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梳联与自调匀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清梳联由于在梳棉机喂入方式上与传统工艺不同,造成生条长片段和超长版段不匀的原因,提出采用自调匀整装置可以控制生条号数,减少台间差;控制中、长片段不匀。介绍了几种形式自调匀整装置的功能和根据不同工艺流程、不同产品质量要求选择配置自调匀整装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质量均匀的棉条,减少后工序质量波动,进行了国产清梳联与瑞士洛菲,瑞士乌斯特、台湾东夏公司生产的自调匀整器配套试验。试验证明采用乌斯特机前长片段闭环式自调匀整器和东夏机前短片段开环式自调匀整器能较好地改善生要的中长片段不匀,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产清梳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清梳重量不匀率的措施和采用混合环自调匀整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FT025型清梳联自调匀整装置及工艺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清梳联自调匀整装置FT0 2 5的控制原理和硬件、软件的组成。通过在安陆棉纺织股份公司的现场试验 ,讨论了本装置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传统清梳流程的清梳联改造方法。介绍了清梳联的优势及关键改造技术,如连续喂棉系统、气压式棉箱、自调匀整装置等。列举了清梳联相关改造的几种常见方式。同时结合实例,分析了清梳联相关改造情况。结果表明:实施清梳联改造后,降低了用工成本,且生条质量和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认为,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改造,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对清梳联自调匀整重不匀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强 《棉纺织技术》2004,32(10):40-41
讨论了棉纺清梳联自调匀整所涉及的重不匀问题,分析了棉条不匀的组成,指出重不匀不仅要控制内不匀,而且要控制外不匀。对匀整片段及控制器的形式也进行了讨论,认为混合环控制器是较好的控制方式,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对自调匀整的作用及如何发挥自调匀整器的作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产清梳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清梳联重量不匀率的措施和采用混合环自调匀整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当前棉纺企业用工紧张,设备升级转型,成卷流程改清梳联流程的需要,介绍了清梳联改造用JSH605型自调匀整控制器的软硬件配置、功能、使用性能以及报警和排除故障方法;实际应用表明:JSH605型自调匀整控制器在生条重量不匀控制方面性能卓越,确保清梳联改造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提高棉条品质方面性能优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化纤原料本身的特性,在纺纱加工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和缠绕,使得棉结增加,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探讨了在化纤清梳联流程中,清棉设备的配置不同,将直接影响生条棉结的高低.提出化纤清梳联清棉设备配置可采用一抓一混一梳方式,少用凝棉器.  相似文献   

12.
清梳联开清工艺优化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优化清梳联开清工艺.介绍了清梳联开清工艺的主要特点、主要设备及工艺参数设定,在实践中,合理优选速度保证半制品的棉结数和短绒率,改进双轴流开棉机工艺提高除杂效率,稳定负压值保证棉流通畅,合理PID连续喂给装置保证棉层运输均匀,最终能够较好地解决开松与除杂、棉结与短绒的矛盾,从而提高半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清梳联系统风量风压的优化设置。论述了清梳联流程管道中各主要部位风量风压的要求及测量与计算方法;以开清棉机组和梳棉机组为例进行了优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将开清棉机组风量风压调整后,开清棉部分的杂质去除率由原来的49%提高到62%,棉结增长率由原来的69%降低到63%;将梳棉机吸落棉管道内的气压适当提高后,生条根数短绒率明显减少。认为:清梳联系统各机台间风量风压的正确匹配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和改善生条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精梳机的适纺性,根据精梳机给棉机构的工作原理,作出了机构的运动简图,并建立了运动数学模型,分别对棉型化纤及低品级原棉精梳时的牵伸、给棉工艺及结构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棘爪工作长度为28 mm,棘爪在上钳板结合件上的铰接点与上、下钳板结合件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42 mm,棘轮回转中心与上、下钳板结合件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40.5 mm时,前进给棉机构适纺棉型化纤;而棘爪工作长度为39 mm,棘爪在上钳板结合件上的铰接点与上、下钳板结合件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42 mm,棘轮回转中心与上、下钳板结合件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52.8 mm时,前进给棉机构适纺低品级原棉。认为:采用的设计方法及结果,可作为新型高适纺性精梳机研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