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叶胆-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爱华  李军  付宏征  林文翰 《中草药》2003,34(2):107-109
目的:分离鉴定青叶胆Uwertia mileensis全草的山酮类成分。方法:95%乙醇浸提,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UV,IR,MS,^1H和^13CNMR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12个酮成分,分别为1-羟基-2,3,4,5-四甲氧基山酮(1-hydrox-2,3,4,5-tetramethoxyxanthone,Ⅰ);1-羟基-2,3,7-三甲氧基山酮(1-hydroxy-2,3,7-trimethoxyxanthone,Ⅱ);1-羟基-2,3,5,7-四甲氧基山酮(1-hydroxy-2,3,5,7-tetramethoxyxanthone,Ⅲ);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山酮(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Ⅳ);1,5-二羟基-2,3,7-三甲氧基山酮(1,5-dihy-droxy-2,3,7-trimethoxyxanthone,Ⅴ);1-羟基-2,3,5-三甲氧基山酮(1-hydroxy-2,3,5-trimethoxyxanthone,Ⅵ);1,5-二羟基-2,3,4,7-四甲氧基山酮(1,5-di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Ⅶ);1,8-二羟基-2,3,6-三甲氧基山酮(1,8-dihydroxy-2,3,6-trimethoxyxanthone,Ⅷ);1-羟基-2,3,4,7-四甲氧基山酮(1-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Ⅸ);1,2,3,5-四甲氧基山酮(1,2,3,5-tetromethoxyxanthone,Ⅹ);1-羟基-2,3,4,6-四甲氧基山酮(1-hydroxyl-2,3,4,6-tetramethoxyxanthone,Ⅺ);1-羟基-2,3,6,8-四甲氧基山酮(1-hydroxyl-2,3,6,8-tetramethoxyxanthone,Ⅻ)。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Ⅴ,Ⅶ-Ⅶ为首次从青叶胆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刘娇  张海新  韩玉  林春玉  张涛  邹忠梅 《中草药》2023,54(23):7723-7729
目的 研究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a全草中酮类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穿心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获得的化合物采用Griess法测定抗炎活性。结果 从穿心草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2)、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3)、1,3-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4)、1,3,7-三羟基-6-甲氧基(口山)酮(5)、5-羟基-1,3-二甲氧基(口山)酮(6)、1,6-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7)、1,5-二羟基-3,6-二甲氧基(口山)酮(8)、1,3,5-三羟基酮(9)、3,7,8-三羟基-1-甲氧基(口山)酮(10)、1,3,7-三羟基酮(11)、1,3,7,8-四羟基酮(12)、1,3,5,8-四羟基酮(13)、1,3,6-三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14)、1,5,6-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5)、1,3,6,7-四羟基酮(...  相似文献   

3.
蝉翼藤抗氧化酮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蝉翼藤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1D-NMR,2D-NMR和MS)鉴定结构。结果: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蝉翼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得到9个酮类化合物:1,2,5-三羟基-6,8-二甲氧基-酮(1), 1,5-二羟基-2,6,8-甲氧基-酮(2), 3,8-二羟基-1,4-二甲氧基-酮(3), 4,6-二羟基-1,5,7-三甲氧基-酮(4), 7-羟基-1,2,3,8-四甲氧基-酮(5), 1,7-二羟基-酮(6), 4-羟基-3,7-二甲氧基-酮(7), 1,7-二甲氧基-酮(8)和aucuparin(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中获得;化合物9在ABTS和FRAP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IC50为0.31 mg·L-1。ABTS和FRAP两个模型显示较高相关性(r=0.955 5)。  相似文献   

4.
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胡桃楸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3)、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4)、α-乳香酸(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7)。结论:化合物2-7首次从胡桃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青叶胆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青叶胆 Swertia mileensis全草的酮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浸提 ,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UV,IR,MS,1 H和 1 3CNMR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得 12个酮成分 ,分别为 1-羟基 - 2 ,3,4 ,5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5 - tetra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7-trim 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7- tetram 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二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 d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7-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 tr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8-二羟基 - 2 ,3,6 -三甲氧基酮 (1,8- dihydroxy- 2 ,3,6 -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2 ,3,5 -四甲氧基酮 (1,2 ,3,5 - tetro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6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l- 2 ,3,4 ,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梗喉毛花醋酸乙酯部位中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喉毛花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L-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肝作用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2,6-二甲氧基酮(1),8-羟基-1,2,6-三甲氧基酮(2),1,6,8-三羟基-2-甲氧基酮(3),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4),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2,6,8-四羟基酮(7),1,3,7-三羟基-4-甲氧基酮(8),6,8-二羟基-1,2-二甲氧基酮(9)。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用NMR,MS鉴定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2′,4′-二羟基查尔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7-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4),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5),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6),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7),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8)。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龙胆科Gentianaceae花锚属植物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椭圆叶花锚的干燥全草用9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5个(口山)酮,1个裂环烯醚萜苷,以及6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2-甲基色原酮(8-hydroxy-2-methylchromone,1),5-羟基-2-甲基色原酮(5-methoxy-2-methylchromone,2),7-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7-epi-vogeloside,3),松柏醛(coniferl aldehyde,4),芥子醛(sinapaldehyde,5),norbellidifolin(6),1-羟基-2,3,4,6-四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4,6-tetramethoxyxanthone,7),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4,7-tetramethoxyxanthone,8),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5-trimethoxyxanthone,9),壬二酸(azelaic acid,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10为首次从椭圆叶花锚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显示较好的抗HBsAg和HBeAg活性,其IC50分别为0.77 mmol·L-1和<0.62 mmol·L-1.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染色法对Hep G-2、A549、PC12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鉴定了15个酮类化合物,分别为:8-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1)、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2)、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3)、1,3-二羟基-7-甲氧基酮(4)、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酮(5)、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6)、1,6-二羟基-3,7,8-三甲氧基酮(7)、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8)、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酮(9)、1,3,7-三羟基酮(10)、1,2,3,4-四氢-1,4,8-三羟基-6-甲氧基酮(11)、campestroside(12)、1,2,3,4-四氢-1,4,6,8-四羟基酮(13)、1,3,7,8-四羟基酮(14)、1,3,5,8-四羟基酮(15)。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10、13~15具有较好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长梗喉毛花口山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怡  崔保松  张瑛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577-1579
目的:研究长梗喉毛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口山)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喉毛花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L-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肝作用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2,6-二甲氧基(口山)酮(1),8-羟基-1,2,6-三甲氧基(口山)酮(2),1,6,8-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3),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4),1-羟基-3,5,8-三甲氧基(口山)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6),1,2,6,8-四羟基(口山)酮(7),1,3,7-三羟基-4-甲氧基(口山)酮(8),6,8-二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9).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蝉翼藤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蝉翼藤根茎氯仿部分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DPPH抗氧化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4-羟基-3-甲氧基-1-烯丙醛基苯(3),7-羟基-1,2,3,8-四甲氧基酮(4),1,3,8-三羟基-4-甲氧基酮(5),1,3,8-三羟基-2-甲氧基酮(6),1,3,6-三羟基-2,7-二甲氧基酮(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化合物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IC50=4.14μg·mL-1。  相似文献   

12.
荜茇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荜茇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正丁醇萃取,对三氯甲烷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6个酰胺类生物碱,3个倍半萜,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1),3-(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2),胡椒酸(piperoic acid,3),3',4,-dihydroxy-biabola-1,10-diene(4),eudesm-4(15)-ene-1β,6α-diol(5),7-epi-eudesm-4(15)-ene-1',6β-diol(6),几内亚胡椒胺(guineesine,7),胡椒碱(piperine,8),胡椒酰胺(pipericide,9),2E,4E-dienamide(10),(2E,4E,8E)-N-isobutylhenicosa-2,4,8-trienamide(11),荜茇明碱(piperlonguminine,12),胡椒酸甲酯(methyl piperate,13).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荜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常压硅胶柱和薄层色谱法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 6个化合物 ,鉴定为 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 (Ⅰ ) ,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 (Ⅱ ) ,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 (Ⅲ ) ,1-羟基-3,7-二甲氧基酮 (Ⅳ ) ,β-谷甾醇 (Ⅴ ) ,胡萝卜苷(Ⅵ )。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薄叶山柑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薄叶山柑Capparis ten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薄叶山柑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erigeside C(1),glu-cosuringic acid(2),vanillic acid 4-O-β-D-glucoside(3-methoxy 4-glucosyl-benzoic acid)(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4),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5),tachi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1)-1-propanone(7)和acacetin 7-ruti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红花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辉鑫  廖海兵  袁珂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63-1967
目的:研究红花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moningeria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红花芒毛苣苔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8-C-β-D-葡萄糖色酮碳苷(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4),5-羟基-6,4’-二甲氧基-7-[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黄酮苷(5),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醇碳苷(6),5,7-二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7);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醇碳苷(8),胡萝卜苷(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3-O-β-D-葡萄糖豆甾醇苷(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Rp-18反相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 7, 8-三甲氧基酮(1)、1,8-二羟基-3, 5-二甲氧基酮(2)、木犀草素(3)、β-胡萝卜苷(4)、海波拉亭(5)、1-羟基-3,5, 8-三甲氧基酮(6)、熊果酸(7)、雏菊叶龙胆(8)、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 1~3、5~7、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4个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黄花倒水莲根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口山)酮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2),3-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3),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4),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5),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7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分离。该植物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防己科秤钩风属植物秤钩风Diploclisia affinis干燥的藤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秤钩风的干燥藤茎用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用水混悬,然后用5% HCl溶液调整pH 2,依次用石油醚,氯仿萃取后,将酸水溶液用10%氨水调整pH 9。对该碱水溶液用氯仿萃取,即得总碱部分。对总碱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总碱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瑞枯灵(reticuline,1),N-降菏叶碱(asimilobine,2),acutumine(3),2,3-二羟基-9,10-二甲氧基四氢原小檗碱(dihydroxyprotoberberine,4),千金藤啶碱(stepholidine,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