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理中,低渗透油田作业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调查和相关理论分析,探讨中、低渗透断块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因素,研究制定相庆的对策和应用技术,主要是三种油层保护管柱;井保护管柱,多功能油层保护管柱,不压井作业管柱,从而有效解决了清蜡洗进污染、层间干扰污染和压井作业污染对油层的伤害问题,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中、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针对濮城油田中、低渗透区块油藏在生产措施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原因分析,实施了相应的三套油层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清蜡洗井、层间干扰和压井作业等措施对油层的污染伤害问题,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中、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岗油田中低渗透油层污染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魏岗油田中低渗透油层污染导致油井产量下降甚至停产的问题,通过现场实际分析了油井洗井和油井作业对油层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油层保护及油层解堵措施方法,即自振解堵技术、阿波罗生物酶增产技术/油层保护技术等,对油田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作业等技术可较好地防止压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油层伤害;FAC有机缓速酸可防止酸化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提高油水井酸化有效率;负压与深抽技术相结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有效措施。结论纯化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油层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5.
史深100低渗透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由于其特殊的地层性质,在钻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污染而降低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铵盐钻井液对粘土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保护史深100水敏性油层;在入井液中添加防膨剂、缓蚀剂、破乳剂、助排剂,可得到性能良好的新井入井液;单向屏蔽暂堵剂和降滤失剂的使用,油管传输负压射孔均可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因此,在钻完井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油层保护技术,降低污染危害,是关系到此类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一直是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大王北油田人52块低渗透油藏生产特点的6项整体配套技术,既大孔径、深穿透射孔完井技术、油井水与压裂技术、水力泵深抽技术、高压注水技术、水井增注技术和油层保护技术,充分发挥了低渗透油田的生产潜能,基本实现了该断块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庆外围油田不同区块多种体系钻井液对岩心的固相损害程度、液相损害程度和总体损害程度室内试验数据分析,阐明了钻井液对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层的损害程度,明确了今后钻井过程中油层保护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评价了埕岛油田埕北 3 2东营组油藏情况和储层敏感性 ,考察了目前使用的海水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对该区油层渗透率恢复值和污染深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防止油层污染的最佳海水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配方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田油层结垢机理: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油层结垢机理研究中普遍采用岩心单相流动实验方法,但实验中不仅无法直接观察岩心结垢过程,而且同时注入两种不配伍盐不也与油田注水过程相差较大。以低渗透安塞油田为例,采用与油田注水过程更为接近的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单相驱替实验技术,通过直接观察模型结垢过程并结合渗透度测定,对低渗透油田油层结垢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低渗油田油层保护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油国油层保护除防止油层污染外,各种与增产不利的因素,为应视为油层保护的对象。低渗透油层压裂增产是常用的增产措施,但往往不是顺沿油层造缝,而是顺沿固有裂缝延伸,这对增产是不利的,因此也应属于油层保护之内。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普遍较差,为了更好地开发,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首次开发安塞低渗透浅油层油田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了低渗透浅油层油田开发的技术思路、技术措施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埕岛油田是胜利油田在浅海上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开展并做好油层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埕岛油田馆陶组油层存在污染因素,如岩性疏松,有微粒运移;粘土含量高,遇水膨胀并分散,使渗透率降低等。造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钻井液。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油层污染及减少污染的研究,选择适合海上使用的海水钻井液的配方,并使用超细碳酸钙作为屏蔽暂堵剂,对保护油层和改善钻井液性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科学、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寻找适合于渗透能力本来就很弱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迫在眉睫.电场、声场、热场及磁场等物理采油技术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的污染及伤害,其中直流电场的电驱动、电渗透、电化学和电加热效应时改善固液界面作用强烈的低渗透油层流体的渗流特性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渗透油层的开发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利用纳米聚硅材料的表面效应或其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处理剂改变油层润湿性,可以使低渗透油层达到降压增注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从而弥补常规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应用的不足,目前室内研究已证实了其效果,然而,其中的大多数技术仍亟待进一步进行矿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杏树岗油田储层保护和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伤害较严重及注水井存在着吸水能力差的问题,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储层保护和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增强油层吸水能力,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较高,有效期较长,可以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16.
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 ,储层伤害较严重 ,注水井存在着吸水厚度低、吸水能力差的问题。文章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CY0 1油层保护技术和CY0 2油层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 ,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 ,增大油层吸水能力 ,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高、有效期较长 ,可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研究了陆相砂岩矿物的组成特征与海相砂岩的区别及对油层改造的影响,认为:在酸化过程中,骨架颗粒组分溶解造成大量粘土微粒的释放和各种新生的化学沉淀,它们对孔隙喉道的堵塞是导致严重油层污染的最主要根源,也是导致目前低渗透砂岩储层酸化效果较差和油层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寻找一种既能保持骨架颗粒稳定,又能溶解孔隙中的粘土矿物,改善低渗透砂岩的渗滤性能和油层产能的酸化技术,是大庆低渗透砂岩进行酸化改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外围油田钻井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钻井过程中成本低效果好的油层保护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4个区块开展了钻井液损害评价室内试验和油层保护技术筛选试验。根据不同体系的钻井液对岩心的固相损害程度、液相损害程度和总体损害程度试验结果,搞清了目前外围油田常用的3种体系的钻井液对油层的损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钻井液对低渗透油层的损害较大,损害程度最高达64.54%,且以液相损害为主,因此,对于外围低或特低渗透油田油层保护重点是降低外来流体的滤失量。通过油层保护技术筛选试验可知,加入液体抑制剂的改性钻井液可使岩心损害程度减少20.04个百分点,采用超细碳酸钙屏蔽暂堵技术可使岩心损害程度减少5个百分点左右,说明这2种技术达到了保护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濮城油田属复杂型断块油气田,油藏类型多。油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在改善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方面,不少油气层都要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针对油层常规(酸化、压裂等)大型增产措施经济成功率低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四种物理法(电脉冲、超声波、液态压裂、无电缆射孔)改造油层新技术,清除油气通道的污染和堵塞,改善油层渗透性能、降低原油粘度,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的目的;其工艺特点是成功率高、成本低、改造半径大、有效期长、经济效益好.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阔了优化增产措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太平屯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屯油田为中低性渗透油田,从钻井到注水开发后各种增产、增注措施,均会使葡萄花油层渗透率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采收率。油气层伤害室内评价实验是通过四种敏感性评价:速敏、水敏、酸敏、盐敏;测定储层岩石与外来工作液体接触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价储层的敏感程度,分析储层损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钻井、射孔、压裂、酸化、以及注水开发过程可能对油层造成的伤害进行了评价,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油层保护对策,减少各种施工过程对储层造成伤害,提高低渗透储层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