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文益 《海南医学》2007,18(1):11-12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加大剂量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10mg福辛普利(蒙诺),每日1次;治疗组:共32例,给予20mg,每日1次,均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第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1.40±0.32)g比(2.46±1.03)g和血压(123.1±6.8/74.2±8.3)mmHg比(140.2±4.1/86±3.5)mmHg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治疗8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1.40±0.32)g比(1.96±0.75)g和血压(123.1±6.8/74.2±8.3)mmHg比(131.4±7.6/80.1±6.2)mmHg均明显下降.结论 福辛普利加大剂量治疗可显著降低蛋白尿和控制血压.服用20mg/d的福辛普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对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的治疗疗效.②方法 选择我院经肾穿刺活检术确诊为IgA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联合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和对照组(仅贝那普利)各21例.观察组在病理诊断给予贝那普利10mg/d,硫唑嘌呤1.5m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1天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③结果 经过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尿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尿β2-MG较前下降,血肌酐变化不明显;而联合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24小时尿蛋白、尿β2-MG分别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无明显升高.联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对IgA肾病病理Lee分级为Ⅲ~Ⅳ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3.5g之间的患者,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在保护患者肾功能及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保护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20mg/d,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36例DN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观察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咳嗽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腹泻1例。两组不良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治疗DN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系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基础,而抑制RASS系统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证据最多的具有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作用的药物,临床一般单用ACEI或ARB,且认为ACEI比ARB疗效好。本研究探讨常量ACEI联合ARB与单用ACEI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和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和低血压(90-70/70-50 mmHg)患者经抗心衰治疗2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小剂量贝那普利(A组,平均9.5±1.23 mg/d)和大剂量贝那普利(B组,平均18.5±2.35 mg/d)治疗20...  相似文献   

7.
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元梅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049-105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贝那普利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己糖激酶终点法、化学发光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FBG)、尿清蛋白及血浆VEGF水平,计算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FBG、VEGF水平及UAER分别为(6.9±1.2)mmol/L、(224±35)ng/L和(140±35)mg/24 h,观察组分别为(6.7±1.6)mmol/L、(229±29)ng/L和(148±41)mg/24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BG、VEGF水平及UAER分别为(7.0±1.4)mmol/L、(201±29)ng/L和(138±42)mg/24 h,观察组分别为(6.5±1.8)mmol/L、(143±19)ng/L和(112±33)mg/24 h,两组患者VEGF水平及UAE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异常表达这一非血流动力学机制来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8.
李华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92-1293
目的观察和分析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1例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药物治疗。半年后比较2组各指标下降幅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临床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检测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蛋白尿指标,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改善蛋白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茹 《吉林医学》2011,(24):5044-5045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尿蛋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5 mg,每天晨服,疗程8周。观察血脂(TG)、总胆固醇(TC)、肌酐(Cr)、血尿素氮(BUN)、24 h蛋白尿(U-Pro)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Cr、BUN和24hU-Pro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C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蛋白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对46例CHF患者在原有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观察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和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减小,LVEF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后血压有下降,血钾略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是安全的,并且能提高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本病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入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每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效果方面,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占优(P<0.05).左心功能方面,对照组由治疗前的(0.34±0.10)%,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的(0.42±0.05)%;而观察组由(0.33±0.02)%,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0.51±0.07)%.观察组同样由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莉  黄阿莉  孙红霞 《医学综述》2009,15(20):3146-3148
心肌纤维化是以心脏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心脏间质重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抗高血压、逆转心室肥厚、心室重构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明显,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 ;方法 :6 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一组为常规治疗 ,一组为加服西拉普利 ( 5 2~ 5mg 1次 /d)共 4周 ,并于心肌梗死后 48h、4周测HRV指标。同时测 30例健康老年人HRV指标作为对照 ;结果 :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8hHRV指标差异不显著 ,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明显 (P <0 0 1 ) ,心肌梗死后 4周二组HRV指标均高于 48h ,差异显著 (P <0 0 5 ) ,且西拉普利组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值明显降低 ,西拉普利可以明显提高HRV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102例IgA肾病患者,均满足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为1.0~3.5 g/24 h。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ACEI类药物治疗(洛汀新10 mg/d),试验组(52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 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3、5个月初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 g/d,冲击3 d。对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级并对各种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0、2、4、6、8、10、12个月时两组患者平均24 h尿蛋白水平分别为:试验组(2.07±0.88)g/24 h、(0.82±0.66)g/24 h、(0.63±0.53)g/24 h、(0.56±0.51)g/24 h、(0.58±0.47)g/24 h、(0.57±0.48)g/24 h及(0.64±0.54)g/24 h;对照组(1.88±0.67)g/24 h、(1.67±0.75)g/24 h、(1.55±0.81)g/24 h、(1.24±0.77)g/24h、(1.44±0.92)g/24 h、(1.31±0.79)g/24 h及(1.28±0.85)g/24 h,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肌酐水平在治疗期间均稳定,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联合ACEI治疗的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激素联合ACEI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能更有效降低尿蛋白,稳定肾功能。其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陈娟  李荣山 《医学综述》2006,12(2):108-1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但是近年来研究报道关于ACEI是否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还存在争议,本文就其可能的机制以及一些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测定28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Ⅰ、Ⅱ(ATⅠ及ATⅡ)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并对其中8例患者进行了巯甲丙脯酸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血浆AT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ACE活性明显降低;常规疗法对降低患者的ATⅡ水平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作用不大,而加用巯甲丙脯酸后可使ACE活性进一步降低,从而明显降低ATⅡ和mPAP。由此表明AT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巯甲丙脯酸则可能是一种治疗该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前外周血ACE、CRP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是否与心房颤动有关。方法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患者24例为研究组;仍为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患者23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ACE、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间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外周血中ACE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外周血ACE水平与左房(LA)前后径呈直线相关(r=0.478,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与外周血ACE水平有关(r=0.094,P=0.033)。结论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术前外周血ACE水平升高,ACE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固定化并测定其动力学性质。方法 以甲壳糖为载体,碳二亚胺(EDC)为交联剂,与分离纯化的ACE混合,使ACE固定化;并以马尿酰甘氯酰甘氨酸(HCG)为底物,分别测定了其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动力学性质。结果 固定化酶活力110u/g湿重,固定化率为22%,与游离酶比较,固定化酶稳定且具良好的耐热性,在50—80℃固定化酶较游离酶稳定。在pH7.1的底物缓冲体系中,37℃,游离酶Km=0.026mol/L;在间歇振摇下固定化酶的表现Km=0.040mol/L。游离酶最适pH为、8.0固定化酶最适pH为9.0。结论 用甲壳糖固定ACE方法简便可行,且固定后的甲壳糖性能稳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AFP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变化对AFP阴性肝癌 (HCC)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组织学 (肝穿刺 )或影像学确诊的 38例HCC患者 ,2 1例慢性肝炎患者 ,12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检测血清AFP含量和ACE活性。结果 与其他良性肝病相比HCC患者血清ACE活性 ( 19.51± 4 .4 6)显著低于慢性肝炎 ( 38.35± 6.34 ,P <0 .0 1)及肝硬化患者 ( 4 7.77± 10 .59,P <0 .0 1) ,并且也低于正常人 ( 30 .0 0± 2 .92 ,P <0 .0 5)。 2 3例AFP阳性 (≥2 0 0mg/L)HCC患者中 ,其ACE活性为 ( 19.15± 4 .2 6) ,与AF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ACE活性有助于肝癌 ,尤其是合并肝硬化或AFP阴性的患者的诊断。ACE和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妊高征病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改变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重度妊高征病人各10例为实验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对照组,用马尿酸微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中ACE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AC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妊高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肿程度、尿蛋白及尿酸水平与ACE活性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清ACE活性升高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