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闫芳  梁利民  李筠竹  俞舒  裴欢欢 《安徽医药》2017,38(11):1459-1461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合肥市滨湖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各基因型与患者年龄、HBeAg、病毒载量(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关系。结果 208份血清标本,B基因型144例(69.23%),C基因型64例(30.77%),未检出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7.13±1.21) log10copies/mL vs(6.61±1.48) log10 copies/mL,P<0.05;93.75%vs 77.78%,P<0.05];2种基因型ALT、AST均明显升高,B基因型的ALT、AST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35.58±477.45) U/L vs(430.69±259.00) U/L,P<0.05;(305.08±345.59) U/L vs(260.06±175.90) U/L],P<0.05)。结论 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肝功能(ALT、AST)等指标可能与基因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分型试剂盒对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136例,包括慢性乙肝携带者(ASC)15例,慢性肝炎(CH)轻度21例、中度41例、重度18例,慢性重型肝炎(CSH)21例,活动性肝硬化(LC)20例进行HBV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B型76例(55.88%)、C型60例(44.1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CSH、LC中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分别为21.05%、19.74%,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8.33%、8.33%(P〈0.05);B、C基因型在ASC临床类型构成比及HBeAg阳性率、ALT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临床类型构成比及年龄、性别、HBVDNA定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在CSH、LC中占优势,且与肝脏疾病活动幛有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观察该地区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HB24w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对其中58例ADV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5例HBV感染者,B型占58.9%(321例)、C型占40.9%(223例)。B+E型0.2%(1例)。ADV治疗12w时,B型组和C型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8.6%和73.9%;两组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4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w时,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5.7%和91.3%;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7log10拷贝/ml和4.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C型为主。基因型对ADV治疗的CHB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洁  经继生  黄培  阮成荣  汪顺才  赵伟 《江苏医药》2006,32(10):972-973
目的S区基因测序、基因芯片两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较,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用S区基因测序、基因芯片两种方法分别对50例标本[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轻度21例、中度13例、重度6例),肝硬化4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比较分型结果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对50例标本进行分型,并且两种方法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基因分型重复符合率100%,50例标本中B型17例(34.0%),C型31例(62.0%),B、C混合型2例(4.0%)。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与S区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C型多见于严重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山东省潍坊地区HBV-DNA阳性患者249例。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潍坊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B+C基因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124例(49.8%),B基因型84例(33.7%),B+C混合基因型41例(16.5%)。在活动性肝病(CAH、LC、FHF)中C基因型占优势(P〈0.01或P〈0.05),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P〈0.01)。三组基因型之间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组HBe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多见,活动性肝病以C基因型多见,基因型与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人群中HBV携带者众多是导致HBV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传播是当今人  相似文献   

7.
彭亮  丁静娟 《贵州医药》2003,27(11):1025-1028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我国是其高发区 ,患病率约为 2 770 / 1 0万 ,HBsAg检出率约 1 0 % ,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AsC)可能超过 1 .2亿。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1 970年被Dane所鉴定。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得以从核酸水平观察并认识病原体 ,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就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对其基因型及其意义进行研究。1 HBV基因型的发现与确立基因型 (genotype)是指按照病毒全长核酸序列的差异程度进行分型。 1 988年 ,Okamoto等[1] 通过对 1 …  相似文献   

8.
采用ABC法检查了70例无明确肝炎病史的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BV抗原的分布,同时以50例胃良性疾病标本对照。结果,在两组血清HBsAg阳性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BsAg阳性13例,占18.57%,HBcAg阳性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HBsAg阳性及HBcAg阳性标本均为胃窦部腺癌患者,主要分布于癌旁组织。提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红莲  严海明  杨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43-344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s,HBV)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13例患者中,检测出C基因型60例(53.1%),B基因型50例(44.2%),D基因型2例(1.7%),BC混合型1例(0.9%),C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B和其他基因型(P<0.05、P<0.01).B、C基因型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佛山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较为丰富,C型和B型为本区域的主要HBV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建立一种快速、直接、简单以及经济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并且能够便于大批量的标本检测。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4条内引物扩增A B C型乙型肝炎病毒,然后将第2轮PCR的产物用1.5%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所显示的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结果本文应用乙型肝炎病毒PCR分型方法,结果可靠。检测以基因C型为主,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PCR扩增结果显示,200例HBV DNA基因分型:B型28例(14%),C型169例(84.5%),B、C混合型1例(0.5%),两例基因型不明。重复性试验: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前后符合率为100%。结论我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经两轮PCR分别扩增A-C型HBV,从PCR产物片段的大小即可直接判定HBV基因型,此方法特异性高,简单,容易操作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mAbsELISA)对14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143例患者中.B型67.8%.C型26.6%。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95.4%);C型多见于肝硬化患者(LC)(64,7%)。年龄≤35岁及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中B型均较C型多见(P〈0.05)。拉米夫定治疗的LC中.HBVDNA持续阴性者B型较C型多见(P〈0.05)。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者B型较C型多见(P〈0.05)。25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存活(94.1%)较C型存活(57.1%)高(P〈0.05)。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多见于年轻患者。C型多见于年老患者.且C型肝硬化患者对拉米夫定疗效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情况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新疆汉族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同时检测HBeAg、肝功、血常规。结果:新疆汉族217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48例,乙肝肝硬化48例,肝癌21例。B基因型占13.8%(30/217),C基因型占74.5%(162/217),C/D重组体占9.2%(20/217),D基因型占2.3%(5/217)。4种基因型中,C基因型的年龄明显高于B基因型和C/D重组体,C基因型在HBeAg、CH、LC、HCC所在比例明显高于B基因型、C/D重组体、D基因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基因型在性别(χ2=6.580,P=0.317)、ALT(F=0.646,P=0.779)、AST(F=0.173,P=0.792)、TBIL(F=1.194,P=0.507)、ALB(F=1.390,P=0.477)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慢性乙型肝炎C基因型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B、C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抗HBV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B、C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抗HBV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患者121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至少12个月,停药观察至少6个月。采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共收集并检测出C基因型24例,B基因型22例。B、C基因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在服药6个月、服药12个月及停药时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有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结论B基因型患者停药6个月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徐州地区HBV基因型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测序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并结合其ALT、Tbil、HBeAg和HBV DNA定量值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HBV基因型与肝损害的关系.结果 检测22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徐州地区HBV基因型构成为B、C、BC混合型和D型分别占20.7%、73.0%、4.1%和2.3%.在CHB患者中B、C基因型在性别、年龄、肝功能和HBeAg的定量值及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型的HBV DNA定量值显著高于B型(P<0.05);C型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 1762、1764变异率显著高于B型,P<0.01;C型的肝组织炎症评分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B型(P<0.05);B和C基因型中,单独1762、1764双突变者与无此类位点变异者和单独前C区1896变异者炎症评分相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两者(P<0.05).结论 不同HBV基因型变异位点不同,可能是造成不同的肝组织学改变的原因之一,C型可带来相对严重的肝组织学改变.HBV基因型及肝组织学检查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可用于临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其他HBV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HSA)检测95例HBV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者(P〈0.05);HBV感染者抗HBc-IgM与前S1抗原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bcAb-IgM与前S1抗原的关系不密切(r=-0.1045)。结论:前S1抗原是反映HBV感染、复制的指标,与HBV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276份,样品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结果187份HCVAb反应性标本中检出HCVAg45份,HCVAg检出率为24.06%;89份HCVAb非反应性样本中HCVAg检出8例,HCVAg检出率为8.99%,两者样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HCVAg与HCVAb的检测符合率为45.65%。55份HCVRNA阳性样本中,有HCVAg反应性样本50份;221份HCVRNA阴性样本中,HCVAg非反应性样本218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0%。两样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HCV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丁肝病毒(HDV)感染与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关系,探讨HBV与HDV在重叠感染时的相互作用。方法:对抗HDV-IgM阳性的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DV阳性患者中,HBV复制活跃的感染模式为63.7%,HBV复制缓慢的感染模式为26.5%,HBV五项均阴性的感染模式为8.9%。结论:HDV的致病机理复杂,HBV复制活跃者比HBV复制缓慢者更易感染HDV病毒,且HDV感染不影响HBV复制。  相似文献   

18.
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安全有效方法.乙肝病毒(HBV)具有基因多态性,目前已知共有10个基因型,全球所用的乙肝疫苗为A2基因型重组乙肝疫苗.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HBV A2疫苗对非A2基因型感染具有交叉防御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所有已知HBV基因型所造成的感染和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测定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186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的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62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58例,占总数的2.5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5.2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71例(44.94%);1~2μg/L的有26例(16.46%);2~5μg/L的有61例(38.6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H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HBV-M量化指标HBV DNA及PreS1抗原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S1(PreS1)的关系.结果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对乙型肝炎五项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FQ)-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HBV DNA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reS1.结果HBVDNA拷贝数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272、P<0.05;r=0.0054,P<0.01),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值呈负相关(r=-0.273,P<0.01);HBeAb( )组的HBV DNA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HBeAb( )组;PreS1在HBeAg( )组阳性率高于抗HBe( )组.结论HBeAg与HBV DNA有相关性,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两者与PreS1具有伴随关系;HBsAg是HBV外膜的组成部分,它的高表达与HBV复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