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啤酒酵母和豆粕为原料,结合酵母抽提物和传统酱油酿造生产方法,制取呈味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酵母酱油.研究了混合料比(酵母:豆粕)、水解时间、酶及添加量等因素对水解产物得率、水解蛋白得率、蛋白质水解度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啤酒酵母用0.5%NaHCO3弱碱水脱苦,在35 MPa高压下均质破壁;豆粕粉溶解在PH8.5~9.5的水溶液中,110℃高温蒸煮10 min,用复合多糖酶(Viscozyme L)在PH3.5,温度45℃条件下水解1.5 h.混合料调配为10%左右的浓度,在温度控制在55℃、PH值为6.5条件下进行酶解,首先加入0.5%的葡聚糖酶,6 h后,添加2%的复合蛋白酶(protamex),酶解进行到10 h,添加肽酶(如flavorzyme),酶解完成后,经灭酶、分离后得到的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62 g/dL,蛋白质水解度为45.9%,水解产物得率为80.3%,水解蛋白得率为84.6%.水解液再经浓缩、热反应、调配可制成酵母酱油,其品质超过氨基酸调味液和传统酱油,更接近酵母味素.既可生产液状酵母酱油,又可生产浓缩酵母酱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调味品工业用于酱油生产的菌种主要为沪酿3042。此菌株适宜固态制曲,不但具有蛋白酶活力高,还具有生产快,易管理,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等特点。但菌株经过长期的移种和保藏后,可能出现下述两种不良情况:一是保藏不妥,菌种出现杂菌污染;二是优良性状减弱或消失,产生菌种退化。无论出现那种不良情况,都会给酱油产量与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定期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中国酱油产量达938万t,同比增长23.9%,预计未来几年,酱油类调味品业仍将以10%的速度继续增长。国内酱!!油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品形式单一、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风险,高档酱油、特色酱油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如何有效改善中低档酱油质量,提升酿造酱油的香气、口味、色泽,是我国酿造酱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1株适用于酱油酿造的高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对前期从酱醪中筛选的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L6进行紫外诱变,2,3,5-氯化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平板筛选得到发酵能力强的突变株L6-1。质量分数10%NaCl的豆芽汁培养基发酵,乙醇积累达到体积分数2.71%,比出发菌株L6提高54.86%。16%NaCl的高盐稀态酱醪中添加突变株L6-1发酵90 d,乙醇积累量在酱醪发酵第45天达到最高,为1.00%,比对照组提高78.57%;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到L6-1添加组有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L6添加组多20种,酯类、醇类(不含乙醇)、醛类、酚类、酮类物质分别比L6添加组多2、10、4、1、3种,其中乙酯类物质总量为605.64 ng/g,比L6添加组及未添加对照组发酵酱油分别提高6.79%及20.61%;主成分分析发现L6-1添加组的发酵酱油得分最高。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L6-1在高盐稀态酱醪中除提高乙醇为主的醇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之外,还对酱油重要的香气成分酯类,特别是乙酯类物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提高酱油醇香风味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酱油风味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NO7酵母菌作为菌种,将酱油酵母菌株通过种子培养、在30 L培养罐里培养及在1500 L酵母罐里培养等逐级扩大培养方法,对培养条件如培养基、p H、空气量、温度等多项参数及设备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6.
《酿酒科技》2012,(3):91
本刊讯: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酱油生香活性干酵母项目已顺利完成技术攻关,首批安琪酱油生香酵母已成功投放市场。酵母菌在酱油及酱类生产中,产生特殊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是制酱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目前,一些较大型的酱油及酱类酿造工厂一般采用自培方式向酱醅添加酵母菌,取得了一定的使用效果,但总体上存在菌种性能良莠不齐、操作繁琐、费工费力、生产稳定性差等缺陷。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型酱油及酱类酿造企业来说,由于市场上没有专业应用于酱制品行业的酵母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正> 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酵母副产物,这对于一个年产5万吨生产规模的中型企业来说,其废酵母浆可达750~1000吨。现在我国不少啤酒企业,都是将废酵母直接投放到环境中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实际上啤酒废酵母含48%~55%的蛋白质、23%~28%的碳水化合物、6%~8%的核糖核酸、2%的 B 族维生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啤酒废酵母生产酱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啤酒废酵母最佳自溶条件以及利用其自溶液结合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利用固定化酵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速酿酱油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乙醇与总酸随体积流速的增加而分别提高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pH 略有上升,氨基氮则无显著变化。反应器的酒精生成能力是分批法的10倍。  相似文献   

10.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酱油生香活性干酵母项目已顺利完成技术攻关,安琪酱油生香酵母已经投放市场。酵母菌在酱油及酱类生产中,产生特殊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是制酱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重33要微生物之一。目前,一些较大型的酱油及酱类酿造工厂采用自培方式向酱醅添加酵母菌,取得了一定的使用效果,但总体上存  相似文献   

11.
小民 《酿酒》2012,39(2):108-108
本刊讯: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酱油生香活性干酵母项目已顺利完成技术攻关,首批安琪酱油生香酵母已成功投放市场。酵母菌在酱油及酱类生产中,产生特殊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是制酱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目前,一些较大型的酱油及酱类酿造工厂一般采用自培方式向酱醅添加酵母菌,取得了一定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玉莲 《食品科学》1982,3(7):15-20
酱油是我国具有独特风味的古老传统发酵调味品。但是,我国的酱油生产一直沿用固体制曲法,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卫生条件差,影响食品卫生和工人身体健康。为了改进旧的生产方式,我们曾进行以酶制剂代替固体曲酿制酱油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概述:在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酵母,是排出废水的主要污染源。啤酒废酵母中约含50%的蛋白质,可利用其生产风味独特的营养酱油,是变废为宝的一种好方法。 1.工艺路线的确定(我们比较了4种) 1#工艺为: 酵母→水洗→冰水浴→酵母泥→加自来水(1:1)25~40℃,4hr,调 pH6.5~7.0,加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酱油生产中添加酵母菌以增加酱油香气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简要的介绍了如何培养酱油生产中所用酵母菌。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据悉,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酱油生香活性干酵母项目已顺利完成技术攻关,安琪酱油生香酵母即将投放市场。酵母菌在酱油及酱类生产中,产生特殊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是制酱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重要微  相似文献   

16.
生物体处于恶劣环境中时,海藻糖能起到保护作用,在生产干酵母前应尽量提高胞内海藻糖的含量。文章研究了耐盐酵母中海藻糖的提高方法,即盐度和温度刺激。研究发现:S酵母和T酵母在9%盐度刺激下海藻糖分别由7.0%和7.5%增加到8.4%和9.6%;在40℃,30min的热刺激下海藻糖含量由8.4%和9.6%增加到10.1%和10.9%。变异菌株S3-2和T3-5在适宜的盐度和温度刺激下,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总体低于原始菌株。  相似文献   

17.
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酵母副产物,这对于一个年产5万吨生产规模的中型企业来说,其废酵母浆可达750~1000吨.现在我国不少啤酒企业,都是将酵母浆直接投放到环境中去,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实际上啤酒废酵母含48~55%的蛋白质、23~28%的碳水,化合物、6~8%的核糖核酸、2%的B族维生素、l%的谷胱甘肽,以及丰富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对酱油发酵用菌球拟酵母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与血平板实验研究菌种的耐药性和溶血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了球拟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球拟酵母对抗生素中的酮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球拟酵母的MIC为4μg/mL,两性霉素B对球拟酵母的MIC为1μg/mL,表明球拟酵母对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敏感,不具有耐药性;血平板实验结果表明球拟酵母不具备溶血性。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在发酵终端的代谢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有害物质,且球拟酵母能利用原料中的糖类产生相应的酯类物质,并在添加球拟酵母的酱油中检测到了较多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如吡喃酮。  相似文献   

19.
果酒酵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果酒生产中酵母的种类及其作用和我国在果酒酵母分离筛选、驯化和品质改良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果酒酵母的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申彤 《酿酒》2005,32(1):43-44
对果酒生产中酵母的应用情况、酵母的种类及其筛选方法、驯化手段、育种技术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