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评价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肌酸激酶活性的比值(CK-MBmass/CK)对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对71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及27例对照组新生儿生后6~48小时血浆cTnI、CK-MBmass及CK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CK-MBmass/CK比值,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23例)cTnI、CK-MBmass、C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例);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CK-MB-mass、CK显著高于单纯窘迫组(38例);单纯窒息组(10例)与对照组相比,仅CK-MB-mass/CK明显降低,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2)围产期窒息组重度心脏损害患儿(8例)cTnI、CK-MBmass、CK均明显高于该组无重度心脏损害患儿(63例).(3)重度窒息组(17)例仅CK-MBmass、CK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16例).因此,新生儿严重缺氧时,血浆cTnI、CK-MBmass、CK均明显增高,表明存在心肌损伤.cTnI虽对心肌损伤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低于CK-MBmass、CK,且受胎龄影响;在判断早产儿心肌损伤时有一定的局限性.CK-MBmass/CK比值不宜作为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组 40例 (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各 2 0例 )、对照组 2 0例 ,生后 1、5、1 0d测定血清CK MB及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生后 1d血清CK- MB及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 ,重度窒息组明显均高于轻度窒息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K- MB及cTnI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血清CK MB及cTnI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窒息新生儿血肌红蛋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肌红蛋白(Mb)及血肌酸激酶(CK)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出生3 h内入院的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测定生后0~3 h Mb和CK水平,同时检测生后0~6 h第一次尿Mb,记录生后24 h内尿量,与无宫内窘迫、窒息及产伤的正常对照组(15例)及脐血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42例)出生早期CK与Mb均高于两个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Mb:(1071.8±736.1)μg/L比(266.8±189.9)μg/L,CK:(2990.7±625.8)IU/L比(995.7±595.1)IU/L,P均<0.05];CK与Mb浓度呈正相关(重度窒息组r=0.468,轻度窒息组r=0.577,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脐血对照组CK与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血、尿Mb与生后1 m in Apgar和第1个24 h尿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7和-0.628,P均<0.05)。结论应密切监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Mb和CK浓度变化,关注新生儿窒息后肌肉损伤的发生及重度窒息儿出生早期尿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74例。其中轻度窒息29例,重度窒息45例,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评价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质量/肌酸激酶活性的比值(CK-MBmass/CK)对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对71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及27例对照组新生儿生后6-48小时血浆cTnI,CK-MBmass及CK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CK-MBmass/CK比值,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23例)cTnI,CK-MBmass,C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例),新生儿窒息伴胎儿窘迫组CK-MB-mass,CK显著高于单纯窘迫组(38例);单纯窒息组(10例)与对照组相比,仅CK-MBmass/CK明显降低,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2)围产期窒息重度心脏损害患儿(8例)cTnI,CK-MBmass,CK均明显高于该组无重度心脏损害患儿(63例),(3)重度窒息组(17)例仅CK-MBmass,CK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16例),因此,新生儿严重缺氧时,血浆cTnI-MBmass,CK均明显增高,表明存在心肌伤,CTnI虽对心肌损伤有高度特性性,但敏感性低于CK-MBmass,CK,且受胎龄影响,在判断早产儿心肌损伤时有一定的局限性,CK-MBmass/CK比值不宜作为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胃运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结果 窒息组正常胃慢波百分比 (PNSW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5 .3 5± 2 2 .5 1) %与 (4 9.78±18.80 )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异常慢波百分比 (PUSW)却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5 .66± 2 9.3 9) %与 (3 1.99± 13 .79) % ,两组比较P <0 .0 1。PNSW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 (P <0 .0 5 )。窒息组和对照组餐后血浆胃动素分别为 (3 0 1.47± 73 .3 1)ng/L和 (4 3 6.5 8± 185 .5 7)ng/L ,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窒息组餐后血清NO为 (110 .61± 13 .75 ) μmol/L ,对照组为(98.66± 0 .72 ) μmol/L ,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窒息组异常PUSW与血浆胃动素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PUSW与血清NO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血浆胃动素与血清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窒息新生儿存在胃电基本节律紊乱、胃动素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 ,提示窒息后新生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窒息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窒息足月新生儿40例,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组按入院先后顺序各纳入20例,同期选择本院分娩的健康足月儿20例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生后24h内抽取静脉血2~3ml,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肾功能,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血清CysC,日龄2天内采尿2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MA。结果窒息组血清CysC和UMA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分别为CysC(mg/L):(1.80±0.34)、(1.45±0.30)、(1.19±0.27),UMA(mg/L):(21.4±7.1)、(13.5±5.2)、(9.0±3.5),P<0.05。单项检测CysC异常率为60%,UMA异常率为62.5%,而联合检测异常率为90%。结论血清CysC和UMA水平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指标,两项联合检测异常率高于单项检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窒息新生儿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探讨其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轻度窒息儿,42例重度窒息儿,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cTnⅠ浓度,同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两组窒息儿血清cTnⅠ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0.01〈P〈0.05)。结论 cTnⅠ浓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越重,cTnⅠ值越高,心肌损害越严重。应常规检测窒息新生儿的cTnⅠ.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7例)、重度窒息组(23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人院后第1天,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1~3 d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7±0.18)mg/L和(1.51±0.21)mg/L,血清BUN水平分别为(5.17±2.25)mmol/L和(6.89±2.21)mmol/L,血清Cr的水平分别为(52.59±15.80)μmol/L和(69.19±18.30)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BUN和Cr水平分别为(0.91±0.12)mg/L,(4.35±1.20)mmol/L和(46.55±10.63)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1).2.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35%和38%;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5%和70%.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3.血清Cys-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0.84 P.<0.01).结论 Cys-C能较早反映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血清Cys-C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轻度窒息新生儿29例(轻度组)、重度窒息新生儿18例(重度组)。采用ELISA法和酶动力法检测新生儿血清cTnI水平和CK-MB活性。结果出生d1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在轻度组[(2.25±0.54)μg/L、(223.4±23.5)U/L]和重度组[(4.25±0.83)μg/L、(256.3±21.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重度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a<0.01)。治疗后d7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轻度组[(0.69±0.18)μg/L、(151.4±18.4)U/L]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a>0.05),重度组[(1.54±0.72)μg/L、(188.9±21.5)U/L]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a<0.01)。结论窒息新生儿伴心肌损伤时血清cTnI和CK-MB水平升高;动态观察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微小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