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逐渐被重视起来。基于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建设研究。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构成中的一部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距离居民最近的绿色空间,它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以公共健康为主的城市社区公园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总结社区公园健康的特征,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公园,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敞空间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在居民公共健康的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基于公众健康效益视角,建立公园健康效益评估体系,结合指标要素满意度评价,构建“重要性-满意度”矩阵,测度城市公园健康效益的发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仪征市东园湿地公园为实证案例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公园健康效益的提升策略,主要集中于提高水环境品质、完善服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魏雅琦  古新仁 《现代园艺》2021,(3):61-64,66
因为疫情原因,当前城市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针对社区公园景观安全性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以南昌市8处社区公园为例,结合问卷调查与SPSS统计分析,筛选出24个安全影响因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24个影响因子中植物配置、公共设施和道路布局三者受到被调查者更多的关注。公共监控、领域性、通道控制、景观维护、安全强化、活动支持6个公共因子对社区公园安全环境有影响,且公共监控、领域性二者的影响相对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罗佳良  陶婵 《现代园艺》2023,(5):164-167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运动提出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有关国内外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文献,以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两大领域为主导,从公众需求,公众参与、公众健康安全、空间感知4个不同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阐述,对老旧小区内公共空间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我国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相关设计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公园是最为贴近市民生活的绿地空间,但一直以来受重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景观健康绩效。本研究建构了社区公园健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探讨了社区公园景观组成要素与健康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提出了社区公园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引导社区公园科学建设和合理优化,以最大化发挥社区公园对于周边居民的健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与城市社区公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社区公园的管理应建立在对当今社会问题和市民心态进行敏锐分析的基础上。因此,研究使用者的行为与城市社区公园管理的关系,创造真正满足市民需要的社区公园环境,是时代对管理者的要求。文章对当下人们如何使用社区公园,什么样的公园管理带来的公园环境更具吸引力,管理者该如何改进管理方式,做出何种管理决策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琳琳 《现代园艺》2023,(18):72-7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9.
姬瑞华  李凌  范洲衡 《现代园艺》2023,(16):170-172
公园是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且在维持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能引起人们对公园生态系统重视和保护。论述了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现状和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并通过检索分析大量文献,总结出不同类型公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海绵城市为视角,基于ArcGIS平台,通过供需评价和布局适宜性评价分析现存问题,结合水文分析和位置分配模型提出优化建议及新增社区公园选址方案,以期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章贡区社区公园存在供需不平衡和布局不适宜的问题,在供需方面,仅1/3的居民点达到绿地规划要求;在布局方面,约70%的社区公园位于一般适宜区及以下;位置分配模型选取了5处新增社区公园,新增社区公园后,供需平衡的居民点由原来的33.33%增加至66.67%,整体上位于较适宜区以上的公园占比提升了9.05%。最后根据新增社区公园的区位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高密度、混合型发展将是世界性的,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急功近利的城市高密度发展极易忽视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引发各种城市病。在此情况下尺度亲和的城市公共绿色开放空间——"口袋公园"将会在高密度城市中起到有效的缓解协调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地调查与分析若干高密度城市的口袋公园,提出了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公园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服务型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准确掌握目前社区公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社区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归纳出了目前旧城区社区公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旧城区社区公园改造的原则和对策,以期对今后旧城区社区公园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共艺术的迅速发展,公共艺术视角下的色彩必须与城市人文精神、发展规划、景观风貌和谐统一。色彩作为公园景观的主要因素,其不但对公众心理、公园景观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也是一个城市公共艺术与色彩运用水平的主要体现,更是公众欣赏城市公园景观的主要视觉体验。以城市公园为例,对其基于公共艺术设计视角下的色彩运用开展分析,明确了公共艺术设计视角下,色彩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表达,最后提出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典型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扬·盖尔提出的PSPL调研法,对石家庄市长安公园进行公共空间调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和总结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好,为本地区公园绿地公共空间设计、建设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波 《花卉》2022,(2):17-19
城市口袋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健康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规划应确立健康发展视域,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发展需求。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与规划应做好宏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管理;微观层面,应基于健康发展视域,抓住微气候场、功能设置、服务设施和生物效应等关键环节,提高微气候场的适宜性,不断提高功能设置和服务设施设计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口袋公园的生物效应。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设计与规划,让口袋公园成为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冶河公园作为县域滨河公园,其设计以“创造优美生态空间”为线索,以“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平山县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功能定位为依据,规划设计除保留和继承传统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外,还充分融入生态节约理念,在特色彰显、文化传承、滨水景观设计上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园艺》2019,(23):16-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城市公共空间人群密度显著上升,城市口袋公园作为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对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巢湖市伴园的实地观察调研,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得出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引入,重点分析一个城市内部社区公园的景观特征以及这个社区公园独有的生态作用和功能。结合城市内部景观、建筑、空间等规划设计的思路,分析当今城市内部社区公园的生态性,并为社区公园的生态规划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体育公园作为群众健身的主要场所,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在不断地发展。收集2000-2021年间在中国知网发表的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文献,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从发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公园理论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体育公园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空间布局、运营及管理、公共服务与评价4个方面;研究热点主要为规划设计、使用后评价等方面。我国对于体育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在不断发展中,为促进体育公园的深化研究,未来可结合我国国情及群众锻炼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型背景下,滨水空间是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活力与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南京市月牙湖公园为例,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场地问题,以城市触媒理论为指导,探究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表明,月牙湖公园滨水空间存在生态环境恶化、活力缺失和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性提出公共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