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伴随教育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在线开放课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教学形式的改变也必然要求教学模式随之改变.本课程依托"超星尔雅"在线教学平台,结合我校发酵工程线上线下翻转课II期的运行,构建了"3+1"的三阶段一中心(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相比传统教学,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同类院校在线课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通过在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中采用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方式相结合等‘三结合’的教学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茶叶审评与茶艺课程有效融合的问题,本文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茶艺》课程进行研究,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教学环节为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实操与交流→课后完成“茶之花语”创作,并将课程思政“团结共事、遵纪守法”等融入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专业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从而产生各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是最为常见的线上教学平台,而慕课堂则是与慕课相配套的线下教学平台。BOPPPS是作为学生全方位参与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让多种教学模式在“青草药识别”生物类课程中有机结合,可形成特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青草药识别”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利用慕课堂为工具,按照BOPPPS模式来开展实体课堂教学,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紧密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植物分类科学素养,传承中医理念及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万丽  李美平  丁献华 《现代园艺》2023,(11):184-186
以“园艺产品营销”课程为例,对园艺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运用传统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种不同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设计形式,结合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结果。研究表明:线下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地方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内容、授课和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暄  马乃荣 《现代园艺》2022,(7):167-169
基于"云班课"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移动网络信息化平台改造线下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拓展了职业教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将BOPPPS模式与"云班课"进行有效结合,在课前利用"云班课",将前测提到课前线上完成,既节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平台,结合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教学和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课程案例教学,分析了传统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课前多渠道自主预习、课中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课后巩固-评价式考核3个环节进行实施和应用,希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当前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丽琼 《现代园艺》2023,(3):178-180
为了适应园林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三农”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教学案例对“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花境设计模块进行了内容重组,将该模块的教学设计为“3环节、12步骤”,合理使用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案例分析、校企共建、课赛融通、课证融通等教学方式。该教学案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授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高职园艺专业实训课教学评价的意义出发,探讨注重园艺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评价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评价方式从结果偏向过程、评价结果从学习能力指向工作能力,寻求多变的评价方式,推开园艺实训课有效教学评价之门,从而提高园艺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设施园艺实践》周年实习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周年实习创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自主选择+模拟承包制+竞赛"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习是农科园艺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们一直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探讨"二主三导"教学法,其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实习点、主动实(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实习全程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以达到指导、诱导、引导和督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植物识别软件(APP)不断更新,功能日益完善,市场前景广阔,适用人群范围逐渐扩大。本研究介绍了国内5款常用植物识别软件的识别能力。以本科植物学“校园植物调查研究课”为例,进行了植物识别APP辅助教学的课程设计。通过研究证明,将植物识别软件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提高大学生学习植物学的自主能动性并提高思维逻辑性。  相似文献   

14.
陈秀波  向耀莉 《现代园艺》2023,(19):200-202
在信息化时代,大多数高校面临着教学知识体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简要阐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以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环境设计专业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运用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前引导、方案设计、方案汇报、课后反馈5个教学环节,以期为环境设计系等相关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燕 《中国园艺文摘》2014,(12):204-205
针对目前农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园艺植物生态学”的教学状况,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原因。为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重点知识、了解科技前沿,文章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等方面,对园艺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唐丽 《中国园艺文摘》2013,(9):206-206,211
培养优秀的研究型园艺专业人才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竞争力的需要。围绕如何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主题,从学校、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总结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等适合园艺专业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应用效果探讨为基础,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具体实施过程,该教学方法应用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效果.针对农林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测量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改革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全程参与式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目标突出实践技能量...  相似文献   

18.
孙景芝  霍旭冉  张雨婷  沈宏 《现代园艺》2023,(18):184-186+189
智慧教学是转向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教学方式,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基于混合教学模式,解析智慧教学的内涵和实施路径,以《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依托,探索“翻转课堂、小组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并辅以多元化考核方法的智慧教学实践路径,以期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观赏植物学是信阳农林学院林学系林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加强教学中图片、动画及实物标本的利用,并注重师生的互动和学生能力的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注重重点树种的识别特征的讲解,根据观赏植物各科的季相特点安排时间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教学,启发学生掌握新知识,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总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组学”课程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为园艺专业开设的专业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了解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概况,为从事园艺基因组学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将研究案例、科学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研究从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总结,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实际解决科学问题能力,同时也给其他院校园艺专业相应的植物基因组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