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宜兴素有"陶都"美誉,有着七千年的制陶史,宜兴紫砂业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当地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  相似文献   

2.
吴玉群 《佛山陶瓷》2012,(9):50-50,52
江苏宜兴素有“陶都”美誉,有着七千年的制陶史.宜兴紫砂业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当地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中华陶中瑰宝,藉此为业的匠人甚多。  相似文献   

3.
周萍 《江苏陶瓷》2012,45(5):74-74
宜兴紫砂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自明代正德年间以后,紫砂陶的生产技艺日益精湛,制陶名家辈出,造型新颖、格调高雅,使宜兴紫砂成为世界陶苑中的瑰丽之葩。综观紫砂陶的发展史,无不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造成的战乱渐渐平息,宜兴紫砂业也在缓缓地走向复兴。到了20世纪初,紫砂业从清代末期的衰落步入民国初期的振兴,并产生了紫砂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黄玉麟、程寿珍、傅国良、范大生等名家高手。民国时期紫砂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月12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紫泥清韵皇家品味——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宜兴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可谓是盛况空前。此次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珍品首次走出紫禁城大批量外展,也是宫廷紫砂首次回到故土省亲。展览共展出从故宫博物院遴选出来的130件(套)珍品,除了精美绝伦的宜兴紫砂,我们还看到了宜兴均陶的身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宜兴均陶和紫砂一样,它们不仅见证了市井的繁华,也沐浴过皇家的荣华。明清时期宜兴制陶业发展至为兴盛,宜兴均陶  相似文献   

5.
宜兴陶土,是海退序列的产物,大约形成于2-4亿年前的泥盆纪和早石炭纪中期。宜兴陶土是宜兴制陶业的主要原料,种类繁多,有冠以产地而命名,如本山甲泥、东山甲泥、香山嫩泥、南山白泥等;有根据产地结合外观色泽加以区别的,如本山绿泥、本山紫泥、本山红棕泥等。  相似文献   

6.
朱悦童 《江苏陶瓷》2022,55(1):74-75
早在新石器时代,宜兴就产生了制陶业,自此以后宜兴窑火生生不息,本文从时代更替的变迁、历代饮茶方式的改变以及文人美学思想的核心等角度出发,分析历代文人与宜兴紫砂茶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较深文化底蕴的民间工艺,它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宜兴紫砂的艺术特色,在于一个"独"字.  相似文献   

8.
宗志军 《佛山陶瓷》2014,(3):50-50,5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  相似文献   

9.
《江苏陶瓷》2012,45(4):6-6
2012年,适逢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100周年,又是宜兴、荆溪合并成宜兴县100周年。在这"国博庆百年,紫砂贺盛世"的时候,"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大展"将于9月29日至10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意义非常重大。宜兴紫砂作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根植于博大悠远的阳羡文化,在中国陶瓷史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印象中国·  相似文献   

10.
宜兴均陶作为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技艺,浑厚质朴的釉色等著称于世,它蕴藏着从古至今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宜兴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在陶瓷史中占有了自身的地位。均陶釉色,"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釉面浑厚宜人,绚丽夺目,以天青色、天蓝色、  相似文献   

11.
周琴 《陶瓷工程》2012,(2):84-84
宜兴的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的发掘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阳羡人的祖先就能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发达的陶艺工业标志着历史上宜兴的繁华。紫砂的原产地为宜兴,紫砂陶是由“宜陶”生出的一枝,是陶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兴盛于明末时期,因茶文化的兴盛与文人雅士的赏识,紫砂壶器逐步从实用的茶具发展成为工艺品,进而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历久弥新.宜兴陶人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茗壶,设计的造型不计其数.由于宜兴紫砂壶兼备了"宜茶性"与"观赏性"双重品质,于是有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在宜兴的陶瓷艺术之中,有着"五朵金花"的称谓,青瓷便是其中的一朵金花。宜兴青瓷诞生于商周时期,在西晋时期得以兴盛,但是在唐五代之后,青瓷便在南宋时期衰弱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宜兴青瓷才得以再次发展起来,在宜兴陶都的大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姿色,于是当代的青瓷艺人便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不断地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进行吸收和汲取,从而使得宜兴青瓷艺术的生命得以能够持续地延续和发展下去。本文便主要以宜兴青瓷"和谐平安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4.
《江苏陶瓷》2013,(2):59
备受关注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吉祥物于4月10日在宜揭晓。吉祥物取名"陶娃",其创意灵感来源于宜兴特产紫砂陶,形象热情奔放,生动吉祥。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有七千多年的制陶历史,陶瓷文化特色鲜明、多姿多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紫砂陶原产地"。吉祥物以"火"、"陶瓷"为元素进行构思,火与制陶有密切的关系,突出陶瓷制作工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生命的空间宜兴,江南水乡的一块宝地,自古就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蜚声海内外。宜兴的紫砂壶,紫玉无言,金砂有声,一把紫砂壶里,追溯今日昔时,倒映冷暖流年;宜兴的洞,集"古、大、奇、美"于一体,千姿百态、神奇古怪;宜兴的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宜兴的竹,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视野下考察宜兴紫砂工艺体系的起源,从紫砂泥矿、成型工艺和饮茶风尚三个方面入手,论证紫砂成型工艺脱胎于宜兴粗陶"泥片围筑法"以及紫砂工艺体系孕育于宋代,初步建立于明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宜兴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湖畔,特殊的地形结构蕴生了丰富的硅铝系统的矿物原料。据考证,早在五千多年前,人们就利用这些原料,开始了宜兴陶瓷生产的历史。到了秦汉时期,宜兴的制陶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呈黄绿色、浅棕色的石灰釉;到了两晋,出现了宜兴青瓷釉。明清宜兴陶瓷也大有进展。解放以后,宜兴已成为一大陶瓷产区,被誉为中国的“陶都”。  相似文献   

18.
正0前言天降紫泥于蜀山,也许上天对宜兴特别偏爱,就将仅有的五色土赐给了这块宝地。宜兴陶瓷的起源与发展,仰仗着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同样,宜兴紫砂器的起源与发展也以紫砂泥为依托。且宜兴地区有逾7 000年制陶史,制陶有传统,工艺成熟,为宜兴紫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考古学家证明,紫砂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宜兴先民夹杂在"夹  相似文献   

19.
刘菊仙 《江苏陶瓷》2012,45(2):32-3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紫砂壶是最佳的泡茶器具,这种茶具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称赞紫砂壶艺"别出心裁,意在神韵"。在林林总  相似文献   

20.
<正>宜兴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发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弃官隐退,带着西施到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宜兴紫砂壶文化启于明代正德年间,它的始创者是金沙寺的一位僧人。《阳羡茗壶系》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