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规MRI表现正常的颞叶脑白质微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对56例常规MRI表现正常的鼻咽癌患者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颞叶动态磁敏感性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 imaging,DSCE-MR)检查。以放射治疗前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放射治疗后42例患者按放疗后不同时期分为3组,每组14例:组1(0~6个月)、组2(6~12个月)、组3(>12个月)。测量放疗前后各组患者颞叶脑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及相对血流量(rCB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及放疗后各组的FA值分别为0.48±0.04、0.37±0.03、0.42±0.04和0.4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3.89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放疗后各组FA值与放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或P<0.01),放疗后6~12个月组、放疗后>12个月组均比放疗后0~6个月组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及放疗后各组rCBF值分别为23.21±3.67、17.56±3.01、18.58±3.48和20.34±2.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8.714,P<0.01),放疗后各组rCBF值均比放疗前降低(P<0.05或P<0.01),放疗后>12个月组比放疗后0~6个月组升高(P<0.05)。结论 DTI及DSCE灌注成像可以从微观水平反映放射性脑损伤,可作为其早期动态监测评价的手段;血管损伤参与了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性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早期迟发反应期颞叶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疗的患者在进行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以及其中放疗结束后的69例在放疗后第1、2、3个月(±7 d)分别进行常规颅脑MRI和DTI,观察各向异性(FA)值和DTT的变化趋势.按照纤维束的走形、分布和完整性在DTT图上表现分为3级.结果 放疗结束时FA值较放疗前减低,放疗后3个月内继续下降且降低幅度大于放疗期间;FA值在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放疗结束时为1级和2级;放疗后出现3级,主要表现为纤维束移位和局部中断,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在早期迟发反应期更明显,DTI能提供微观结构变化和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DTI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性治疗(放疗)后早期迟发反应期颞叶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 方 法 对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以及其中放疗结束后的69例在放疗后第1、2、3个月(±7d)分别进行常规颅脑MRI和DTI成像,观察各向异性(FA)值和DTT的变化趋势。按照纤维束的走形、分布和完整性在DTT图上表现分为3级。 结果 放疗结束时FA值较放疗前减低,放疗后3个月内继续下降且降低幅度大于放疗期间;FA值在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放疗结束时为1级和2级;放疗后出现3级,主要表现为纤维束移位和局部中断,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在早期迟发反应期更明显,DTI能提供微观结构变化和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探讨FA值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18例MCI患者(MCI组)和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应用GE Signa Excite 1.5T核磁共振系统进行头颅DTI检查,分别测量2组双侧颞叶白质、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额叶及顶叶内侧皮质下白质的FA值,并对测量结果比较。结果 MCI组双侧侧脑室前角旁白质、右颞叶白质及右顶内侧皮质下白质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双侧额内侧皮质下脑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左侧颞叶白质、左顶内侧皮质下白质及脐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前角旁白质、右侧颞叶白质及右顶内侧皮质下白质FA值降低可以作为早期诊断MCI的影像学指标,对于早期干预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原发全面性癫痫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原发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患者的脑部常规磁共振成像常难以发现异常显示。文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察IGE患者的脑微观的异常结构,探讨其对IGE的神经病理生理学发生机制的意义。方法30例IGE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用1.5Tesla MR扫描仪行DTI数据采集。分别计算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采用SPM2软件对2组受试者的MD和FA图进行随机效应分析的两样本t检验,观察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校正后的MD值及FA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的脑区。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GE患者双侧丘脑、颞叶、岛叶、枕叶及中脑等脑区MD值降低。内侧前额叶MD值升高。双侧丘脑及双侧扣带回后部FA值升高。双侧内侧前额叶、双侧颞叶等区域FA值降低。结论DTI是一种敏感的影像学技术,可发现IGE患者脑内广泛的微观结构异常区域,可用于癫痫脑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原发全面性癫痫病理生理学发生机制的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DAI患者(DAI组)的临床资料,选择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分析DAI组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比较两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结果 DAI组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FA值和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I能够客观反映DA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对DAI的诊断和与预后评估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TI检测,对比颞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内囊四个感兴趣区FA值。结果观察组颞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及内囊各感兴趣区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为轻型颅脑损伤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微结构脑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鼻咽癌颞叶放射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给予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测,评估其在鼻咽癌颞叶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第1组的FA值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的FA值高均于第1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第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ADC值随放疗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放疗各组较对照组最大本征值λ_1明显下降,且其变化趋势与FA值接近,为第1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第2、3组较第1组有所回升但仍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四组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第1、2、3组扩张张量值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81%、2.96%、2.33%,ADC值分别为2.00%、2.41%、3.66%,本征值λ_1分别为7.40%、4.15%、2.00%,MD值分别为1.07%、2.35%、1.55%,其中本征值λ_1第1组变化幅度最大。结论:将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应用于鼻咽癌颞叶放射性损伤中时,可反映放疗后颞叶白质水分子的弥散特点,了解其修复过程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监测放射线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磁共振DTI(Diffusiontensor imaging)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TBSS),对比分析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Cerebral palsy,CP)与正常儿童(control group,CG)白质纤维束FA值的差异,为临床诊疗及干预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53例30DQ70伴有认知功能障碍CP组患儿及50例正常对照CG组小儿,使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MRI序列及DTI功能成像序列检查,行DTI基于白质骨架的纤维束空间统计法分析。结果白质骨架图显示53例CP组患儿双侧额叶白质、右颞叶白质、右枕叶白质、右顶叶白质、双侧脑室体旁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较CG组的FA值明显减低(P值0.05);随访13例CP组经6~12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的FA值在双侧内囊后肢区、右枕叶白质区、右侧内囊前肢区、右额叶白质区较康复前有所升高(P值0.05)。结论 DTI基于TBSS分析法将白质纤维束核心解剖结构可视化,揭示脑瘫患儿白质异常区域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脑瘫患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指征及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检查评估不同社会支持度轻度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外科及神经外科就诊的mTBI患者99例,按照入院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得分(≥20分设置为区分点)分为高社会支持度组(54例)及低社会支持度组(45例),评估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对其进行DTI检测,记录其各项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并进行对比。 结果 ①高社会支持度组患者MMSE及MoCA量表得分均高于低社会支持度患者(均P<0.05);②低社会支持度患者两侧额叶、两侧颞叶、胼胝体膝部FA值出现下降,与高社会支持度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低社会支持度患者额叶左侧白质、额叶右侧白质、颞叶左侧白质、颞叶右侧白质、胼胝体膝部ADC值高于高社会支持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不同社会支持度mTBI患者认知状态、认知功能会存在明显差异,同时DTI检测FA及ADC值也有部分差异,认知障碍可能与额叶、颞叶、胼胝体白质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惟一可以在活体映射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白质纤维束受到胶质瘤不同程度的累及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性、定量地将之反映出来,从而指导术者术前准确评估胶质瘤的分级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达到既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又合理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定量评价脉络宁注射液对非压迫性腰神经根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巴马小型猪9只,分入A组、B组、C组,各3只,在CT引导下建立非压迫性腰神经根炎模型,各组于造模后14 d硬膜外分别注射脉络宁(10 mL)、生理盐水(10 mL)、消炎液(10 mL),造模前、造模后14 d、治疗前均进行MR-DTI扫描,治疗后3、7、14 d分别从各组取出1只实验猪进行MR-DTI扫描后处死并取神经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MR-DTI图像中测量神经根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FA值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DTI:各组造模后FA值均降低(P<0.05);A组治疗后14 d FA值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7 d FA值无明显上升,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FA值回升较其他两组早且迅速(P<0.05);治疗后14 d,A组FA值回升,双侧神经根FA值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间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治疗后7 d,A组神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积分吸光度值(IA值)开始下降;治疗后14 d,A组与C组TNF-α IA值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对非压迫性腰神经根炎具有一定疗效,并可用DTI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MR弥散张量三维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它不同于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分子扩散的方向信息,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白质的纤维跟踪与可视化.本文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人脑白质纤维束,探讨其与正常解剖学描述的一致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例志愿者,男4例,女2例,年龄范围21~62岁.于GE 1.5T Sign CV/Ⅰ型磁共振扫描机,相控阵列鸟笼状头部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GE公司Workstation中的Functool软件进行DTI数据的后处理及三维脑白质纤维束示踪.结果 能较好显示的白质纤维有:连合系、钩束、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内囊等.上述纤维束与已知的解剖学上的正常的同名纤维束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DTI方法,我们可以获得一套较为完整的主要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图,该方法是一种可使脑白质束快速可视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DTI技术在颈髓急、慢性损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变组35例颈髓病变和对照组1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及MR-DTI检查,分别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正常人颈髓MR-DTI的FA值=0.657±0.058,ADC值=(0.958±0.136)×10-3mm2/s。颈髓慢性损伤MR-DTI的FA值=0.466±0.050,ADC值=(1.105±0.389)×10-3mm2/s;与对照组对比:颈髓慢性损伤中FA值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DC值明显增高,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DTI可以探测到常规MRI上T2WI序列未能发现的颈髓慢性损伤病灶。所有病例通过DTI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显示白质纤维束在病变区变形、移位及中断等改变,可为颈髓损伤程度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海马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评估海马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MC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DTI对18例MCI患者(MCI组)和18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的对照组(NC组)DTI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海马ADC和FA值的差别,并将MCI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其海马ADC、FA各自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CI组与NC组比较:①双侧海马总ADC值及左侧海马ADC值明显增高(P<0.01),右侧海马ADC值略增高,差异不明显(P>0.05),左、右侧及双侧海马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P<0.01);③MMSE评分与左侧及双侧海马总ADC值呈明显负相关(P<0.01),MMSE评分与FA值及右侧海马ADC值无相关性(P>0.05),MoCA和ADL评分与ADC、FA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颈部扩散加权成像适宜的b值.方法 对50例拟诊鼻咽癌患者及20例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扫描,将鼻咽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鼻咽癌与转移淋巴结各组ADC值差异无显著性,但转移淋巴结ADC值显著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组(P<0.05);当b值取800时,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病变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umor surgery in brain motor functional areas remains challenging.Novel technique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gain maximal and safe resection for brain tumor surgery.Herein,we assessed the mag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E1.5TEXCITE III HD磁共振成像仪对颅底斜坡骨DWI成像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采用GE1.5TEXCITE II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八通道头颈线圈,对30例健康志愿者在不同时间(24H-14D内)行两次DWI成像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入adw4.2工作站,利用functool2软件得到两次扫描的ADC图并计算出ADC值、eADC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不同时间行颅底斜坡骨弥散加权成像所得到的ADC和e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E1.5TEXCITE III HD磁共振对颅底斜坡骨DWI成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进一步用于鼻咽癌累及斜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MRI检查对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霞 《河北医学》2008,14(2):177-179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鼻咽癌(NPC)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观察130例NPC放疗前后患者的鼻咽,乳突MRI片。结果: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65%,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者,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42%。结论:MRI检查有助于NPC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