充填的主控因素,使得古珠江的物源体系和陆架坡折带发生迁移,形成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与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这两个层序组合均发育大规模深水扇砂岩.  相似文献   

3.
中扬子区南华纪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与沉积充填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扬子区南华纪以来发育4个构造演化阶段:第一,南华纪-志留纪,裂解-漂移-汇聚阶段;第二,泥盆纪至中三叠世,裂谷作用远端效应及勉略有限洋盆伸展-消减关闭阶段;第三,晚三叠世-侏罗纪,秦岭-大别造山带逆冲推覆挤压阶段;第四,白垩纪-第四纪,西太平洋与印度板块俯冲远端效应影响的断坳旋回阶段。第一阶段伸展期以河流、大陆冰川等陆源碎屑沉积充填为主,热沉降期以台地发展和碳酸盐岩充填为特征,晚期挤压则以陆源碎屑岩沉积充填为主;第二阶段伸展期沉积充填体横向岩相分异明显、厚度变化较大、陆源碎屑沉积发育,而热沉降期台地碳酸盐岩发育,地层岩相及厚度稳定;第三阶段以较粗的河流、湖泊砂泥岩(局部砾岩)近补偿充填为特征;第四阶段发育的断陷-坳陷盆地充填范围较前白垩系明显缩小.白垩纪-古近纪的4个断坳幕导致其具多个不同的沉积-沉降中心,新近纪发生挤压后的拗陷沉降,以河流砂砾岩沉积充填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准噶尔为研究阿勒泰山脉演化提供了天然的理想实验室。虽然前人针对西准噶尔火山岩、花岗岩和蛇绿岩等做了大量工作,但很少有人开展碎屑沉积岩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野外剖面上石炭统泥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经历了简单的沉积旋回,而且物源区风化程度很低。微量元素比值(如Eu/Eu*、La/Sc、La/Co、Th/Sc、Th/Co及Cr/Th)、源区母岩类型判别图版(La/Th-Hf和La/Sc-Co/Th图解)、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及Eu元素异常特征等表明哈拉阿拉特地区沉积物母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可能有少量中—基性母岩混入。La-Th-Sc与Th-Sc-Zr/10图解表明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属于大洋岛弧和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湖盆充填演化、盆地边缘沉积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早印支运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长10-长9沉积期,印支运动较弱,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平稳的格局,湖盆开始发育;从长8沉积末期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构造活动开始增强,秦岭造山带在该时期迅速隆升使北秦岭地区沿商丹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山间盆地的砾岩堆积,同时导致盆地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基底遭受剥蚀,碳酸盐岩岩屑在砂岩中开始出现;长7沉积期,伴随着湖盆的强烈扩张、西南部磨拉石建造的快速堆积以及事件沉积频发,印支运动活动强烈,鄂尔多斯盆地进入板块碰撞拼接、幕式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长6-长4+5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层中仍有震积岩出现,但凝灰岩含量急剧减少,表明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降低,湖盆开始重新进入稳定沉降期。延长期湖盆演化随着印支运动发展经历了初始拗陷、强烈拗陷、回返抬升和萎缩消亡的完整过程,具有快速沉降、缓慢充填、沉积中心不断向西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前准噶尔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准中")2、4区块勘探程度较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连井相分析明确相变化,地震切片约束相边界等,实现点、线、面结合,对准中2、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J2t)沉积体系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J2t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受北东向克拉美丽山控制。头屯河组一段、二段(J2t1、J2t2)沉积时期,东部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西部主要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头屯河组三段(J2t3)沉积时期,全区普遍发育曲流河背景下的冲积平原沉积。并认识到J2t沉积时期,气候逐渐干旱,物源供应不足,湖盆快速萎缩,冲积平原逐渐扩大的演化过程。最终明确了滩坝砂和河道砂为主要砂体类型,以此为指导,对砂体进行了有效描述。  相似文献   

8.
前陆盆地山前带近源体系是近几年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侏罗系沉积期,川西地区龙门山前带发育了一套近源粗粒沉积体系。笔者充分利用全区覆盖的三维连片地震数据、测录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分析了不同时期物源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侏罗系沉积期,龙门山前带共发育来自短轴和近长轴2个方向的5套物源体系;②下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中、上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③龙门山前带可以划分3种沉积模式,分别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沉积模式。通过研究,不仅能够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而且可以完善对近源冲积体系粗粒储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震、钻井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Darwin陆架,同时还接受北部Sahul台地的物源;拗陷期以南部Darwin陆架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侏罗系形成大规模楔状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中央凹陷带交汇;拗陷期,白垩系发育大规模浅海沉积,且研究区内Sahul台地及其周边发育较大规模的台地石灰岩。地震资料和盆地区域资料显示,位于侏罗系—白垩系的多期次扇三角洲、三角洲、滨岸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海域地处多板块交汇处,演化过程复杂,发育多类型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系统分析其演化特征与成藏组合对我国在该区开展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区地震、钻井资料入手,结合南海南部油气田地质资料,以区域构造—沉积特征为指导,确定南海南部海域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演化过程,论述差异演化背景下南海南部海域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  相似文献   

11.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受构造演化控制,古生代至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由"开"到"合",华北板块东南缘也经历了从震旦纪至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的抬升剥蚀;早石炭世晚期-中三叠世由于板块的拼合,在大陆边缘形成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两大板块碰撞造山形成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与造山耦合形成磨拉石沉积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在造山期后造山带内部拆沉的同时,造山带边缘拆离,形成后缘伸展与前缘冲断的复杂构造类型;后期受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形成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12.
酒泉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酒泉盆地晚中生代处于伸展裂开环境,新生代处于挤压聚敛环境,它是经历了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期和第三纪挤压增陷期两期构造旋回,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具断坳叠竖的双层结构。酒泉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箕头断陷形成期,凹陷扩展期,碟状坳陷3个主要演化阶段,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以及剪切作用肢解,改造了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图2参7  相似文献   

13.
刘健  姚坤  江凡 《复杂油气藏》2010,3(3):27-30
周口坳陷东部及邻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末区内卷入了前陆变形,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伴生的宽缓褶皱。随着郯庐断裂带及其旁侧断裂系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早白垩世区内出现了走滑盆地,到早第三纪,区内由于广泛伸展活动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断陷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在晚第三纪初发生的喜山运动中,受压抬升、消亡。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山山前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博格达山山前凹陷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均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尚未建立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制约了烃源岩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布范围的落实。通过系统分析井-震、露头及地化等资料,划分了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单元,明确了与平地泉组的地层对应关系,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及红雁池组各为一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平地泉组下部的三级层序1与上部的三级层序2。芦草沟组(层序1)发育低位域、湖侵域与高位域,低位域以扇三角洲、三角洲与滨浅湖沉积为主,半深湖-深湖亚相仅分布在博格达地区;湖侵域半深湖-深湖亚相在各凹陷分布范围达到最大;高位域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浊积扇砂体规模增大,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范围减小。芦草沟组湖侵域与高位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与高位域各类型砂体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芦草沟组高位域为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较有利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5.
古龙北地区姚一段地层沉积物源及古水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是古龙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受到北部和西部物源的控制,前人对两支物源的边界分歧较大.该文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沉积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段地层的物源和古水流方向,基本上明确了两支物源的影响边界,为储层特征评价、沉积相和油藏特征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华北东部盆地是典型的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普遍具有生烃潜力和储盖组合条件.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新生代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了上第三系至太古界多层系多类型的油气藏,在凹陷、凸起的各部位,分布着大型油气聚集带.根据盆地历史演化、勘探程度差异性及油气发现的特点,对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应着重研究多勘探层系、勘探程度的差异性和地质理论的新进展,充分挖掘各探区内各单元的油气资源潜力,第三系深层、前第三系、滩海和浅海应是华北东部盆地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已钻井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藻类、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记录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分析珠江口盆地东部始新世-渐新世海侵的历史过程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期(文昌期),盆地沉积以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为主,但盆地南部荔湾凹陷和东部的韩江凹陷个别层段沉积物中出现海相标志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说明该时期这两个凹陷遭遇过海侵,该时期烃源岩以中深湖-浅湖相泥岩为主,为湖生低等植物源、富含无定型有机质、I-Ⅱ1型干酪根;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期(恩平期),盆地北部各凹陷仍以陆相浅水湖泊-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中古生物以陆相孢粉为主、含少量淡水藻类化石,但盆地南部的荔湾凹陷则以海相陆架沉积为主,整套地层中可见海相微体古生物化石,泥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含三芳甲藻甾烷,白云凹陷在恩平期末遭受海侵影响,该时期烃源岩以陆源高等植物源、富含煤质、Ⅲ型干酪根为主;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期(珠海期),早期盆地北部珠一坳陷为剥蚀区,未接受沉积,珠二坳陷沉积以三角洲-滨岸-陆架沉积体系为主,珠海期中-晚期,随着海平面上升,整个盆地沉没于海平面之下,接受古珠江三角洲-陆架-陆坡沉积,此时期仅白云凹陷海相泥岩成熟,为有效的烃源岩,其余地区泥岩由于埋深和地温等原因,尚未成熟。沉积记录中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很好地记录了始新世以来构造活动强度影响下珠江口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对烃源条件的影响,对盆地东部、南部低勘探程度区的资源潜力有重要的类比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与构造、沉积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经历了裂陷期、裂坳过渡期、坳陷期3个沉积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深水区的储层主要包括:始新统—下渐新统裂陷期的河流和扇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裂坳过渡期的(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裂后坳陷期中新统的滨海相砂岩、台地碳酸盐岩及深水浊积砂岩。其中,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斜坡扇、盆底扇、进积楔形体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琼东南盆地沉积环境及物源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沉积地球化学、古生态学等手段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渐新世崖三段为淡水滨岸环境,之后海水逐步加深,由海陆过渡环境,演变到崖一段的海湾环境。盆地东部与西部在沉积物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在盆地西部的崖城隆起地区,沉积物源区存在较多的基性岩成分,特别是自陵二段开始,基性岩成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盆地东部的松东、宝岛和松南凹陷具有明显混合物源的特性。琼东南盆地存在3套潜在的烃源岩,即始新世湖相烃源岩、渐新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中新世半深海-深海相烃源岩,松东、宝岛凹陷陵水-三亚期的储层物性要好于松南凹陷。  相似文献   

20.
迈陈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其成盆演化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三个不同阶段,形成了上、下两套断裂系统,继承与改造关系复杂,凹陷边界断层发育特征也有较大差异,进而对地层沉积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分析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地区存在南部和北部两个方向的物源体系,受古地貌和水体变化控制,断拗期流沙港组以河流-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为主;断陷期涠洲组以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构造和沉积演化的差异性导致区内形成了上、下两套成藏系统,储盖组合是控制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背景影响富集规模,储层物性制约油层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