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文婷 《科技信息》2011,(12):398-398
随着世界范围内木材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作为人造板三大主要产品之一的刨花板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装修,在当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引发的火灾日益增多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刨花板火灾痕迹进行研究,以指导火灾调查及预防。本文对温度、时间、火源种类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郑自泉 《科技信息》2010,(4):362-363
对近年来关于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及原因认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火灾调查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火灾调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值模拟的某公交车火灾重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FDS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可以给火灾调查提供证据支持. 对公交车火灾的数值模拟可以重现火灾现场,通过描述火源、公交车的结构以及可燃物的属性,可以重构火灾过程,解释火灾的发展、烟气的运动和人员的死亡. 基于逃生人员和营救人员的描述,以及火灾现场的燃烧证据,采用并行运算方法进行了重构模拟. 完成了包括热释放速率、温度场、烟气密度以及组分浓度等在内的多参数数据采集. 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火灾现场的调查结果,推测了火势的发展和烟气运动,解释了人员死亡的原因. 从而为整个火灾重构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指出了火灾模拟在实际火灾场景调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喷射反应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喷射反应沉积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合金在雾化沉积阶段的动量及热量传输控制方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分析求解,得出了喷射反应沉积过程中重要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验观察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赵承建  于孝红 《科技资讯》2006,(16):248-249
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能证明火灾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烟熏痕迹、倒塌痕迹、液体燃烧痕迹、短路和过负荷痕迹,火场尸体、炭化痕迹等等。火灾现场中拍摄有检验鉴定价值的各种痕迹物证是火场照相的重要内容。常见的火灾痕迹物证存火烧、蔓延、炭化、灰化、烟熏、倒塌、坍塌、变形、变色、变性、熔融、流涎、断裂、炸裂、爆炸、位移、飞落、遗弃、撬压、磨擦、撞击、间隙、层次、交叉、短路、过载、烧死、烧伤、记时、记录、凹形、V形、象形、笔迹等痕迹。如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柴、烟蒂残留物;电气火灾中的短路点、熔痕、熔珠、电线接头、插头、电器开关;放火现场的引火物、作案工具及相关的门窗门锁撬压痕迹、血迹、脚印、指纹;液化气火灾中的泄漏点、阀门等。  相似文献   

6.
闵家森 《科技资讯》2011,(7):36-36,38
火灾原因调查作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前沿阵地,这项工作完成与否,不但关系着为处理肇事者、责任者及刑事罪犯提供法律证据,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消防执法效能的高低,影响着消防部队形象.怎样才能做好火灾原因调查工作,准确地认定火灾原因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火灾痕迹与物证在火灾原因调查中的作用谈一些个人看法,为火灾调查人员进一步做好集贸市场火灾原因的认定工作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键层理论,应用Ansys10.0软件分析采动影响下覆岩变形的动态发展过程.数值模拟再现了上覆岩层弯曲、沉降的变化以及采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逐步演化的应力场和应变场.模拟结果初步揭示了覆岩变形机理,指出了覆岩的变形特征受分步开挖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及损伤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和轻质组分的采出,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质成分逐渐析出并沉积在岩石孔隙表面,造成渗流通道的堵塞,进而影响开发效果。文章根据相平衡理论和修正的Flory-Huggins溶解理论,建立了沥青质的溶解模型和沉积模型,并结合毛管束模型,建立了考虑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变化的流固耦合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层压力降低,沥青质的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在饱和压力处取得最低值,为减少沥青质析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应尽量使地层压力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沥青质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随着井距的增大,沥青质沉积量逐渐减小,对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影响也逐渐变弱;压力场求解结果表明,当考虑沥青质沉积时,生产井附近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力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国际沉积学协会专业出版文集的第40册。2003年10月9-11日在Utrecht举行了沉积体系的模拟和数值建模-从认识到预测的国际会议。重点是发展和应用盆地充填沉积的模型,以往,认识盆地充填沉积的演化和地层结构的起源是基于露出地面的岩层、源泉和地震的数据的研究.是定性的地质讨程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杨惠宁 《科技信息》2011,(8):I0373-I0373
本文从烟熏痕迹、木材痕迹、玻璃等痕迹阐述了痕迹物证在火灾中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色素炭黑为碳源,Fe及其氧化物分别为催化剂,经由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含量对碳纳米管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EM、TEM、TG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炭黑为碳源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是可行的,且与以往的以石墨为碳源相比,该反应在常压下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表征,发现产物中碳纳米管的产量较高,但是在碳纳米管的管壁上发现较多的小颗粒。同时对炭黑为碳源生长碳纳米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伞罩除尘器内黑烟颗粒浓度分布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伞罩除尘器内黑烟颗粒浓度的分布特性.在气相和颗粒相分别选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的基础上,计算了入口含尘质量浓度(1~7 g/m3)、入口气速(10~16 m/s)和黑烟颗粒粒径(0.24~11μm)对伞罩除尘器内黑烟颗粒浓度的轴向和径向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黑烟颗粒...  相似文献   

13.
王云  邹应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42-5346
为监测大气黑碳气溶胶,依据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研究了基于光衰减法的实时监测系统(黑碳仪),设计了基于光衰减法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测量算法。采用虚拟仪器设计方法,利用Delphi7.0和SQL Server2000开发黑碳仪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实现了黑碳气溶胶浓度测量算法,并能控制下位机运行情况、存储与静态和动态显示黑碳气溶胶浓度值。研制仪器试验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测量算法与实现软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工艺特点,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有限元模拟,得出了反应器内以及试样表面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且获得了反应器内反应物浓度与沉积产物间的关系.结合实验分析,验证了SiC涂层晶粒尺寸的变化和沉积形貌的演变是由于反应气体浓度分布随位置变化造成的:沿着反应气体流动的方向,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沉积得到的SiC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沉积形貌由堆积岛状到颗粒状再到晶须状逐级演变.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一种新的、从熔盐中获得活性碳原子以制备碳薄膜的电解沉积方法,并在镍衬底上合成了碳薄膜.发现了碳酸盐离子的浓度是获得碳薄膜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脉冲电解和适当减少碳酸盐离子浓度有利于获得活性碳原子、加速沉积涂层和提高涂层质量.在不同的衬底上的试验结果显示,适当的试验条件下碳膜能够在镍、铜、铁和钛衬底上用电解沉积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碳粒燃烧的数学模型,对相互影响的两颗碳粒的定常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碳粒间的距离、气流速度、来流方向等参数,计算得到了两碳粒周围在各种工况下的速度、组分及温度的分布,并详细分析了各参数的改变对两碳粒燃烧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碳粒与碳粒、碳粒与气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碳粒间距和来流速度有利于燃烧的进行;碳粒表面温度随来流方向的改变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17.
色素炭黑表面聚丙烯酸接枝改性制备染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改性炭黑的新型染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羟基引入到炭黑表面,然后以Ce^4 为催化剂实施丙烯酸(AA)与炭黑的接枝聚合;分析与测定了接枝状况和产物的接枝率,结果表明,经上述方法改性的炭黑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染色性。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炭黑表面大量存在的芳香族稠环化学物为基础,以缩合反应引进羟甲基,并利用羟甲基和铈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引发反应探讨丙烯酸酯单体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同时考察了接枝炭黑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丁浩  鲍雨 《河南科学》2014,(9):1815-1820
运用以分维为基础的分形理论,选取1978—2013年的碳排放数据,对我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根据数据绘制我国碳排放量的散点图,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新能源利用、经济发展方式、法律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降低我国碳排放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传统基于网格数值方法在模拟超高速碰撞时存在着材料大变形引起节点位置异常变化,导致单元畸变严重使计算无法进行;尤其是超高速碰撞中引起的材料断裂、破碎等用传统网格算法很难准确描述. 为克服传统网格算法在模拟超高速碰撞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用二维颗粒元法模拟直径为5 mm球形弹丸以4~7 km/s对2 mm厚的靶板碰撞. 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网格畸变现象,模拟得到的弹丸对薄靶开孔规律和形成碎片云形貌与实验基本吻合,证实了二维颗粒元法可作为新方法模拟超高速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