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闻佳  张弛  张诗卉  艾思奇  白玉琪  鲍俊哲  常楠  陈彬  陈慧琪  程亮亮  崔学勤  戴瀚程  Bawuerjiang Danna  底骞  董伟  董文轩  窦德景  范维澄  范星  房小怡  高仝  高源  耿阳  关大博  郭亚菲  Ian Hamilton  胡艺馨  华峻翊  黄存瑞  黄弘  黄建斌  蒋俏蕾  姜晓朋  柯丕煜  Gregor Kiesewetter  Pete Lampard  李传玺  李瑞奇  李双利  梁璐  林波荣  林华亮  刘欢  刘起勇  刘小波  刘心远  刘昱甫  刘钊  刘竹  楼书含  鲁晨曦  罗勇  罗震宇  马伟  Alice McGushin  牛彦麟  任超  阮增良  Wolfgang Sch?pp  单钰理  苏婧  孙韬淳  王灿  王琼  文三妹  谢杨  熊辉  徐冰  徐朦  颜钰  杨军  杨廉平  杨秀  俞乐  岳玉娟  曾仪娉  张镜  张少辉  张曜  张仲宸  赵继尧  赵亮  赵梦真  赵琦  赵哲  周景博  朱征宏  陈冯富珍  宫鹏 《科学通报》2023,(15):1899-1905
为了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清华大学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撰写了中国柳叶刀倒计时年度报告2021.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四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公众健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清华大学-《柳叶刀》健康城市委员会2018年4月在著名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杂志发布了题为"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告[1](以下简称"健康城市报告").此报告研究了中国如何应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城市化所带来的健康挑战,提出中国要解决城市面临的健康问题.除了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要探索实施大健康战略,从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仁杰  阚海东 《自然杂志》2013,35(5):342-344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 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霾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健康"时代。2016年8月,中国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国家随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确定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许多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越来越多,实际上却无人问津并充满了很多剽窃内容。对于这一听闻,中国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惊讶。然而,不久前中国政府对该问题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这对中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健康发展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中国有史以来从未解决过的温饱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追求.中国政府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勾画出了中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令人憧憬的前景.在未来1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将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实现各项国民健康目标,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将健康建筑定义为"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发展健康建筑是建筑领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促进健康建筑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回顾了健康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健康建筑的发展背景.其次,梳理了我国健康建筑在2017~2019年间在标准、科研、组织机构、项目、交流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成果.最后,对我国健康建筑未来在影响因素、跨学科融合、设计方法、健康改造升级及标准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宏观上调控房地产市场,使之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结合各调控政策,对现今房地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白志红 《科学之友》2010,(4):103-103,105
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宏观上调控房地产市场,使之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结合各调控政策,对现今房地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多数中小企业难以维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此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宏观上调控房地产市场,使之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结合各调控政策,对现今房地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葛淼  王珠峰 《自然杂志》1998,20(5):302-304
为了给制定中国健康男性血沉参考值(温氏法)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男性血沉参考值,并对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健康男性血沉参考值(温氏法)在逐渐减小,相关性很显著.用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海拔高度,就可以用这个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健康男性血沉参考值(温氏法).  相似文献   

13.
多数中小企业难以维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此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积累了先进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现阶段,我国应逐步开启对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三大类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分别基于人体健康、植被暴露以及土壤/水体生态系统化学指标;汇总比较了国际上较常采用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述三方面的本土化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我国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的原则性路径,包括工作初期和完善体系的预期架构,指出工作初期制定基准的工作可以适当从简,但在工作基础逐渐丰富后,应当逐步细化的工作原则.此外,本文还对国内外环境空气标准的制定策略中采纳基准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和梳理,结合我国环境空气达标现状、管理体系和工作基础,面向“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出在科学构建环境空气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我国本土人群健康与生态独特的安全红线,又要注意基准向标准转化过程可能带来的管理难点,从而确保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并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5.
林业和谐论的进展及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青还 《自然杂志》2001,23(1):1-10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世界林业形势的转折和转机进行了分析,按中国能不能学先进,向谁学和怎样学的思路,提出了以"建设健康的森林"提升林业目标和以"速生先锋林"替代"速生用材林"为林业技术路线的建议,由此中国的林业政策目标设置可从低级转变为高级,并可全面切入生态林业的经营轨道.  相似文献   

16.
姚志洪 《自然杂志》2015,37(5):362-36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年轻化的加速,健康服务需求激增,中国的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和效率是民生的热点。通过阐述古代传统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了近代和现代医学模式下健康服务的特点,并指出移动健康服务既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又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居民健康危险隐患、健康程度、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分析,针对我国的健康管理模式提出了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后,"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2030年前,中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从国际性生命科学大计划来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占1%;2003年开始的蛋白质组计划,中国负责肝脏蛋白组,约占10%。现在开始的精准医疗计划中国将占有更大的比重。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步战略目标(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个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开始被中国社会所认识。但是我们前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征询,要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对中国的科技界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希望,中国科技界也将在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中锻炼成长,走向世界。中国科学家正在执行以发展高技术为目的的863计划,开展建立科研基地和大型设备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即将启动面对下世纪为实现国家重大目标而准备的973重点基础研究的项目计划,在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农业、能源…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害的,不过有点小压力对我们的健康却是有益的。匈牙利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良性压力(或叫良性应激),指对健康有益、能让人体会到成就感等积极情感的压力。例如,结婚和晋升带来的就属于良性压力,它们在让人感到有点紧张和有点害怕的同时,也让人产生兴奋、激动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