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较典型。普朗岩体为同源多期复式斑岩体,石英二长斑岩构成岩体的中心相,从中心向外,各类蚀变成环带状发育,由内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矿化亦相应具有分带性,从蚀变中心向外表现为浸染状黄铜矿、辉钼矿→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细脉状黄铁矿、黄铜矿→大脉状方铅矿、黄铁矿。  相似文献   

3.
安徽庐枞沙溪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袁峰  周涛发  王世伟  范裕  汤诚  张千明  俞沧海  石诚 《岩石学报》2012,28(10):3099-3112
沙溪斑岩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详细研究了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类型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从深到浅依次发育有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叠加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等蚀变.确定了矿化特征、矿物生成顺序并划分了成矿阶段,即:钾硅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石英硫化物亚阶段和绿帘石-绿泥石亚阶段.基于蚀变及矿化特征认为,沙溪铜矿床的矿化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亚阶段是黄铜矿主要的沉淀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也对成矿贡献了部分铜质.与世界上不同构造环境的典型斑岩铜矿床对比认为,沙溪矿床总体上与这些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类似;与陆缘弧、岛弧、陆内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矿床在矿体产出位置、蚀变分带方面相似;而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与板内环境的德兴矿床在矿体位置、蚀变分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在脉体类型特别是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脉体特征上较为一致.因此,对于斑岩型矿床而言,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则控制了其蚀变、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甸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铜矿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收集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结合钻探、物探、化探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成果,初步认为普朗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构造-热液事件形成的,具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既影响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导致矿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和Cu品位的变化。矿化与蚀变引起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异常有较好的关联性,异常是找矿与勘查的直接标志和指导工程布置的依据,对于在中甸地区寻找与勘查同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铜矿峪铜矿床是中条山成矿带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对铜矿峪铜矿床的地质、蚀变与矿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化蚀变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矿床早期蚀变为钠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青磐岩化,晚期蚀变为长石分解蚀变。空间上,钠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内部,钾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钾硅酸盐化叠加于早期的钠硅酸盐化上,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于早期钾硅酸盐化上,位于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之间。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应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最主要的铜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次之;另外,碳酸盐阶段也贡献了部分铜。铜矿峪矿体在赋存位置方面与玉龙、德兴、Malanjkhand矿床相似;脉体类型与沙溪、德兴矿床相似;蚀变类型与Tallberg、沙溪矿床基本一致;与Malanjkhand矿床一样都发育特征的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7.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云南普朗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缘,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一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对矿区不同蚀变带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量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均一温度测量结果表明,从普朗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到绢英岩化带再到青盘岩化带,成矿流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从274.4℃到236.4℃再到203.0℃,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天水参与成矿有关。同时,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矿化期间的成矿流体属于富硫富氯流体,这种温度较高且富硫富氯的成矿流体在钾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发生矿化作用将导致成矿物质强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时新 《矿产与地质》2001,15(2):98-101
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并受构造脉动的控制,蚀变具不规则环形分带;蚀变作用划分为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黄铁矿化等四阶段,金矿化发生在黄铁矿化阶段。根据围岩蚀变特征,在已知矿体的下部,可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11.
云南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都铜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岩体与圈岩接触带内.文章对春都斑岩铜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硫特征,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同时有少量地壳沉积物还原硫的混入;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成矿流体以原始岩浆水为主,同...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4.
春都斑岩铜矿床的侵入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文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春都斑岩铜矿床侵入岩属于钙碱性系列,产出于俯冲构造环境.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Hf、Ti.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分配曲线右倾...  相似文献   

15.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37,自引:17,他引:37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查明了引起各期蚀变事件的地质记录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表明,驱龙铜矿中新世斑岩是闪长质深部岩浆房不断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中新发现的、结晶时间为22.2Ma左右的闪长质包体可近似代表深部岩浆房组分,依次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P斑岩、X斑岩及最晚期的闪长玢岩(15.7±0.2)Ma,均为深部岩浆房连续演化的产物,岩浆持续6Ma左右。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斜长石不断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变化,斑岩埃达克质的特征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异而引起。X斑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面积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为驱龙铜矿最主要的含矿围岩,容纳了驱龙矿床70%以上的矿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具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近EW向产出,其浅成就位可能受背斜控制,其后的各期斑岩均沿该侵位中心上侵,而冈底斯地壳中新世的快速抬升与剥蚀是导致含矿斑岩浅成侵位的根本原因;矿区内的SN向裂隙带既不控岩,也不控矿。浅成侵位的斑岩及深部岩浆房均发生了流体出溶。发生了大量流体出溶的深部岩浆房,是矿区早期蚀变流体的主要来源,显微晶洞构造及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流体出溶的地质记录。蚀变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晚期的长石分解。钾硅酸盐化可分为2个阶段,即蚀变矿物以次生钾长石为主的早期钾硅酸盐化和以次生黑云母为主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因产出的岩石类型不同,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明显差异性:产于叶巴组地层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强,蚀变矿物以绿帘石为主;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弱,蚀变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晚期长石分解蚀变以破坏长石类矿物为特征,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粘土等。石英和硬石膏贯穿于上述各种蚀变中。空间上,钾硅酸盐化位于斑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了早期钾硅酸盐化,介于钾硅酸盐化带与青磐岩化带之间。与早期钾长石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石英-钾长石脉,与晚期黑云母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至板状的石英-硬石膏脉、黑云母脉,与青磐岩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的绿帘石-石英脉,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黄铜矿-黄铁矿脉及黄铁矿脉;在早期钾硅酸盐蚀变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转换阶段,发育一组板状的石英-硫化物脉。早期不规则的脉体形成于斑岩结晶早期、矿区裂隙小规模发育阶段;晚期的板状脉体形成于斑岩弱固结或固结之后、矿区大规模连通裂隙发育阶段。驱龙矿区的铜矿化分布较为均一,主体产于花岗闪长岩中,其中,铜矿化主体形成于黑云母化蚀变阶段,转变阶段及长石分解阶段也有大量铜的形成;钼主要形成于转换阶段,长石分解蚀变阶段也有产出。黑云母化阶段,铜的沉淀与角闪石黑云母化、斜长石钾长石化过程中Ca2 的大量释放有关;转换阶段,铜钼矿化可能与压力和(或)温度骤降有关;晚期铜矿化与长石矿化蚀变阶段,斜长石绿泥石化、黑云母绿帘石化过程中Ca2 及Fe2 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香格里拉春都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都矿区复式斑岩体主要由闪长玢岩岩株及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组成,后者为斑岩铜矿的成矿母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春都侵人岩属于钙碱性系列,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施宝生 《地质与勘探》2024,60(4):673-684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长石类矿物主量成分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二长斑岩中钾长石平均含量为26.2%,斜长石为26.7%,石英和黑云母分别为~16.1% 和~14.4%。在系统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形成机制,本文将该矿床含矿二长斑岩中的长石划分为三类,即岩浆期结晶的原生长石(原生斜长石Pl1和原生钾长石Kfs1)、次生长石(热液蚀变成因,Pl2和Kfs2)和热液结晶长石(Pl3和Kfs3)。Pl1具有高铝(Al2O3=22.61%~27.27%)和钙(CaO=3.68%~9.29%),低硅(SiO2=56.09%~63.89%)和钠(Na2O=6.31%~9.27%)的特征;Pl3具有高硅(SiO2=67.07%~68.97%)和钠(Na2O=11.02%~11.99%)的特征;Pl2中SiO2、Al2O3、CaO和Na2O含量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Pl1和Pl3之间,呈现出二者混合的特点。Kfs1~Kfs3元素含量变化较小,SiO2、K2O、Na2O和Al2O3 分别为62.75%~64.69%、15.42%~16.89%、0.20%~1.03%和17.93%~19.19%。与原生钾长石相比,次生钾长石中钾含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说明流体中钾可能相对较为亏损,这可能是普朗矿床钾硅酸盐化带中次生钾长石发育较弱的主要原因。青磐岩化的叠加改造,特别是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脉发育显著提高了该矿床的铜品位,增加了铜储量。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系统地质、蚀变、矿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攀 《地质与勘探》2016,52(1):115-127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累计探明和控制铜资源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MICROMINE软件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遵循点→线→面→体的构建原则,进行人机交互分析,构建了甲玛矿床地质、蚀变、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不同矿体品位分布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矿体模块模型进行克里格法或距离反比加权法品位插值,构建各种元素的矿化模型。并综合国内外对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新趋向对模型进行了地质解译,认为甲玛斑岩矿床是由斑岩钼铜矿体、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角岩铜钼矿体以及破碎带中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典型斑岩成矿系统产物,其中矽卡岩主要有接触带近端矽卡岩、层间构造中的远端矽卡岩以及受控于推滑覆构造产出的矽卡岩三种产出型式,由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和推滑覆构造扩散交代大理岩和角岩形成;研究认为甲玛斑岩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系统,但蚀变分带有所差异,钾化带与青磐岩化带是在相对碱性条件下形成,而绢英岩化带与泥化带趋向于在相对酸性条件下形成。此外,大规模的角岩、矽卡岩对寻找深部斑岩矿体具有指示意义,甲玛斑岩矿体、角岩矿体仍具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研究构建的甲玛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分布情况、赋矿层位、矿化品位分布规律以及蚀变分带特征,为甲玛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找矿勘查、矿山生成开发等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