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达拉特旗2004年4月份水环境监测资料,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旗的八大孔兑水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评价结果表明,卜尔色太沟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够达到Ⅰ~Ⅱ类水;黑赖沟由于受农业灌溉退水的影响,水质为Ⅳ~Ⅴ类水;西柳沟监测断面水质为Ⅰ类水;罕台川上游监测断面,由于断面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导致硫化物超标,属于Ⅴ类水,而下游断面由于河流自净作用,水质为Ⅰ类水;壕庆河监测断面水质为Ⅱ~Ⅴ类水;哈什拉川受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水质为Ⅲ~Ⅴ类水;母花沟由于硫化物超标,水质都仅达到Ⅴ类水;东柳沟下游监测断面水质为Ⅴ类水,上游监测断面水质为Ⅰ类水。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宝鸡市城市河道典型人工水面(金渭湖、石鼓山1号橡胶坝蓄水区)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氮、磷、COD进行监测,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水面水质在监测期间,4月初达Ⅳ类,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指标,11月初和6月初部分断面可达到Ⅲ类水质,蓄水时间对人工水面水质影响作用较大;主干流河道水受污染程度较支流轻,应加强支流水质监测及周边污染源排放口的控制与管理;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污染消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方法】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类聚法,于2014年对黄河上游的最大的支流洮河的12个监测断面和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洮河干流水质,在调研的12个取样断面中,有9个断面综合水质劣于Ⅳ类水.通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洮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洮河干流12个监测断面中9个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只有碌曲县上游、勒秀乡下游2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水,岷县洮珠村下游综合水质类别为Ⅳ类.TP、TN的权重较大,说明氨氮和磷已成为造成洮河干流水环境恶化的最大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灰色聚类法考虑了各个水质监测值的程度和各污染因子的聚类权重,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北碚区的三条主要支流河流璧北河、磨滩河、黑水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5个监测断面和11个污染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个断面水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表明黑水河流域地表水质总体状况最好,除了偏岩断面2月份为Ⅲ级水质外,均处于Ⅰ级和Ⅱ级,符合功能水环境质量标准;而磨滩河的水质最差,甚至出现了劣Ⅴ级水质,可见其污染严重,需要治理;璧北河水质较好,2月份为Ⅳ类水质,5月份为Ⅲ级水质,8月份的河水水质较好,为Ⅱ类.评价结果为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汇入支流水质污染现状,以一级支流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和运粮河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枯水期、丰水期DO、CODcr、BOD5、TP和TN等主要水质,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污染状况,揭示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较严重,约76.0%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及以上,47.9%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及以上;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水体污染程度枯水期丰水期,其中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污染情况体现为中、上游下游,运粮河污染情况体现为中游上游和下游,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废水、集中式排污口的污水排放、农田径流。研究结果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河流管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了A市主要河流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根据监测污染物浓度来看,M河流断面水质部分月份超过Ⅲ类水标准。N河流断面水质部分月份超过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沱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及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沱江水质状况,探明沱江主要污染物,对沱江水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预测。使用沱江31个监测断面2018年1月—2019年10的逐月水质数据,通过筛选优化评价因子,对各断面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沱江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构建了BP神经网络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沱江有9个断面水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其余22个断面水质均为Ⅴ类水且在沱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均有分布。TN浓度在所有监测断面中均超过了Ⅳ类水质标准,其中27个断面的TN浓度超过了Ⅴ类水质标准。使用上游断面水质数据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下游断面的TN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041%。研究表明,沱江受TN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同时根据构建沱江其他断面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沱江TN浓度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9.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178-180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靖边县芦河上游新城乡、中游张家畔镇、下游杨桥畔镇3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城乡断面为Ⅴ类水,水质状况为劣,说明该断面均受到严重污染;张家畔镇断面水质为Ⅳ级,水质状况为差,污染状况为重污染;杨桥畔镇断面为Ⅴ类水,水质状况为劣,说明均受到严重污染。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为芦河治理提供基本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12-2014年蛮河朱市断面和孔湾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探讨了蛮河流域河流污染时空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蛮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CODC、BOD5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污染都最为严重,达到V类以上,各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上游朱市断面水质状况要好于中游孔湾断面,主要是由两地的工农业结构和规模上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伊通河32个监测断面进行污染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排序,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监测断面网格分布具体情况,得到最优化水质监测断面。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网络能更准确地判断伊通河流域内各区段水质变化情况。该研究可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及水质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和田河源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田河源流水质状况。[方法]基于2001~2005年和田河源流(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4个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和田河源流水质进行研究。[结果]2001~2005年,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水质均属一级清洁水。玉龙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15~0.69、0.23~0.46,河尾断面水质变化不大,河首断面水体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23~0.65、0.23~0.47,河尾断面水体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和田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属于一级清洁水质。  相似文献   

14.
滁河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流经安徽滁州及南京江北地区。滁河既是苏皖两省的交界,又是滁州、南京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母亲河。但与此同时,滁河也承担了流域内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废水的受纳水体功能。滁河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滁河流域人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研究对滁河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了造成滁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调查了产生过量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炳双  杨肖肖  杨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63-3066,3131
应用模糊评判理论,以2010和2011年双台子河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DO、CODCr、NH3-N、TP、TN、BOD5、氯化物7个评价因子,建立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模糊关系矩阵,选择熵权赋权法求各评价因子权重,以最大隶属原理为评价类别,提出一种基于熵权赋权的方法,利用模糊变换对双台子河水质进行评价与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从权重分析,主要污染因子为BOD5、TN、CODCr、TP,次要因子依次为NH3-N、DO、氯化物;由模糊向量大小分析,水质类别为Ⅳ、Ⅴ类;由模糊向量平均值分析,污染状况下游>中游>上游;并将评价结果与综合标识指数法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评价结果近乎一致,但模糊评判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反映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典型断面地下水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塔里木河下游英苏监测断面第一次输水前与第五次输水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监测资料。利用Modflow和PMPATH建立了该断面地下水剖面二维流运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输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恢复水量,结果表明:线状输水在英苏断面的影响区域在距河2km以内,距河1km内则是显著影响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汾河运城段水质情况。[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5年汾河运城段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在选取的4个指标PH、COD、DO和NH_3-N中,NH_3-N为主要污染因子;在全年45个监测周中,水质情况总体表现为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结论]汾河运城段水质处于国家劣V类,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污染,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