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所有关于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2 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SMD=2.89, 95%CI(2.28, 3.49), P<0.001; SMD=2.20, 95%CI(1.57, 2.84),P<0.001],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SMD=-1.08,95%CI(-1.64,-0.52), P<0.001; SMD=-0.88, 95%CI(-1.58,-0.17), P=0.010; SMD=-0.98, 95...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评价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益生菌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IL-6[SMD=-1.67,95%CI(-2.65,-0.68),P0.001]、TNF-α[SMD=-1.39,95%CI(-2.05,-0.73),P0.001]及CRP水平[SMD=-2.12,95%CI(-2.67,-1.56),P0.001]。结论使用益生菌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减轻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炎症反应,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关于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相关性的文献,同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时限为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统一提取表,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合并,Stata 12.0软件进行亚组分析与发表性偏倚识别。结果共纳入25篇研究,合计2 2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糖尿病患者菌群总量(SMD=-0.30,P=0.53)、乳杆菌数量(SMD=-0.79,P=0.20)下降,拟杆菌数量(SMD=1.43,P=0.12)、梭菌数量(SMD=0.28,P=0.40)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数量(SMD=-1.82,P=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患者菌群Shannon指数I~2=91%,r=-0.21[-0.32,0.09],P0.05;Chao1指数I~2=0%,r=-28.17[-40.85,-15.48],P0.05;均下降。(3)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别为:I~2=0%,r=-0.15[-0.27,-0.03];I~2=0%,r=-1.16[-1.42,0.91];I~2=0%,r=-0.28[-0.42,-0.14],均P0.05。而乳杆菌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47%,r=-0.00[-0.30,0.29],P=0.98。(4)乳杆菌和拟杆菌与炎症因子(TNF-α、IL-6)呈负相关,乳杆菌(r=-0.43;r=-0.60),P0.05;拟杆菌(r=-0.58;r=-0.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总量无明显变化,但有益菌含量和多样性下降,拟杆菌、双歧杆菌和梭菌含量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而乳杆菌无相关,其结果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应激反应及益生菌干预的效果,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并选取我院产科4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验组分为益生菌组(n=53)和常规组(n=52),常规组给予新生儿重症肺炎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运用益生菌治疗。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同时对比益生菌组和常规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特征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肠道乳杆菌(t=15.454,P<0.001)、肠球菌(t=23.191,P<0.001)、大肠埃希菌(t=25.274,P<0.001)数量显著升高,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t=46.012,P<0.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乳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降低,双歧杆菌数量升高,且相比于常规组,益生菌组患儿肠道乳杆菌(t=3.617,P<0.001)、肠球菌(t=7.826,P<0.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t=5.799,P<0.001),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12.750,P<0.001)。治疗后,两组患儿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且相比于常规组,益生菌组T-AOC(t=18.302,P<0.001)、SOD(t=8.639,P<0.001)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t=22.816,P<0.001)。结论重症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主要以乳杆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数量降低为特征。益生菌治疗能有效恢复患儿肠道菌群稳定,改善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脂质代谢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关于糖尿病患者添加益生菌制剂相关性研究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益生菌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结果共纳入17项符合标准的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FPG (SMD=-0.43,95%CI:-0.57~-0.28,P0.00001)、HbA1c (SMD=-0.47,95%CI:-0.82~-0.12,P=0.009)和TG (SMD=-0.31,95%CI:-0.51~-0.11,P=0.002)水平;TC (SMD=-0.63,95%CI:-1.46~0.20,P=0.13)、CRP (SMD=-0.59,95%CI:-1.41~0.22,P=0.15)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改善T2DM患者血糖、血脂状况。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类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尤其是包含乳杆菌的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数据库,搜索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6项研究,包含1 015名患者。结果 试验组的干预方式在改善患者空腹血糖[SMD=–0.37,95%CI(–0.52,–0.23),P<0.01]、改善胰岛素抵抗[SMD=–0.39,95%CI(–0.55,–0.24),P<0.0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SMD=0.22,95%CI(0.07,0.38),P<0.01]、降低甘油三酯[SMD=–0.18,95%CI(–0.33,–0.03),P=0.02]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患者体质量指数[MD=0.27,95%CI(–0.45,1.00),P=0.46]、胆固醇[SMD=0.01,95%CI(–0.13,0.15),P=0.94]、高敏C-反应蛋白[SMD=–0.15,95%CI(–0.33,0.02),P=0.09]、收缩压[M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及肾功能指标[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加,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9.634、6.157、2.739,P<0.001、<0.001、<0.001、=0.008)。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3.125,P=0.007、0.00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4、4.025、8.024,P=0.007、<0.001、<0.001)。结论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可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术前7 d时,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术前7 d时(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功能指标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对老年人群肌肉含量降低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群肌肉含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生物电阻抗(BIA)检测的452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IA检测结果分别将男性和女性中BIA水平较低的前25%的对象作为低肌肉含量组(观察组),另外75%的对象作为肌肉含量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菌群数量。结果观察组对象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t=6.543,P0.001;女性:t=5.700,P0.001)、UACR高于对照组(男性:t=5.543,P0.001;女性:t=4.995,P0.001)。观察组中男性受试者肠道普拉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梭菌属Ⅰ族数量低于对照组(t=8.952、12.971、10.142、26.072,均P0.001)。观察组中女性受试者肠道普拉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t=11.040、11.570、10.840,均P0.001),而梭菌属Ⅰ族数量高于对照组(t=31.941,P0.001)。结论老年人群肾功能受损及肠道菌群数量改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而导致肌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功能及肠道菌群对其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对屏障系统的调控作用,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黏液分泌、影响紧密连接和肠道上皮通透性、激发肠黏膜免疫、调控肠上皮凋亡、影响肠上皮DNA稳定性及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肠道是集消化、吸收、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机体的快速康复息息相关。结直肠癌变是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局部炎性反应、腺瘤、癌前病变到恶化的过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结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潜伏期较长,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等细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为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食物的精加工和生活习惯改变,运动减少,现代人的肠道健康状况下降,肠道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这已经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肠道疾病的发生多与有毒有害物质在肠道内过久滞留,引起肠道环境改变恶化,进而损伤肠道细胞并引发各类炎症有关。本研究综述了59篇有关于膳食纤维和肠道相互作用的文献。研究表明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顺畅,防止便秘,清除肠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保持肠道清洁和促进肠道内的益生菌生长等功效。而且,膳食纤维对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肠癌等常见肠道疾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综上,膳食纤维的摄人有益于保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和改善受损肠道环境,对于维护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PCT、ET及D-lac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上升,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性的维护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稳定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形成菌膜屏障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形成保护屏障,并在肠道病原菌感染和威胁期间维持和促进免疫稳态中起积极作用。本文重点叙述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抗病原菌感染的方式,以及肠道微生物参与合成抗菌化合物抵御肠道病原菌入侵和威胁的机制,为调控肠道微生物解决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相关症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estinal ischemic injury i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problem arising from diseases or as a complication of abdominal surgery.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aquaporin 3 is involved in intestinal barrier impairment. Here, we revealed that intestinal ischemia induced a time-dependent increase of miR-874 expression and a time-dependent decrease of AQP3 expression, and the level of miR-874 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AQP3 protein expression. In addition, miR-874 promoted the 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 in vitro through targeting 3′UTR of AQP3. Two of the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Occludin and Claudin-1, were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miR-874-induced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免疫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二者失衡可造成肠道器质性及功能性的病变。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免疫及相关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研究显示肠道病毒进人消化道后在肠黏膜内复制繁殖并持续释放到血液而发病,肠道黏膜是病毒人侵和增殖的主要场所。肠道菌群能防御感染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在防御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维持肠道免疫稳定和平衡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益生菌是指数量适当时对宿主健康有利的活微生物,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在辅助治疗手足口病上是有效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和益生菌防治手足口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麦芽低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青年对照组,(2)衰老对照组,(3)衰老观察组(衰老+异麦芽低聚糖)。采用D-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后,应用异麦芽低聚糖灌胃,检测各组肠道菌群、血清IgG和肠黏膜sIgA。结果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灌胃异麦芽低聚糖后,衰老大鼠肠道双歧杆菌增加(P〈0.05),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P〈0.05);血清IgG、肠黏膜sIgA含量增加(P〈0.05)。结论异麦芽低聚糖可改善衰老机体肠黏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