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 1(HIV 1)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 1膜蛋白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 ,突变种类特点。方法 提取含有整合HIV 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 辽宁省HIV 1感染者感染病毒分属A、B’、C、G四种亚型 ,AIDS患者体内病毒V3环发生与T嗜性 SI表型有关的氨基酸突变形式 (11位出现R ,13位出现S、T、N ,19位出现V ,2 0位出现Y ,2 5、2 9位出现N等 )高于无症状感染组 (P <0 .0 5 ) ,此外还发现GQGR、APGQ、RPGA、GLGR、RPGA等少见的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及第 5位H ,34位S、F等罕见突变形式。结论 辽宁省AIDS人群中 ,A、B、C、G亚型HIV 1毒株V3环各位置出现氨基酸突变情况与国外对B亚型毒株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相似 ,但发现一些罕见突变和少见V3环顶端四肽组成形式。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北省HIV-1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其中102例HIV-1感染者的env基因V3~V4区、gag基因P17/P24区和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区进行扩增,对各基因区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8-BC和CRF01-AE2种重组毒株,B^+亚型在人群和地域上分布最广,涉及献血员、受血者以及二者的配偶和性乱人群,主要分布既往有偿献血员集中的地区。CRF08-BC、CRF01-AE重组主要涉及性乱人群,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理位置偏南方的地区。C亚型为离散病例,主要涉及静脉毒品注射者。结论湖北省已由既往单一HIv-1 B^+亚型转变为多种亚型、重组亚型流行的复杂局面,各亚型在省内高危人群和地域分布不平衡,各有特点,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韩晓旭  代娣  卢春明  谷渊  赵彬  张旻  刘静  尚红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15-1416
目的研究辽宁省男男同性恋者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1999~2007年门诊随访的46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蛋白酶基因全序列和逆转录酶基因1~250氨基酸编码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例B亚型HIV-1感染者携带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L90M原发耐药变异,另1例CRF01_AE亚型毒株感染者携带M46I原发耐药变异,而其余病例在蛋白酶编码区只存在次要变异。由高到低依次为.L10I3例,A71T1例。逆转录酶编码区未发现任何耐药变异。结论在辽宁省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已经发现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毒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主要流行株核心蛋白(gag)基因P17/24区序列特征,了解其流行特点和变异规律.方法 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102例HIV-1感染者的gag基因P17/24区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湖北省共发现4种HIV亚型和重组亚型,B'亚型占82.69%,B'/C重组毒株、CRF01-AE重组毒株各占7.69%,C亚型占1.9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湖北省HIV-1 B'亚型与我国河南和云南省等地的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显示,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24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P17突变位点较多,P24较为保守.结论 B'亚型依然是湖北省HIV优势流行株,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各地HIV-1感染者的vpr基因多态性,比较HIV-1 vpr基因变异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国外以往研究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HIV-1 vpr的致病机理及可能的基因治疗靶位打下基础。方法提取348例中国各地区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RNA,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HIV-1 vpr基因,凝胶电泳鉴定后行基因测序。用Blast、ClustalW、Mega4.0等相关生物分析软件进行vpr基因核苷酸和Vpr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中国HIV.1感染者的vpr基因的多态性、变异特征和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按vpr基因分型共发现AB、AE、BC、B、C5种HIV-1亚型,分别占2.60%,55.19%,2.60%,18.18%,21.43%,其中AE亚型比例最大。观察到Vpr氨基酸序列有9个变异率大于20%的位点。结论首次分析中国感染者的HIV-1vpr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进化树的特征,发现一些vpr变异率较大的氨基酸位点,这些Vpr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与其致病能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及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抗凝全血标本5ml,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 截止2001年底,江苏省已发现HIV-1中的A、B、C、D、E五种亚型和一个B亚型变种(B^ )流行,C(占40.48%)和B^ (38.10%)亚型为主要流行株;静脉吸毒感染人群中86.67%为C亚型,采供血和受血感染人群中91.67%为B^ 亚型,在性途径传播人群中所有六种亚型均有,且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有偿献血人群中B^ 亚型毒株由邻省传人,吸毒人群中C亚型毒株的传人主要与新疆籍流动人口的介入有关;多种亚型的并存说明江苏省存在着适宜AIDS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提示今后在药物治疗、疫苗研制以及其他防制工作上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20-2021年新诊断HIV-1感染者不同人群中和抗体分布特征及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河北省2020年-2021年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血浆共500份,中和实验筛查感染者血浆中和抗体分布,PCR扩增和测序获得感染者体内毒株env基因序列,分析gp120的V1V2区、V3区和gp41基因氨基酸序列长度及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的比例(dN/dS)所体现的选择压力与感染者血浆中和广度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异性恋感染者,男男同性恋感染者群体中和抗体滴度更高,异性恋感染者群体中,男性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女性感染者;CRF01_AE和BC重组型感染者血浆样本对同亚型假病毒表现出更强的中和活性(P均<0.05),而单纯B亚型和C亚型毒株感染者血浆样本对同亚型假病毒或不同亚型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gp120的V1V2区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及体现选择压力的dN/dS均与中和抗体的中和广度线性相关。结论 HIV-1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在不同传播人群分布存在差异,男男同性恋感染者人群比异性恋人群具有更高的中和活性,重组型感染者血浆展现出对同亚型假病毒的中和优势;且中和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辽宁省自2004年至2008年治疗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耐药基因突变新变化及HIV-1耐药株的流行率.方法 应用抽签法选取经确诊但未接受过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20份,提取RNA.通过病毒载量检测,HIV-1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区通过逆转录PCR(RT-PCR)法和巢式PCR法得到扩增样本.经测序,运用Contig Express对序列拼接、编辑和校正,上传耐药序列至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分析,寻找耐药位点,评价目前未治疗感染者中病毒基因耐药新变化和耐药株流行趋势.结果 20例未治疗确诊感染者血浆中,13份病毒载量检测值大于1000拷贝/ml的样本得到有效扩增,经测序得到65条有效序列.耐药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在辽宁省新出现的亚型H和CRF10_CD.13份样本均未发现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相关突变,4份存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关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P225H、K238S、V179D、K238T,突变率为30.8%(4/13);1份(7.7%)样本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相关耐药位点154S发生突变,发生PI多重交叉耐药.3份样本仅在PR区分别有1处次要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L10V、A71V,但对蛋白酶基因耐药没有仟何影响.结论 辽宁省HIV-1耐药基因型发现新亚型,PR区基因发现主要耐药突变,应考虑启用二线蛋白酶抑制剂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最大71株(占77.2%),CRF01-AE9株(占9.8%),CRF07-BC、CRFOB-BC各3株(均占3.3oA),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最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最大,B’次之,B’/C最保守。结论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HIV-1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DNA序列分析 ,确定辽宁省HIV -1流行毒株的亚型。方法 从辽宁省HIV -1抗体阳性者中选择 16例 ,其中经性接触感染者 8例 ,经静脉吸毒和血液途径感染者 7例 ,垂直传播者 1例 ,采集全血提取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C2~V 3区用于测序。所测序列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辽宁省流行的HIV -1病毒分属A、B、C、G4种亚型 ,其中经性途径传播者 8例分别为B′亚型和A亚型 ,静脉吸毒者 4皆为C亚型 ,经血途径感染者分别属B′和G亚型 ,垂直传播者为A亚型。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A亚型 (7 5± 1 0 ) % ,B′亚型 (8 5± 0 9) % ,C亚型 (5 4± 0 9) % ,G亚型 (13 5±2 1) %。结论 辽宁省目前HIV -1的流行株亚型较为复杂 ,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毒株亚型有所不同 ,C亚型毒株只见于静脉吸毒者 ,经性途径和血途径感染主要为B′亚型 ,而A亚型和G亚型只见于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及其配偶子女。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亚型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2002年采集100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序列用GCG软件包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后证实,其PCR扩增阳性的75份样品中,44份(58.7%)为重组毒株CRF01-AE(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01-AE),27份(36%)为CRF—BC,4份为泰国B’亚型(5.3%)。结论广东省HIV-1以CRF01-AE和CRF—BC为主,也存在泰国B’亚型。目前我省境内有多种亚型存在,流行趋势日益严峻。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HIV的典型遗传特征之一是高度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征为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困难,然而也为研究人群中病毒的传播和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HIV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HIV-1可分为多种亚型.对HIV-1基因亚型的分析,可敏感地提示HIV的流行信息,及早发现新的HIV亚型毒株的传播,预测HI流行趋势,为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更新换代、HIV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还可用于估计疾病进展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HIV-1首次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广西自1996年4月起在静脉吸毒者和卖血者中发现HIV感染者,为了解其传染来源和判断其流行趋势,对广西流行的HI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选取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44份,分别采用多肽酶免疫法(PEIA)和经逆转录PCR扩增作cDNA序列分析,分别确定其HIV-1基因亚型并加以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广西存在4种HIV-1M组基因亚型,即B’(泰国B亚型)、C、D、E亚型。在静脉吸毒人群和性混乱者中存在HIV-1E亚型流行和C亚型感染者;而在卖血者中发现HIV-1B’和D亚型感染。结论 HIV-1D亚型感染和E亚型流行已在国内出现,E亚型病毒已由东南亚传入流行并将在我国南部形成新的流行区域。提出血清学分型方法可作为HIV-1基因亚型分析的筛选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93例HIV感染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2-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B’亚型在人群和地域上分布最广,涉及献血员、受血者、二者的配偶和性乱人群,分布在山东省10个地市;CRF07-BC、CRF08-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分布在5个地市;CRF01-AE和其他亚型则主要为性乱人群,集中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结论山东省HIV-1亚型众多,各亚型在我省高危人群和地域分布不平衡,各有特点,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我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