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硫酸镁、葡萄糖酸锌在帕金森综合征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临床康复组在美多巴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韦氏记忆量表测查和Webster功能评分。结果临床治疗组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韦氏记忆量表分数16分和Web-ster功能评分分数6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补钙、补锌可以作为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太阳和风池为主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太阳和风池为主配合口服美多巴,对照组单纯口服美多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Webster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太阳、风池穴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丁苯酞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n=42)、丁苯酞组(n=48)和美多巴组(n=44),分别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和美多巴片、丁苯酞胶囊和美多巴片和美多巴片,疗程均为16周;并于治疗4、6、1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美多巴组相比,各治疗组UPD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1);丁苯酞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血栓通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效果满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采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效果,并分析用药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12例PD患者纳入研究领域,患者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单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UPDRS(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评分、TESS(副作用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PD采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较单用美多巴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美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评分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身心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对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45-846
目的探讨美多巴合用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4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42例患者加用泰舒达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另外42例患者加用泰舒达和美多巴治疗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UPDRS评分为36.15±10.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53±12.36分,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采取美多巴合用泰舒达进行治疗,其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电针结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PD患者随机数法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结合口服美多巴,对照组单纯口服美多巴。分别于治疗前1日及治疗后第30日采用韦氏帕金森(Webster)量表评测运动症状,帕金森睡眠(PDSS)量表评测非运动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结果。结果治疗组Webst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DSS评分均得到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可以增强美多巴的应用效果,头电针结合美多巴的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D睡眠障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评分、认知功能、Hoehn-Yahr分期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Hoehn-Yahr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Hoehn-Yahr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副作用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帕金森病患者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提高其认知能力,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其Hoehn-Yahr分期,且可减少副作用,综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胃治疗28d;RT-PCR检测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PDyn、PPE mRNA转录水平。结果:美多巴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和PDyn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硫酸镁组及联合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PDyn mRNA转录水平较美多巴组降低(P0.05);各组PPE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镁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增加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缓解单纯美多巴治疗导致的PDyn mRNA转录过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片(美多芭)方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美多芭治疗)24例,B组(美多芭+吡贝地尔治疗)34例,C组(美多芭+盐酸苯海索片治疗)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半年后,B组、C纽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同时B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患者UPDRS的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协同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250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177;4.26)分,治疗后(25.22&;#177;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177;3.98)分,治疗后(34.63&;#177;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lt;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高渗(10%)葡萄糖注射联合腕伸肌离心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LE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腕伸肌离心收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高渗(10%)葡萄糖注射治疗,每10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I)对2组对象患肘疼痛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超声检查2组对象患肘肌腱修复情况,并对其肌腱低回声区进行半定量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UEFI评分及患肘肌腱低回声区(半定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肘肌腱低回声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UEF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经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0.7)分]、UEFI评分[(70.1±8.9)分]及患肘肌腱低回声区评分[(2.0±0.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葡萄糖注射联合腕伸肌离心训练能显著缓解LE患者疼痛,改善上肢功能,加速受损肌腱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及帕金森统计评分量表Ⅲ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均较高,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Ⅲ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5.1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水平提高,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 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4.26)分,治疗后(25.22±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3.98)分,治疗后(34.63±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巴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采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Ⅰ~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3例秋季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胃肠道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胃肠道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9.7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秋季腹泻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道,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联合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前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加用口服多巴丝肼及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采用成人偏瘫运动功能评分(FMA)和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 FMA[康复组(22.6±3.6)分,治疗组(23.1±2.5)分,对照组(20.3±2.9)分]和 MAS 评分[分别为(1.6±0.6)、(2.1±0.5)、(1.7±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64,P >0.05;F =1.66,P >0.05);治疗8周后,康复组和治疗组患者下肢 FMA[(60.6±3.5)分、(75.7±4.5)分]及 MAS[(14.6±1.1)分、(17.7±4.5)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值分别为1.738、1.732,1.716、1.732,P 均<0.05),治疗组较康复组改善( P 均<0.05),且两组均优于对照组[(31.0 ±3.6)、(5.5±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 dl-3-正丁基苯酞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前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口服多巴丝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前两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康复组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可进一步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维脑路通及美多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而精心、细致的护理则是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口服美多巴配合运动疗法能否增加运动疗法的效果和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法 由CT或MB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0例,且已发病3周~6个月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有抑郁症或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将患者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加用美多巴组和安慰剂组。采用Fugl-Meyer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估。进入研究前1周,要求患者停用对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药物。美多巴组患者每天在运动治疗前30min服用美多巴0.25g。而对照组患者每天在运动治疗前30min则服用安慰剂。药物作用期间,两组患者均至少做45min的肢体运动治疗。两组在治疗3周后再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 美多巴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表明,美多巴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122&;#177;8,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164&;#177;8,t值为3.74,P&;lt;0.05。安慰剂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为124&;#177;7,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144&;#177;8,t值为3.68,P&;lt;0.05。同时,美多巴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增加值为41&;#177;7,安慰剂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增加值为22&;#177;8,两组增加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4)。结论 脑梗死患者口服小剂量美多巴配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值瘫侧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