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研究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总结出28个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确定各层次的指标权重值,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度分析。该研究对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9,(5):300-304
目前在矿工不安全行为分析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知识组织多样、信息异构以及共享和再利用不足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智能化预警,提出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本体。通过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领域知识,提炼领域中重要的本体术语及其内在的语义联系,构建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本体。同时利用Python编程接口,以矿工心率和工作环境中的噪声为例,对所构建的本体进行推理,实验结果验证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会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推理结果表明,该本体可实现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警预防,有利于矿工不安全行为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矿山事故原因分析局限于对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的分析研究,而未深究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基于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提出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本质原因出发分析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广义不安全行为的角度,论述作为矿山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个体层面的不安全作业行为、矿山企业层面的不安全管理行为以及政府层面的不安全决策行为,分类例举了3类49种不安全行为;基于人的行为产生机理,从个体因素、企业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从各级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角度分析了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建立深层次的事故预防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谢尊贤  宁爽 《煤炭技术》2020,39(3):194-197
为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正确识别影响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各因素及其对不安全行为的重要程度,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与其不安全行为的定量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同时用AMOS软件绘制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表明:个人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方法因素和管理因素均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显著,其中应急能力、安全设备、作业环境、操作方法、安全投入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抽样法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采集,构建了矿工不安全行为数据库;基于分层关联分析方法,以构建的不安全行为数据库为依据,对矿工的工作环境因素和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矿工的行为影响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关联度为81.3%;在外部因素中,环境因素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关联度最大,为33.4%。  相似文献   

7.
浅析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水承  李英芹  邹涛  张娇 《陕西煤炭》2010,29(2):9-10,6
从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对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做了分析,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泓超 《煤炭工程》2014,46(7):117-119
为了有针对性地防控矿工不安全行为,将煤矿井下常见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确定了由7个一级因素21个二级因素构建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后果严重程度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各因素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各类不安全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一通三防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机电检修、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和综采作业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而辅助运输和胶带运输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浅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了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及其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指出利用这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作为改变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手段,对煤矿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8):296-298
为了研究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矿工自身、组织管理、工作环境3个方面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方法建立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层次递阶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频发现象,综合分析得到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5个一级指标下13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分级。结果表明: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最重要的为自身因素、组织管理和工作环境,设备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则较小,为企业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工不安全行为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寻求有效的干预对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工作压力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了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方式和影响路径,检验了假设,并针对检验结果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的干预对策。研究结果可对预测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列举煤矿井下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哈拉沟煤矿实际生产背景下,建立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所研究的安全评价体系应用于煤矿管理,使用层次分析法将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对井下的危害大小排序,明确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旭天 《煤矿安全》2000,31(8):57-58,39
本文对露天煤矿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潜在方式从思想、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就减少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事故是当前矿山企业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对现代矿业开发特点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国外矿山企业(处于高风险地区和国家)的安全生产事故根本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是不安全心理这一因素至关重要。为缓解和消除造成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减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了具体有效地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体因素的3个状态为外源变量,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工作压力为中介变量,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为内生变量,构建了"个体因素、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个体因素、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个体因素的3个状态和工作压力出发,提出了对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高海拔矿山井下无轨运输安全评价体系不健全、安全状态评价标准不完善的问题,从人的不安全状态、运输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海拔矿山井下无轨运输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高海拔寒区人-机-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形成了各指标的安全等级评价标准,并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HP)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评价方法(FCE)构建了高海拔矿山无轨运输多因素耦合人-机-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以某高寒矿山为实例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到安全评分90.88,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安全技术是采矿工程中的核心,目的是维护采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消除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实际采矿施工中,潜在很多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增加了安全控制的压力,较容易引发工程事故,导致采矿工程发生了较大的损失。采矿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专门控制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用于优化采矿的工程环境。由此以采矿工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不安全技术因素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波  刘志强 《煤矿安全》2020,51(8):260-26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专家小组法、工人访谈等形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应变能力、饮酒情况、家庭负担等9个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研究表明:应变能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高权重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应该对安全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形成导向作用,据此,建立以员工-班组长-上级部门-安监处多层级安全管控模式,对影响不安全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预防控制。通过兴隆庄煤矿的应用实践表明,该不安全行为预防管理方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管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采掘工作面隐蔽致灾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对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的方法,提出在生产环节主动实施防御性超前治理工程,有效治理隐蔽致灾因素产生的瓦斯和水害隐患,并对治理效果检验与评价,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消灾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