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度(glycemic variability,GV)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10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伴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确诊脓毒症休克后第1~14天每日血糖水平,计算GV。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相比,DM伴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APACHEⅡ、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和GV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水平降低(P<0.05);GV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85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GV和APACHEⅡ可能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V和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GV联合APACHEⅡ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60(P<0.05),敏感度为95.6%,特异性为68.9%。结论 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在其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中成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180d时情况,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778)和死亡组(n=705)。根据第1天入ICU时RPR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RPR组(≥0.085)和低RPR组(<0.085),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累计生存率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148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访180d,死亡705例(47.54%),平均年龄(67.23±16.54)岁,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7.99±3.90)分。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RPR、红细胞分布宽度值较高,而血小板值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RPR组相比,高RPR组脓毒症休克患者30d和180d累计生存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2=21.570,P<0.001;2=22.0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高RPR水平(≥0.085)是患者18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14,95%CI:1.021~1.691,P=0.034)。结论 成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高RPR水平与其不良临床结局有关,且高RPR水平是该类患者18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磷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4年9月—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监测入ICU第1、3、7天的血清磷水平。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评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3组间动态血磷水平的差异。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评估不同预后的两组患者动态血磷水平的差异。以APACHE Ⅱ评分和第1、3、7天的血清磷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老年脓毒症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0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3组间动态血磷水平,入ICU第1天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3、7天血磷水平在脓毒症休克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P <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入ICU第1、3天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死亡组第7天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 < 0.05)。ROC曲线显示APACHE Ⅱ评分(AUC=0.679)和入ICU第7天血磷水平(AUC=0.641)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高于入ICU第1天血磷水平(AUC=0.601)及入ICU第3天血磷水平(AUC=0.616)。结论:动态血磷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入ICU第7天血磷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死亡组第7天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 2016 年12 月该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33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 将患者分为MS 组和非MS 组, 对两组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 分、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MS 各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S 组SOFA 评分和降钙素原(PCT)水平 高于非MS 组(P <0.05);MS 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和MODS 发生率高于非MS 组(P <0.05),与非MS 组比较, MS 组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P <0.05)。将MS 作为一项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MS 对 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有预测作用[O^R=1.675(95%CI :1.024,2.336),P =0.036]。结论 MS 可加重脓毒 症患者病情,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杨勇  王新朋  陈小杰  任宏  方华  王宏志 《广东医学》2016,(17):2631-2633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 BNP)对合并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观察其入重症医学科后24 h血浆BN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等指标;按远期预后(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9例),比较其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血浆BN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死亡组中BNP、A-PACHEⅡ评分、Lac及PCT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这四类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BNP及Lac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BNP>1085 pg/mL为预测死亡界点,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76.4%。结论 BNP是评估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俞骄丽  郭权来  王兰  刘云涛  李俊  覃小兰 《西部医学》2022,34(12):1783-1787
探究动脉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联合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收治的248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脓毒症组(210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Lac、PCT、qSOFA评分和Lac、PCT联合qSOFA评分等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病情中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Lac、PCT、qSOFA评分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 (Z=1.314、-3.716、-6.120,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Lac(OR=1.410,95% CI:1.196~1.662)、PCT(OR=1.016,95% CI:1.001~1.032)和qSOFA评分(OR=6.710,95% CI:2.534~17.773)是影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ac、PCT联合q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的AUC,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86.2%。结论 Lac、PCT联合q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PLT的比值(RPR)联合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分为脓毒症休克组62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PLT、RDW、乳酸、RPR、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RPR、乳酸、APACHEⅡ及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脓毒症非休克组比较,脓毒症休克组患者APACHEII评分、RPR、乳酸均升高,PL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可知RPR、乳酸、APACHEⅡ评分及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发生的AUC分别为0.664、0.687、0.654、0.810,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的AUC均明显高于3者单独预测(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示RPR>0.088、乳酸>1.550mmol/L、APACHEⅡ评分≥10.0分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PR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的指标,其联合乳酸及APACHEⅡ评分能提高预测脓毒症休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吴媛  王小闯  侯彦丽 《浙江医学》2019,41(16):1772-1775,178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ICU住院时间>14d的27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ICS组145例和非PICS组1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结果PICS组并发急性肾损伤及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比例、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均P<0.05);PICS组肠内营养患者的比例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BMI、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非PICS组(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机械通气、血清前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脓毒症患者诊治过程中,需要警惕机械通气、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过低、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的脓毒症患者并发PICS的风险,及时对症处理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白介素-6(IL-6)检验对脓毒症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 Ⅲ)和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7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43例。比较不同病情患儿及不同治疗结局患儿降钙素原、IL-6、PRISM Ⅲ及PICS评分,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联合IL-6评估脓毒症患而病情的临床意义。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儿PCT、IL-6、PRISM Ⅲ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PICS评分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儿PCT、IL-6、PRISM Ⅲ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PICS评分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ROC分析结果 显示,PCT和IL-6单独用于病情评估是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和0.798,联合评估AUC为0.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IL-6检验能够对脓毒症患儿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杭州市丁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52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74例,最终纳入研究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178例。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120例和死亡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和VE-cad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al、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al、VE-cad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氧合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5)。两组入住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VE-cad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血清K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r =-0.397和-0.466,P <0.05);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r =0.173和0.192,P <0.05)。入院24 h内血清Kal、VE-cad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95% CI:0.604,0.770)、0.859(95% CI:0.805,0.912)、0.890(95% CI:0.845,0.936),血清Kal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0%(95% CI:0.772,0.854),特异性为50.0%(95% CI:0.474,0.531);VE-cad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69.0%(95% CI:0.649,0.726),特异性为86.7%(95% CI:0.822,0.914);血清Kal和VE-cad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2.2%(95% CI:0.781,0.868),特异性为89.6%(95% CI:0.852,0.954)。CRP[R=1.221(95% CI:1.022,1.459)]、PCT[R=1.195(95% CI:1.035,1.380)]、VE-cad[R=1.373(95% CI:1.055,1.787)]、EVLWI[R=1.846(95% CI:1.178,2.893)]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Kal[R=0.428(95% CI:0.190,0.966)]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CRP、PCT、Kal、VE-cad、EVLWI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Kal水平降低,两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CT、D-D和SOFA评分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D-D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死亡组的PCT(Z=-5.473,P<0.05)、D-D(Z=-4.454,P<0.05)和SOFA评分(Z=-4.859,P<0.05)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284,95%CI:1.099~1.500)、D-D(OR=1.552,95%CI:1.130~2.131)及SOFA评分(OR=1.458,95%CI:1.157~1.837)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57大于单独使用PCT、D-D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11、0.838),且PCT、D-D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PCT、D-D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脓毒症28 d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CT、P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130例患者中死亡36例,存活94例。死亡组PCT、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PLR、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PLR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PCT、PLR单独应用,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72,0.951)。结论:PCT、PL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者28 d死亡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12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5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乳酸水平等相关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重症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II评分,乳酸、D-D水平。结论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对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乳酸水平、D-D水平可作为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明禄  邢柏  周森 《浙江医学》2020,42(17):1837-1842
目的探讨液体平衡调整血肌酐(Scr)水平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113例。根据患者CRRT后28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CRRT前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按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调整Scr组(≥354滋mol/L)与低调整Scr组(<354滋mol/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症相并AKI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CRRT启动时Scr、调整Scr及碳酸氢根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调整Scr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调整S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为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2,95%CI:1.129~1.618,P=0.001),而高调整Scr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89,95%CI:0.979~0.999,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AUC调整Scr明显大于Scr(0.754比0.656,P=0.006)。结论CRRT启动时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与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调整Scr水平是其28d存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与未调整Scr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水平及二者联合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脓毒症sepsis 3.0 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57例)和非脓毒症组(43例),并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3例)和一般脓毒症组(94例)。抽取外周血检测PC活性和D-dimer两种生物标志物,评估不同组别PC活性和D-dimer浓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者与脓毒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PC活性联合D-dimer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能力。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PC活性均显著降低(P<0.001),而D-dimer水平在两组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升高(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活性与D-dimer均为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的独立实验室指标(P<0.05)。PC活性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将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评估脓毒症时的AUC为0.791,高于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76与0.666)。PC活性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57,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89,大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57与0.679)。结论:PC活性和D-dimer测定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PC活性与D-dimer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adua 评分对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确诊的78 例VTE 患者(VTE 组)及同时期同科室随机抽取的96 例未患VTE 患者(非VTE 组)。依据Padua 评分对两组患者 进行评分和危险分层。比较两组评分结果以及危险等级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与VTE 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VTE 组Padua 评分与非VTE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TE 组高于 非VTE 组,高评分等级组患者发生VTE 的风险是低评分等级组的7.66 倍。以ICU 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作为自 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卧床≥ 3 d 是ICU 住院患者发生VTE 的最高级别的危险因素。结论 Pauda 评 分可较好地评估ICU 患者VTE 发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7.
苏锡  徐圣君  钟丽莉 《浙江医学》2022,44(22):2424-2427,2431
目的探讨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预测ICU内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6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入ICU时的OASIS评分和入ICU24h内SOFA评分,随访患者28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ASIS评分、SOFA评分与患者28d预后死亡之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计算OASIS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存活组775例,死亡组287例,28d病死率为27.0%。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OASIS评分、SOFA评分更高,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ASIS评分(OR=1.331)和SOFA评分(OR=1.282)均为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OASIS评分越高、SOFA评分越高的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也越高。OASIS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95%CI)依次为:0.843(0.805~0.879)、0.764(0.714~0.807),灵敏度分别为0.724、0.702,特异度分别为0.869、0.722,两种评分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0,P<0.01)。结论OASIS评分和SOFA评分均能预测ICU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但OASIS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SOFA评分,OASIS评分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闵婕  陆建红  姬晓伟  谢波 《浙江医学》2022,44(21):2256-2259,2264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依据患者28d内的生存及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进一步评估PLR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L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LR、降钙素原(PCT)、血乳酸、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低于生存组(均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LR、高血乳酸、高APACHEⅡ评分以及高SOFA评分均为脓毒症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对预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有较重要的价值,AUC为0.745,95%CI:0.645~0.845,P<0.01,最佳截断值为216.85,灵敏度为0.659,特异度为0.8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185、0.278,均P<0.05)。结论PLR升高是脓毒症患者短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联合D-二聚体(D-D)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病例214例,记录收住24 h内PLT和D-D等数据,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PLT和D-D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组建PLT联合D-D的新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T联合D-D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LT降低(t=8.167,P<0.01),D-D升高(t=-8.92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为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PLT联合D-D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大于单独使用PLT、D-D的AUC(0.804、0.788),并且PLT联合D-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LT、D-D是评价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联合D-D判断脓毒症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PLA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脓毒症组113例和非脓毒症组12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年龄大于非脓毒症组(P<0.01),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肝区叩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高热比例大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两组致病菌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脓肿大小、数量、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