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64例中风患者分为头皮针治疗64例(治疗组)与体穴治疗64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10天以内者疗效优于11~30天和31天以上者;年龄在50岁以下者疗效优于51~70岁和71岁以上者;不完全性偏瘫者疗效优于完全性偏瘫者.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通过息风泻火、平肝潜阳、醒脑开窍、祛瘀生新作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反之,疗效次之.  相似文献   

2.
薛金缓 《河南中医》2011,31(8):923-92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5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收治了8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3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为住院和门诊患者,男49例,女3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5岁;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51例;脑出血致偏瘫35例,脑梗死致偏瘫53例;病程1~60天。这些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在病情稳定后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步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灵云 《光明中医》2010,25(9):1681-1681
<正>孙某,男性,59岁,工人,初中文化程度,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神清,精神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未诉头痛头晕等症,饮纳尚可,不呛,小便频,大便干,舌淡红偏暗、苔薄白稍腻,脉沉细。病理反射:双侧巴氏征(+),右掌颌反射(+)。头颅CT示:左基底节梗塞灶。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三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针灸康复一病区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颞三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持续4个疗程。使用傅格-梅尔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MS)、肌力分级评定标准的评分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8.75%(71/80);上、下肢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肌力评分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结论 颞三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FMMS评分,提高肌力,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6. 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上肢、下肢FMA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郑友丽  邹崇祺  黄春英 《中医杂志》2005,46(12):915-917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法配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92例中风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甘露醇、抗凝、降纤、扩容治疗及辨证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开窍通络针法配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肌力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开窍通络法配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8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8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组为对照组8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醒脑开窍结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左刚  任聪颖  吴毅明  李赛赛 《新中医》2019,51(9):234-23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中风(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肢体功能,采用下肢Brunnatrom功能评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步行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及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A评分、Brunnatrom功能评级、FAC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7天、14天,2组血清CRP、NO、Hcy水平均较治疗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促进神经修复,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日臻完善,现仅列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从研究手段来看,已从以往的形态学、神经生化学等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从作用途径上看,是多方面、多靶点的:不但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而且可抑制细胞凋亡,对抗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超载所造成的一系列继发性损害,促进c-fos及HSP7O基因表达,从而对病灶及周围组织发挥保护作用。现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60例,单纯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0例。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一组55例、观察二组56例。对照组采用EMGBFT方法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化痰通络汤和EMGBFT治疗,观察二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治疗。检测患者神经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观察一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二组表现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3.58%,观察一组81.82%,观察二组96.4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军峰  朱炯律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0-1661,1682
目的:概述“醒脑开窍”针法(简称“醒”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进展。方法:收集“醒”法治疗中风的文献及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醒”法治疗中风机理在于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脑电生理、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优于传统针刺法,体现了其优越性。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理广泛,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体现了其作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舍曲林和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有效率为91.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143例,并与传统体针组76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2%、显效45%,总有效率77%。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刘慧敏 《光明中医》2022,(20):3764-3766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蜡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醒脑开窍针法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个疗程评估疗效。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肉疲劳程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伸肌群、胫骨前肌i EMG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概述“醒脑开窍”针法 (简称“醒”法 )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醒”法治疗中风的文献及最新研究结果 ,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醒”法治疗中风机理在于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脑电生理、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且优于传统针刺法 ,体现了其优越性。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 ,其作用机理广泛 ,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 ,体现了其作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遗症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增高之势,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体针治疗本病。并与单纯用体针治疗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文观察96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诊断标准是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腹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疗法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加减穴位,观察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计分法评价治疗效果、Brunnstrom分级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上肢:u=6.24,P〈0.01;下肢:u=4.75,P〈0.01);对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发现,生活指数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醒脑开窍配合薄氏腹针疗法能够发挥两种针法的互补作用,对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