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2个月,平均2年11个月。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2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植骨术12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8.2%,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进行保肢治疗的过程中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9~60岁,平均19岁.位于肱骨近段者9例,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段17例.成骨肉瘤32例,软骨肉瘤17例,恶性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4例.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同时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按Mankin分级法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本组优20例占35.7%,良11例占19.6%,可8例占14.3%,差17例占30%,治疗满意率70%.56例中无瘤存活38例,死亡12例,5年生存30例,生存率55%.其中51例随访时间超过10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除局部肿瘤复发以外,常见并发症有感染4例,骨折3例,关节面塌陷1例,关节强直5例,感染率仅7%.无内固定折断.[结论]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有效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不但可以保留肢体,且保留的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为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瘤段骨巴氏法灭活回植术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6月,采用瘤段骨切除、体外巴氏法灭活后回植治疗13例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1~27岁,平均17.4岁。肿瘤位于肱骨中上段2例,股骨中上段2例,股骨中下段6例,胫骨中上段2例,胫骨中段1例。Enneking分期:ⅠB期3例,ⅡA期5例,ⅡB期5例。病理诊断: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2例。病程3~8个月,平均4.8个月。瘤段骨长度为8~16 cm,平均12.5 cm。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灭活骨状态及并发症,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79个月,平均50.5个月。11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因局部软组织复发行截肢术,其中1例截肢术后因肺部转移死亡。所有患者均无骨吸收、短缩、内固定障碍并发症发生。4例截骨端不愈合,其中3例以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保守治疗观察。干骺端截骨端愈合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6个月,愈合率90.9%(10/11);骨干截骨端愈合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7.0个月,愈合率72.7%(8/11);截骨端总愈合率81.8%(18/22)。术后1例发生灭活骨骨折、1例发生切口裂开并感染。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MSTS-93评分为21~28分,平均25.3分。结论对于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巴氏法灭活回植术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保肢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尺骨远端、腓骨近端各1例.首次手术方式与例数:肿瘤刮除植骨26例,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术2例,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1例.复发平均时间26.6个月(1~168)个月.再次手术方式与例数: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术17例(假体置换14例,自体骨移植2例,灭活再植1例);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术7例(植骨4例,骨水泥填充内固定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截肢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70个月.2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6.9%,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无复发,病灶内手术组中1例复发(1/7,14.29%),局部扩大切除术组1例复发(1/3,33.33%).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死于非肿瘤原因).病灶内手术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100%,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73.33%.综合临床疗效评价病灶内手术优良率为85.71%.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66.67%.[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至关重要;一旦复发诊断明确,尽管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应首选瘤灶内手术;对放射学Companacci 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择瘤段切除骨缺损重建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酒精灭活自体骨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酒精灭活自体骨再植的实验研究苗旭漫,何志晶,李晓光酒精是蛋白质强烈抑制剂,可用于瘤段骨瘤细胞及异体骨抗原的灭活,在国内应用较广泛。但对酒精灭活自体骨的内部修复过程,虽有研究,仍嫌不足〔1、2〕。本实验目的是观察酒精灭活自体骨与原位骨的愈合及其自身内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79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初次行囊内刮除76例,整块切除3例;初次手术后2~17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病灶位于上肢14例,下肢65例。初次手术前影像学Co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33例、Ⅲ级45例。再次手术37例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42例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切口不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21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12例于术后6~32个月局部再次复发,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措施者中再复发9例(24.3%,9/37),均再次行肿瘤整块切除;肿瘤整块切除再复发3例(7.1%,3/42),均截肢;两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再复发患者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四肢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治疗,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于肿瘤整块切除。对于肿瘤范围超过横断面50%预测不能彻底刮除及恶性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建议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体小块骨填充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除骚刮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12月,使用异体小块骨对230例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填充修复,其中男156例,女74例;年龄5~56岁,平均32.8岁。病程3个月~15年。肿瘤刮除术后囊腔范围为1.0cm×0.8cm~10.0cm×2.0cm,局限性切除后骨缺损长度为1.0~3.5cm。根据骨缺损情况,植入自体髂骨和异体骨0.5~30.0g,术后引流2~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定期摄X线片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体温、引流量、肢体肿胀等一般情况与自体骨移植同类手术相比无差异。术后196例切口期愈合;切口渗出淡黄色液体34例,其中30例引流2周后切口愈合,占14.78%;切口延期愈合4例,占1.7%(渗液持续3~4周后,经扩创换药期愈合3例,取出植入材料切口愈合1例)。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者在6~1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平均6.5个月。骨移植术后肿瘤复发6例,复发率3.0%。按Mankin、Komender和王志强标准评定,满意196例,占85.22%;不满意34例,占14.78%。结论异体小块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是骨移植术中良好的植骨材料。植骨区的稳定性、局部血运情况及骨肿瘤刮除后瘤腔处理方法是影响骨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异体锁骨移植重建锁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异体锁骨移植重建锁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9例锁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异体锁骨联合钢板修复重建术。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12~68岁。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例,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均为Ⅲ级;原发性恶性和转移瘤共7例。病变位于锁骨外侧端3例、胸骨端2例、骨干4例,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根据Enneking功能评价标准,术前患肢功能优3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术前疼痛等级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示:中度以上静息痛4例,活动时中度以上疼痛3例,重度疼痛2例。肿瘤采用全切除方式,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瘤术后分别局部辅助放疗和化疗,随访评价肿瘤控制、疼痛缓解、植骨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12~70个月,平均34.6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原发性恶性肿瘤未见远隔转移。术后外形良好,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无深部感染发生。8例患者异体骨与自体骨间Ⅰ期愈合,愈合时间3.2~6.8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1例患者取内固定后因外伤造成异体骨骨折,再次行钢板内固定治疗,4个月后骨折愈合;另1例术后出现钢板松动、骨不连,经再次植骨后6个月愈合。Enneking功能评价:术后3个月优6例,良3例;6例患者随访24个月时,优4例,良1例,可1例。VAS评定示术后3个月仅2例上肢活动时出现轻度疼痛;术后12个月,7例无疼痛,活动时中度和轻度疼痛各1例。结论异体锁骨是锁骨肿瘤切除后残留骨缺损的一种良好重建材料,重建后患肩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疼痛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2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岁。根据MRI表现选择不同截骨方法。I型肿瘤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采用保留一侧皮质骨的肿瘤外截骨,截骨线呈“匚”形。Ⅱ型病例肿瘤侵蚀部分关节面,采用保留一侧皮质的部分关节截骨,截骨线呈“L”形。Ⅲ型病例肿瘤侵蚀整个关节面和骨皮质,可切除包括关节在内的整个瘤段骨,只是近骨干侧截骨呈阶梯状。[结果]手术时间1~3h,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2例患者获6个月一8年随访。按ISOLS评分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平均22.3分,下肢平均25.3分。灭活回植骨、异体骨与截骨端平均3个月愈合,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7.69%。无恶性变及全身转移。[结论]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可提高四肢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无瘤无菌操作、彻底灭活瘤壳和截骨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47-1552
[目的]分析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失败原因,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方式。[方法]1999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手术。男12例,女9例;年龄平均14.05岁(52012年12月,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手术。男12例,女9例;年龄平均14.05岁(524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2例。MR分型I型15例(2例为合并病理骨折),II型6例。保留骨骺的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7例,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10例,保留骨骺的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术2例(1例为带血管蒂腓骨复合异体骨移植术),保留骨骺的骨骺牵张骨搬运术2例。髓内针14例,钢板5例,外固定架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46.47个月(1224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2例。MR分型I型15例(2例为合并病理骨折),II型6例。保留骨骺的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7例,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10例,保留骨骺的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术2例(1例为带血管蒂腓骨复合异体骨移植术),保留骨骺的骨骺牵张骨搬运术2例。髓内针14例,钢板5例,外固定架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46.47个月(1215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8年复发,死亡7例(1215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8年复发,死亡7例(12108个月),14例存活(12108个月),14例存活(12150个月)。骨干连接部位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4.4个月(6150个月)。骨干连接部位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4.4个月(636个月),骨骺连接部位的愈合时间平均6.95个月(336个月),骨骺连接部位的愈合时间平均6.95个月(336个月)。螺钉松动1例;骨折8例(1例异体骨吸收),7例行10例次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1例次行肢体延长术;另1例患者未治疗。除1例骨折和1例复发未处理之外,12例患者的肢体MSTS评分为1536个月)。螺钉松动1例;骨折8例(1例异体骨吸收),7例行10例次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1例次行肢体延长术;另1例患者未治疗。除1例骨折和1例复发未处理之外,12例患者的肢体MSTS评分为1530分,平均为26.7(88.9%)。[结论]年龄、病变性质、部位、骨破坏程度和内固定方式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该根据上述因素选择不同的骨修复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所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176例中41例不愈合,22例进行了骨接触端的重新植骨治疗,其中15例临床资料完整.再植骨治疗时年龄15~34岁,平均为24岁.初始疾病为: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内皮瘤2例、骨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2例.发病部位:股骨下端7例、肱骨中段3例、股骨中段2例、胫骨上端2例、肱骨上端1例.15例患者中,8例单纯不愈合行植骨术,另7例不愈合并发原内固定断裂行植骨和再固定手术.结果 随访时间18~148个月,平均47个月.15例中13例骨愈合,占86.7%.愈合时间5~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均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个月.另7例原内固定失败者5例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与上述8例比较愈合时间相似.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例仍不愈合,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13例骨愈合的患者MSTS评分平均25.1分,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25.4分,5例原内固定失败者24.6分,评分基本相同.结论 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再手术后功能影响小,较人工假体置换相比有明显优势,对于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患者,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报道57例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髓内针加植骨融合,瘤段灭活再植,人工膝关节移植以及骨水泥填塞修复大段骨缺损。平均随访4.3年,除4例截肢外,均成功。讨论了重建方法的选择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骨肿瘤酒精灭活再植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肿瘤酒精灭活再植四例报告谭远超,朱惠芳,徐卫国,王建华,王君四肢骨骼肿瘤,治疗方法较多,常采用局部搔刮或瘤段切除,在保留肢体的手术中,骨骼的连续性多采用人工代替品、同种异体骨、自体骨移植等。Boytchev ̄[1]曾介绍热处理灭活瘤段骨再植术,但由...  相似文献   

15.
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同期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捆绑或开槽嵌套式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19例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35岁。骨缺损为肱骨1例,股骨9例,胫骨9例。骨缺损长度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其中腓骨干l6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异体骨11~24cm,平均l6.1cm。捆绑式复合骨移植3例,嵌套式l6例;单用螺钉固定12例,桥式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5~3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X线片示术后3个月异体骨与自体骨骨愈合15例,术后8个月愈合3例,另1例左股骨下段滑膜肉瘤术后2个半月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后超过1年拆除内固定者5例,术中均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异体骨吸收或塌陷。结论 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能加速异体骨活化,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观察了 1991年 9月~ 1998年 10月,应用大段异体骨修复 79例骨肿瘤患者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情况。男 55例,女 24例;年龄 9~ 70岁,平均 28.8岁。骨肉瘤 38例,恶性骨巨细胞瘤 12例,其他肿瘤 29例。骨段移植 24例,半关节移植 50例,复合人工关节移植 5例。植入异体骨长度 8~ 22 cm,平均 13.5 cm。非交锁型髓内钉固定 16例,交锁型髓内钉固定 53例,钢板固定 5例,复合人工关节移植 5例。结果 67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 5个月~ 7年,平均 2.8年,结果异体骨愈合 62例,不愈合 5例。主要并发症 :复发 8例,感染 8例,骨不连 5例,骨折 4例,内固定失败 4例,关节面吸收塌陷 7例。功能按 Mankin标准评定 :优 25例,良 23例,中 11例,差 8例。结论 大段异体骨移植是一种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手段;牢固的髓内固定有利于异体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胛带区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及相关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肩胛带骨肿瘤患者,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12~74岁)。肿瘤部位:肱骨上段21例,肩胛骨12例,锁骨2例;肿瘤类型:骨肉瘤10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尤文肉瘤3例,纤维肉瘤1例,骨髓瘤1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瘤3例。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保肢手术方法:肿瘤假体置换8例,瘤段骨灭活回植4例,异体骨关节移植3例,自体腓骨移植2例,髓针骨水泥假体置换1例,Tikhoff-Linberg手术3例,瘤段肢体切除、上肢短缩再植2例,全肩胛骨或关节盂切除、肱骨头悬吊4例,部分肩胛骨切除6例,锁骨瘤段切除2例,其中16例作了化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71个月(6~186个月),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9例,无瘤存活22例。按MSTS上肢功能评分标准,35例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77%(40%~100%),上肢功能与手术切除范围密切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4例,移植骨骨折2例,暂时性桡神经麻痹2例,肩关节半脱位3例。结论肩胛带区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肿瘤类型及侵袭范围等因素决定切除范围并选择应用肿瘤假体置换、自体或异体骨关节移植、瘤段骨骨灭活回植及Tikhoff-Linberg手术等重建方法,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稳定无痛的肩关节重建和保留良好的肘部与手部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1~T6 29例,T7~T12 37例。病变范围:1个节段8例,2个节段21例,3个节段18例,4个节段5例,6个节段3例,7个节段1例。本组患者硬膜外肿瘤43例,硬膜内肿瘤13例。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8例,脑室管膜瘤7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畸胎瘤2例。其中因肿瘤二次复发手术9例。结果 手术时间90~205min,平均137min。失血量300~1400ml,平均760ml。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平片、CT、MRI观察椎板愈合时间4.5~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肋间神经痛2例,术后复发9例,其中本院术后复发3例。结论 该术式安全可行,避免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造成椎管内的进一步占位损伤脊髓,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椎板回植恢复了脊髓所需要的椎管管性结构,减少了椎管内术后粘连,有利于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冻干骨块在四肢骨肿瘤刮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采用冻干骨块植入 ,修复四肢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骨缺损3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年龄 8~ 35岁。上肢 9例 ,下肢 2 1例。骨囊肿 9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8例 ,骨巨细胞瘤 4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2例 ,骨化性纤维瘤 4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 3例。所用植骨材料均来自山西太原医用骨库冻干骨块。根据病变的范围开一骨窗 ,将瘤体刮除干净 ,再用碘酊和酒精灭活 ,生理盐水冲洗。植骨前 30分钟将冻干骨块复水 ,充填于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后的骨缺损内。本组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生物活性玻璃与同种异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缺损的骨愈合过程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20例原发良性骨肿瘤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9~68岁,中位年龄18.5岁。病程1~9个月,平均3.3个月。软骨母细胞瘤7例,骨囊肿5例,非骨化纤维瘤2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血管瘤1例,骨脂肪瘤1例,骨样骨瘤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病灶部位:股骨5例,胫骨11例,肱骨1例,跟骨2例,距骨1例。术中同时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和同种异体松质骨修复肿瘤刮除后缺损。术后采用骨与软组织协会(MSTS)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获益情况评价两种植入物的骨愈合过程,比较骨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根据生物活性玻璃的分布分为近宿主骨层和近同种异体骨层,比较不同植骨层的骨长入和植骨吸收时间。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34.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深部感染、排斥反应、植骨不愈合、植骨部位骨折和关节面塌陷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8~30分,平均29.5分。末次随访时,骨愈合良好11例,愈合9例,两种材料植入后骨愈合率均为100%。生物活性玻璃与同种异体骨诱导的骨愈合时间分别为(4.7±1.3)个月和(5.2±1.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0,P=0.244)。生物活性玻璃的近宿主骨层和近同种异体骨层的骨长入时间分别为(3.6±0.9)个月和(4.2±1.3)个月,植骨吸收时间分别为(3.7±1.0)个月和(4.2±1.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85,P=0.097;t=1.476,P=0.172)。结论与同种异体骨相比,采用生物活性玻璃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缺损,其诱导的骨愈合效果满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