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理设计左右线掌子面纵向间距能够有效减弱对围岩的扰动,保证施工安全.本文依托广州地铁十八号线沙溪站—石榴岗站盾构区间,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7种不同纵向间距下的盾构隧道进行开挖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宽度与沉降量较单洞开挖时大,沉降量随纵向间距增大而增大,达到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眼浪山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在试验段(ZK6+817)对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建立隧道从施工到建成营运后期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的全过程变化特征。通过对监测数据计算分析,得出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结构安全性指标,判断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结构安全性。对即将出现的危险状态进行及时预警,为隧道病害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浅埋暗挖法隧道小净距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地铁一号线诚毅广场站~软件园站区间浅埋暗挖法施工情况,从分析施工重难点入手,采用三维分析MIDAS-GTS计算软件,对区间下穿海翔大道西亭隧道的施工过程提前进行分析,在最终计算值处于可控范围的前提下提出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西亭隧道采用的技术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该暗挖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对地铁隧道及城市快速路隧道沉降变形监控量测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浅埋暗挖法隧道安全通过了西亭隧道。  相似文献   

4.
城市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某市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段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施工步条件下围岩位移、受力及塑性区分布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初衬及临时支护受力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设计中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隧道围岩位移及塑性区分布,充分发挥了初衬材料的受力性能,二次衬砌结构处于安全性状态.  相似文献   

5.
以港珠澳大桥工程连接线上的南湾隧道工程为背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小净距大断面偏压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拱顶沉降、围岩水平收敛变化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大小和规律上均吻合,围岩沉降及水平收敛主要集中在上台阶开挖时,隧道围岩应力随着施工逐渐变大;隧道开挖对临空一侧的左洞围岩稳定性影响小于靠山体一侧的右洞。施工实践证明台阶法可以用于小净距大断面偏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地铁3号线大明路站配线段为例,介绍了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方案,结合地质条件提出了复杂土层地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法及辅助措施。可以对类似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 m、埋深30.0 m的Ⅰ类同岩段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复杂山区受各种控制因素的影响,小净距隧道邻近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多采用保守的CRD等多部开挖工法,但多部开挖存在进度慢、工序繁琐、工程造价高等弊端。针对小净距隧道,为选择适宜的开挖工法,本文以郑家塔隧道与瓦塘2号隧道邻近施工为研究对象,论证小净距隧道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合理性,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或借鉴。研究结论:(1)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粗圆砾土地层条件下大断面的郑家塔隧道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的全过程,研究分析了围岩的稳定性、新建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小断面的瓦塘2号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2)目前,兴保铁路已开通运营,从当时施工的实际效果来看,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和设计支护措施,确保了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小净距隧道根据围岩和间距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也是合理的;(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工法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净距隧道间合理净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不同净距未支护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塑性区、变形及受力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可知:当两隧道的净距小于B(B为毛洞开挖宽度)时,在两隧道中岩墙较大范围内将产生塑性区,且位移量明显大于单洞状态.中岩墙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应力叠加现象,处于很不利的受力状态,中岩墙需进行特殊加固处理.而当净距增加至1 B及以上时,塑性区的产生范围基本接近单洞状态.据此确定该高速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段的合理净距可定为等于或大于1.0B.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等跨小净距隧道施工时两隧道相互影响关系,基于大横琴山隧道,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各开挖步与不同围岩条件以及开挖顺序引起围岩位移、应力及支护结构轴力、弯矩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地表及特征线沉降位移、围岩主应力、支护结构特征点轴力及弯矩。结果表明:施工时大跨度断面隧道上部位移较大,同时其地表沉降极值位于隧道中间偏向大跨度隧道处;中夹岩柱在小跨度隧道侧的水平位移较大,因此在支护时,需要对小跨度隧道侧的中夹岩柱进行水平支护,以防止失稳;对比不同围岩条件变形受力特性,较弱围岩条件下施工时,需要进行不对称支护,同时先施工小跨度隧道较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净距隧道净距小和出口段围岩较差的特点,在进洞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新奥法对其进行监控量测,对洞内掌子面、支护状况、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地表沉降等项目进行了监测,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出该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此结果对变更施工措施和安全施工有...  相似文献   

12.
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城市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合肥小净距隧道穿越利海大厦办公楼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建筑物桩基变形特性、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和衬砌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台阶开挖引起桩基沉降占整个断面通过后总沉降量较大比例,上台阶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接近隧道入口的桩基沉降量最大,从外向内逐渐减小;隧道通过20 m后,桩基沉降基本稳定。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边墙、中隔墙和拱脚,建议设置中隔墙对拉锚杆和拱脚锁脚锚杆;先行洞洞周变形大于后行洞,先行洞隧道拱肩、中夹岩柱侧边墙二次衬砌安全系数最小,应作为施工阶段重点监测部位。研究成果对复杂环境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净距穿越两栋建筑物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和两侧建筑物倾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及其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线(北线)开挖引起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略小于先行线(南线),两者叠加形成的沉降槽呈偏W形;开挖面位置一定时,桩顶沉降大于水平位移,桩底沉降与水平位移接近;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沉降和桩底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在开挖面通过2倍洞径后桩底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稳定,在开挖面通过6倍洞径后桩顶沉降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及桩底水平位移朝向隧道,桩中部则远离隧道。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15.
襄渝铁路增建二线新刘家沟小净距隧道在上跨国道、紧邻既有铁路立体交叉咽喉部位,采取加强防护、严格进行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爆破控制参数等措施,确保新线隧道正常施工和既有铁路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6.
正Aero Liner3000型列车是英国双层列车的一次技术革新。列车的设计受到航空业的启发,通过与工程师密切合作,并经过大量的验证,最终为英国铁路提供了缓解客车载重危机的有效解决方案,实现在英国铁路既有基础设施不做任何改变的前提下,将线路运输能力提高30%及以上的目标。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收入,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此外,还是保护所有维多利亚时代车站和桥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科学、合理地建立了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黄衢南高速公路焦坞小净距隧道施工系统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既有郁山隧道进口平导为有轨运输小断面,考虑增建二线后用于防灾救援及排水,需扩挖以增大断面。通过理论分析、现场验证和最优化等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特征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新郁山隧道平导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运用已有爆破临空面优势条件,利用高段位毫秒雷管点火延时分散性、减少单响爆破炸药用量,以充分发挥精确延时错峰减振技术。实践表明,按所制定的隧道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进行施工,在净距仅5.69 m的条件下Ⅲ级围岩实现了全断面扩挖,爆破振动对围岩和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可控,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受城市复杂环境的影响,城市隧道的修建有时不可避免地要下穿房屋。为了达到减少房屋拆迁的目的,本文通过城市小净距软岩浅埋暗挖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隧道下穿密集房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案所引起地表沉降量及洞顶建筑物沉降规律,进一步分析洞顶建筑物的安全性。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跨度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其中施工方法的影响最为明显;(2)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及地表建筑物的实测结果,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房屋采用CD法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岩体,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3)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在城市隧道工程领域,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纵向通风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公路隧道在纵向通风情况下的有害气体浓度分布规律,所需最小风量和最大可能长度,并给出了一个工程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