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晶晶  陆江辉 《淮海医药》2004,22(6):469-470
目的 研究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诊断 )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 (3支及以上、冠脉狭窄≥ 5 0 % )组和单支、两支病变 (任何 1支或 2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 )组 ,以尿酸酶法检测其血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 ,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两支病变组 (P<0 .0 1 ) ,血清尿酸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 ,血尿酸升高将可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454例患者中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或分支狭窄≥50%者294例纳入观察组,狭窄<50%者16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并行Gensini评分。比较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双支及多支病变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于冠心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升高的血尿酸有可能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474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366例)和非CAD组(108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GS)量化.结果:(1)总体CAD组SUA水平高于非CAD组(P<0.05),亚组分析女性CAD组SUA水平高于女性非CAD组(P<0.05);总体CAD组、男性CAD组、女性CAD组高尿酸(HUA)百分比均高于非CAD组(P<0.05).(2)SUA水平第3、第4四分位的CAD患病率明显高于第1、第2四分位(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是经CAG诊断的CAD的危险因素(OR=2.639,95%CI为1.080~6.443,P=0.033).(4)相关分析提示SUA水平和GS有正相关性(r=0.270,P<0.01),亚组分析男性、女性SUA水平和GS间均有正相关性(r=0.171,P<0.01;r=0.298,P<0.01).结论:SUA可能是CAG诊断的CAD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女性相关性较男性略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方法评价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冠心病组分别按照SYNTAX评分等级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评价病变程度,分别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与不同病变程度组的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尿酸水平冠心病组(347.23±88.10)μmol/L,正常组(359.99±100.79)μmol/L,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YNTAX评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准而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SYNTAX评分值作为标准分组,高危组(399.42±128.48)μmol/L均高于正常组的(347.23±88.10)μmol/L、低危组的(348.39±80.16)μ mol/L、中危组的(399.42±128.48)μ mol/L(P<0.05);而造影结果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间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以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标准分组,造影结果正常组(347.23±88.10)μmol/L、单支组(342.79±89.38)μmol/L、两支组(368.49±98.72)μmol/L、多支组(364.01±108.35)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脉SYNTAX评分高于正常尿酸水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独立地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而单纯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评价,未能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t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研究Cyst C及HCY水平与冠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44例、中度狭窄组46例和重度狭窄组44例.同时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的Cyst C和HCY浓度,并应用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和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浆Csyt C和HCY水平均增高(P<0.05).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之间血浆Csyt C和HCY水平存在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之间血浆Csyt C和HCY水平同样存在差异(P<0.05).患者的血浆Cyst C和HCY水平均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4,0.476,P<0.01),血浆Cyst C与HCY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yst C和HCY水平升高,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同时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正相关.因此临床上联合检测患者血浆Cyst C及HCY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初步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87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根据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评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组的HbA1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心病组HbA1c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高,冠心病组HbA1c的水平也逐渐增高(P<0.0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HbA1c呈正相关性(r=0.44,P<0.01);Gensini评分与HbA1c呈正相关性(r=0.46,P<0.01)。结论:检测HbA1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梁丰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8,22(7):1282-128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5例确诊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把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88例)和血尿酸增高组(57例),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血尿酸增高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在高血压患病率、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增高组PCI术后慢血流的发生率(29.8%)大于正常组(10.1%)(P<0.05),冠脉病变三支组血尿酸水平三支组的血尿酸水平(364.18-±71.58) μmol·L-1高于双支组(337.62±89.60) μmol·L-及单支组(311.02±79.65)μmol·L-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冠脉病变双支组及单支组,冠脉病变双支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单支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C、LDL-C、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有关(r分别为0.401、0.275、0.416、0.396、0.45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LDL-C、血尿酸水平为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Gensini积分)=16.9 +0.14×高血压+0.12×LDL-C(mmol·L-1)+0.42×血尿酸(μmol·L-1).结论 AMI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因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监测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及冠心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1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9例,多支病变组24例.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45±88.04)μm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3.92±74.51)μmmol/L(P<0.01),单支病变组(332.0±80.30)μmmol/L,双支病变组(337.81±95.72)μmmol/L,多支病变组(352.23±80.04)μm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于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368例高血压病患者,测定血清尿酸及其它临床生化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40)和正常冠脉对照组(n=128)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448.32± 115.1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冠脉对照组(371.36±98.98)μmol/L(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能否延缓或减轻冠脉病变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WB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2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5例和正常组7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27例。分别测定冠心病组、正常组血清UA及WBC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尿酸、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中,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亦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白细胞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相关;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李盈  齐新  刘克强  魏丽萍 《天津医药》2012,40(9):889-891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钾、钠、氯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64例疑诊为冠心病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将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与非AMI亚组,分析比较各组与亚组间血清电解质钾、钠、氯浓度及其他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对所有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钾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血清钠、氯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或P<0.01)。AMI亚组的血清钾水平高于非AMI亚组(P<0.01),血清氯水平低于非AMI亚组(P<0.05),2亚组间血清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钾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50,P<0.05),而血清钠、氯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s分别为-0.254和-0.183,P<0.01)。结论:血清钾水平的升高和血清钠、氯水平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2型糖尿病及157例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狭窄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血管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3组。糖尿病患者按照上述条件分组,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8.46%,冠脉复杂病变的比例为72.5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且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37例(NSTE-ACS组),纳入同期疑似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79例(Non-CA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脂肪细胞因子五聚素3(PTX-3)、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半乳糖凝集素3(GAL-3)、神经生长因子1(NTN1)、白细胞介素(IL)-37和脂联素(AD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预测价值。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系统(CAI)评分与炎症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支数冠脉病变患者血清炎症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NSTE-ACS组血清促炎因子PTX-3、PAI-1、GAL-3高于Non-CAD组,而抗炎因子NTN1、IL-37、ADP水平明显低于Non-CAD组(均P<0.01)。PTX-3、PAI-1、GAL-3、NTN1、IL-37、ADP预测NSTE-A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701、0.837、0.776、0.905、0.857,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95 μg/L、724.5 ng/L、2.66 μg/L、58.6 ng/L、103 ng/L、9.1 μg/L。PTX-3、PAI-1、GAL-3与CAI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94、0.452、0.682,均P<0.01),NTN1、IL-37、ADP与CAI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12、-0.650、-0.582,均P<0.01)。有冠脉病变患者血清促炎因子PTX-3、GAL-3水平高于无冠脉病变者,而抗炎因子NTN1、IL-37、ADP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促炎脂肪细胞因子PTX-3、PAI-1、GAL-3与NSTE-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抗炎脂肪细胞因子NTN1、IL-37、ADP与NSTE-AC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可作为辅助NSTE-ACS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我院心血管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患者12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每组60例。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A1组)、双支(A2组)和三支病变(A3组)三个亚组,每组20例。在进行CAG术前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ELISA法测定血清A-FABP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血清A-FABP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②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③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与Gensini积分、FBS、TG、TC、LDL-C、hs-CRP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明显增高,并随着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老年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即对照组140例,观察两组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及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再将老年女性按血尿酸浓度>360 μmol/L的标准诊断高尿酸血症分为HUA组与非HUA组,观察HUA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①老年女性冠心病组高尿酸血症的比例(23.1%)高于对照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UA为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OR=2.171,95%CI:1.223~3.853,Wald χ2=6.99),但对其他指标进行校正采用多因素Logisitic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筛选,HUA并不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老年女性病变血管支数的分布在HUA 组与非 HU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5).老年女性HUA患者的Gensini 积分高于非HUA患者(Z=2.08 P<0.05),且在女性的全组、HUA 组及非HUA 组Gensini 积分与血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rs =0.177,0.213,0.152,P<0.05).结论 老年女性HUA与冠心病发生有一定关联,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HUA是反应冠心病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冠心病诊治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郭倩玉  卢成志  夏大胜  陈欣 《天津医药》2012,40(10):1002-1004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CS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72例≥75岁的ACS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96例,比较3组的SUA水平;比较冠脉造影确定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的SUA水平;将SUA和血脂、空腹血糖(FPG)、血肌酐(Cr)、白细胞(WBC)水平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STEMI组及STEMI组SUA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S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水平与三酰甘油(TG)、Cr、WBC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Cr和WBC是影响血清SUA的因素.结论:老龄ACS患者SUA水平和ACS的临床类型及病变冠脉支数可能无关,血清Cr和WBC是SU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成人血尿酸(SUA)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者12 1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并检测血肌酐(Scr)、SUA和空腹血糖。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受试者分为肾功能异常组(1 607例)和肾功能正常组(10 531例)。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以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界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将正常尿酸组按SUA四分位数分为4组。在不同性别中分析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随SUA水平变化的趋势。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锻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亚组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A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男性和女性中,随着SUA水平升高,SUA四分位数各组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占比在肾功能异常组中呈递增趋势(Z男性=6.411,Z女性=23.800,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四分位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均为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在男性和女性中SUA与肾功能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 for trend<0.01)。这种关系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锻炼情况、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亚组中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UA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有关,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冰冰  陈珺  万征 《河北医药》2002,24(3):167-16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228例曾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进行尿酸测定。结果:在双支组与正常组,单支组之间,三支组与正常组,单支组之间血尿酸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为正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血尿酸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66729、rs7649121、 rs1501299、rs3774262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高血压患者414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34例)和正常对照组18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脂联素rs266729、rs7649121、rs1501299、rs3774262位点多态性。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降低。脂联素rs7649121位点杂合子AT基因型较AA基因型可降低冠心病风险(校正OR=0.566,95%CI0.346~0.925,P=0.0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脂联素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脂联素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脂联素SNP位点基因型对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脂联素rs764912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