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不仅仅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人力资源的制约以及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中国农业经济的客观条件与日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依旧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最基本问题。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劳动力转移途径。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很多农民正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和韩印巴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验对我国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要加强工业化,二要选择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三是政府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四要通过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五要防止转移速度过快避免"大城市病"情况出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劳动力大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朱臣 《世界农业》2007,(6):19-2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和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枉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各种制约因素还广泛存在。要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合理利用,就要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这些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开发,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城  相似文献   

10.
姜飞 《河南农业》2010,(6):59-6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十分缓慢。未能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同步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超量存在。导致农村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村劳动力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切实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安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12):38-39
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是一个重要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愿意并且能够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进行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存在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数量过剩等农村劳动力开发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存在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体制政策滞后、农村劳动力开发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了进行培训内容与手段创新、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建立农村劳动力开发长效机制、疏通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经济学的“剩余劳动力理论”或“二元结构模型”作为国家工业化基本规律的一般概括,对于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实践,由于其劳动力转移条件的基本假设缺乏现实合理性,所揭示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面临着实践难题:即“城市-工业化”模式不能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工业化道路问题,以乡镇企业为主要载体、人口内部迁移为主要特征的“乡村-工业化”模式,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成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工业化的进程、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行为、劳动者素质等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世界农业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科学发展,使得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0%的耕地产出占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全球22%以上的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外移,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副业化、兼业化现象日渐严重,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谁来种地"的现状,说明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育新生代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出路,对推动农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必须要进行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缺乏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但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游离在城市和  相似文献   

18.
杨艳威  聂应德 《甘肃农业》2008,(1):57-58,6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条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非农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从“二元”经济原理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与此带动起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