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安德森理论为框架对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个性化签约服务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东省2979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70份,44.8%的农村居民愿意支付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个性化签约服务;对家庭医生的了解程度越高、家庭没有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OR=0.751)、有体育锻炼的农村居民(OR=1.200)对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个性化签约服务的支付意愿越高,年轻人比老年人支付意愿高。结论: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个性化签约服务个人筹资实施具有可行性。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基层卫生保健医疗服务的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个性化签约服务支付意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现状,为优化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对成都市6个主城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5名居民展开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90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运用UCINET 6.0软件分析中心度及密度,并绘制可视化结构图。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3.73%,年龄为(51.14±19.81)岁,244人(41.36%)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其中88.11%为免费;签约居民EQ-5D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80.49±11.97)分,患1种和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分别占43.00%和27.50%。医生、护士的度数中心度分别为0.988和0.943,提供服务较多;健康档案管理的度数中心度为0.963,利用良好;logistic回归显示:行动有问题(OR=8.524,95%CI:2.089~34.788)、为家庭医生签约付费(OR=2.877,95%CI:1.247~6.635)的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更优,家庭前一年总收入为10 001~80 000元的居民与收入150 001元及以上者相比,利用更差。结论 医生护士发挥显著作用,中医人员等参与度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了解锦州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锦州市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0名社区居民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Cronbach'sα=0.970,KMO=0.943)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相关资料,提取医疗环境、家庭医生技术水平、心理因素和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四个潜变量.结果 居民对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对家庭医生的满意情况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造成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情况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是存在一致性的(P<0.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对家庭医生的满意情况和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正相关(P<0.01).构建居民满意度预测居民签约利用情况的理论模型,路径系数估计与检验结果显示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的满意情况对居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路径系数以及路径系数的估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的满意情况对居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R2=0.85.结论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可以通过提高医疗环境、家庭医生技术水平、改善居民心理因素3个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居民家庭医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了解居民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覆盖和推广。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知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市4个城区34个社区的1 450例居民,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及签约现状。共发放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问卷1 397份,有效回收率96.34%。结果 1 397例调查对象中,785例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6.19%;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媒体〔36.08%(504/1 397)〕、社区医务人员的宣传〔30.85%(431/1 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两周患病情况、基层就诊经历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从家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步行时间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结论 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年轻、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居民、患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有健康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较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居民中政策推广的潜在有利人群,实现政策的真实有效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对家庭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CHARLS)的数据,用60岁以上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家庭支付能力,计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为17.00%。在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中,家庭总人口数(OR=0.765)、社会经济地位为富裕(OR=0.576)和社会经济地位为最富裕(OR=0.514)是保护性因素;老年人的年龄(OR=1.025)、是否患有慢性病(OR=1.443)、是否住院(OR=2.285)是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政府应该重视初级保健、加大对老年患者的医疗保障、提高收入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 云南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了解社区居民的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与开展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目的 了解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签约意愿的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云南省昆明市13个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选取2个区1个县;采用典型抽样法,分别从每个区(县)中选取1个社区,依次为五华区的红云社区、西山区的前卫社区、晋宁区古城镇;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每个社区中抽取90户家庭,以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就诊行为及签约意愿等。共发放问卷1 412份,回收有效问卷1 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1 318例居民中,有签约意愿者1 187例(9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个人年收入、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选择社区首诊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类型、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较高,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住在城区、患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0.5 h、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0.5 h的居民具有更高的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眉山市洪雅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洪雅县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计算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并运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5 156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6.44%,慢性病顺位居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46.64%)、糖尿病(8.65%)、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10%)、慢性消化系统疾病(3.58%)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73%)。年龄(≥80岁vs. 60~69岁:OR=1.49,95%CI:1.23~1.80;P0.001)、吸烟(吸烟vs.不吸烟:OR=1.26,95%CI:1.11~1.43;P=0.001)、摄食乳制品(≥400 mL/d vs.200 mL/d:OR=1.92,95%CI:1.03~3.60;P=0.041)、自我健康评价低(很差vs.很好:OR=6.06,95%CI:2.68~13.72;P0.001)、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vs.18.5~23.9 kg/m2:OR=1.84,95%CI:1.63~2.09;P0.001)是洪雅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点关注高血压、糖尿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病对洪雅县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随机抽样的成都市城市社区37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包括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保健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认知及行为可能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对健康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5.0%~74.9%,其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有各级医疗机构(38.5%)、报纸和杂志(20.4%)、广播和电视(12.9%)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17.0%)、嗜酒(16.7%)、不参加体育锻炼(29.3%)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的因素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P=0.000)、是否患有慢性病(P=0.000)、经济来源(P=0.001)、老年人的年龄(P=0.019);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为老年人的性别(P=0.000)及60岁以前的职业(P=0.002).结论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一般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尚可,但对慢性病的相关防治知识掌握较少.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改善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福建客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主要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建省宁化县的客家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 262人纳入最终分析样本,福建客家老年人整体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2.54%(663/1 262),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为21.79%(275/1 262)。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有超重(OR=2.29)、肥胖(OR=2.16)、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5 001~30 000元(OR=1.61)等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有超重(OR=3.81)、肥胖(OR=4.99)、丧偶(OR=1.63)等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低的人群主要有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上(小学OR=0.50,初中及以上OR=0.57)、仅与老伴同住(OR=0.41)、与单个子/女同住(OR=0.42)等人群。结论 福建客家老年人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高,超重、肥胖、未受过教育、独居等老年人的患病状况尤为突出。政府、社会、家庭应重点...  相似文献   

10.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社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相关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情况,提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城市社区≥65岁且符合中重度失能评判标准的162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档案数据提取和自制调查问卷结合的方法,通过电话调查方式对中重度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总结该社区失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该社区失能老年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中医药体质干预,使偏颇体质转变为平和质,占比由2019年的35.2%增加到2021年的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能老年人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中的老年健康评估、物理检查、慢性病随访、中医体质辨识利用率较高,对慢性病长处方、双向转诊利用率较低。结论:通过对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分析,为改进辖区内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出了有益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了解广州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和签约情况, 探讨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知晓率和签约率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市1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6个, 于2019年11—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随机拦截居民发放纸质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00份。  结果   600个调查对象中, 男性224人(37.3%), 女性376人(62.7%); 18~30岁69人(11.5%), 31~40岁147人(24.5%), 41~50岁119人(19.8%), 51~60岁104人(17.3%), 60岁以上161人(26.9%); 患有慢性疾病的223人(37.2%), 没有患慢性疾病的377人(62.8%); 508人(84.7%)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92人(15.3%)不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54人(59.0%)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 246人(41.0%)未签订; 知晓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居民签约率为69.7%。不同性别、学历、职业的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不同学历、职业的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学历、患有慢性病、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签约家庭医生的概率更高。  结论   通过提升居民知晓率有望提高10.7%的家庭医生签约率, 可以针对男性、低学历、一般工人、企业员工、无业人员进行重点认知教育, 并且应更多关注低学历人群和无业人员的签约, 以此推进家庭医生签约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江苏省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1514名江苏省60岁及以上城镇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高者占39%。有住院经历(OR=1097.730)、患病对生活影响很大(OR=14.614)、目前健康状况差(OR=8.339)、视力情况差(OR=3.755)、丧偶(OR=2.234)、医疗保险减轻经济压力(OR=2.910)、担心养老问题(OR=1.672)、居民人均年收入高(OR=1.616)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高。结论:江苏省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高。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现况,从个体与社会支持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钟艳熙  王俊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51-2056
背景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1年以来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尚缺乏针对小学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我区小学生家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和覆盖率。目的 了解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于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评估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探讨影响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家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武侯区3所小学,并于2019年9-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抽取的3所小学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学生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家长基本情况、签约服务需求及签约意愿。向2 991例小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988份,问卷有效率为99.90%。结果 55.29%(1 652/2 988)小学生家长为一到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544例(18.20%)家长签约家庭医生后最希望孩子可以享受健康教育服务,424例(14.19%)家长最希望孩子接受视力保健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服务;从小学生疾病诊疗需求角度,463例(15.50%)家长最希望家庭医生能联系口腔科专科资源;753例(25.20%)家长认为小学生签约家庭医生最大的优势是可及性好。2 293例(76.74%)小学生家长有意愿为孩子签约家庭服务,不同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是否知道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具体位置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小学生家长的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家长为孩子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因素主要为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庭医生签约服务(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促进小学生健康管理的关注度高,为小学生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较大。高家庭年收入水平和高学历家长可能将促进签约服务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必然途径,居民作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其首诊意愿与基层首诊的顺利推行息息相关。目的 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天津市16个行政区划中随机抽取和平区、北辰区、河北区3区,选取760名在该时段有基层就诊经历的社区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及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结果显示,90.3%(681/754)的居民表示愿意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作为首诊医生。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候诊时间、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对自身健康问题的了解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较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随着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被纳入重点签约对象,家庭医生在提升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疾病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少对其服务提供的技术性评价研究。目的 研究农村家庭医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签约服务技术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江苏南部、中部、北部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基本信息、签约服务质量评价、健康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质量感知情况。结果 1 728例签约患者中,316例(18.29%)的技术性维度总体感知评分较低。技术性维度3个条目(诊疗技术水平、用药服务、控制疾病发展)评分较低者分别占比17.19%(297例)、13.31%(230例)、10.82%(18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所在地区、性别、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是否会首选在家庭医生处看小病是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医生诊疗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女性、苏南地区患者、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于村级的患者、一定会在家庭医生处看小病的患者感知评分更高。建议以提升苏中、苏北地区技术水平为优先,以提高家庭医生诊疗技术为重点,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签约服务模式、加强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约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改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总体签约率稳步提升,但服务内容落实及质量有待加强,缺乏系统权威的签约可及性和综合性评价途径。目的 研究农村家庭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 年7 月在江苏省通过典型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 814例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估、健康行为等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可及性与综合性水平。结果 共有1 728例(95.26%)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10例(87.38%)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及性感知程度较高,1 497例(86.63%)对综合性服务感知程度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是调查对象签约服务综合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是调查对象签约服务可及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总体水平较高,综合性维度中的心理服务的感知程度较低;苏北患者、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于村卫生室的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承诺兑现情况较好的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综合性和可及性感知评分较高。提示地区政府基于不同因素的影响,改进签约模式,加强签约服务内容落实程度,提高基本药物可及性,有针对地提升签约服务可及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1年开始,2016年全面推开,政府通过完善制度、保障经费和人员、规范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措施来促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化、规范化、优质化,但目前关于重庆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现状的研究仍比较缺乏。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和签约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年3—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彭水、巴南、永川、梁平、合川、沙坪坝、秀山、黔江、垫江、大足、开州12个区(县)的2 4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共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8%。结果 2 342例居民中有2 153例(91.93%)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总体需求。2 342例居民中已签约的有1 358例(57.98%),未签约的有984例(42.02%)。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需要”排序前5位的条目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43.42%,1 017/2 342)、孕妇/儿童/老年人体格检查与健康评估(34.93%,818/2 342)、定期体格检查/健康评估(33.69%,789/2 342)、家庭医生出诊(32.96%,772/2 342)、已经确诊的慢性病管理(32.45%,260/2 342)。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不同的居民签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较大,但签约率较低,需求最大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居民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都会影响居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包,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