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Hp阳件者72例、Hp阴性者5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糖水平.利用血糖仪下载的3 d全天7个时间点血糖谱总计21个血糖值输入强生血糖数据分析软件(OTDMS)系统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来评估血糖波动.采用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CE)、低血糖例数作为本研究血糖波动评估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Hp阳性组的平均血糖(MBG)、SDBG、MAGE、LAGE均高于糖尿病Hp阴性组(mmol/L:9.0±1.1比7.6±0.5,3.3±1.1比1.7±0.5,6.7±4.5比3.0±1.1,8.6±3.8比4.2±1.5,均P<0.05),低血糖例数百分比也高于糖尿病Hp阴性组[16.6%(12/72)比5.1%(3/58),P<0.05].结论 Hp感染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有明显影响,根除Hp有益于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保证血糖平稳达标.  相似文献   

2.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血糖波动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两组平均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脂蛋白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mALB与脂蛋白α和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6,0.943,均P<0.05),总胆固醇、MAGE与脂蛋白a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560,0.965,均P<0.05),SDBG和MAGE与血尿酸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641,0.495,均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可影响脂蛋白a的表达和血尿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静 《当代医学》2014,(31):99-1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糖尿病病情的不同,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NP组)(n=98)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NP组)(n=90)。结果 2组传导速度、潜伏期、振幅比较t=4.5927、4.0993、2.5352,MAGE、MODD、CV及LAGE比较t=2.693、3.2581、2.1569、19.6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血糖的波动幅度较大,周围神经病变不严重的血糖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老年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与非T2DM组,按有无MACE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记录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入院后MACE。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检测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MODD、PPGE、LAGE、MAGE、FBG、HbA1c增高,eNOS水平降低,血管单、双支病变和轻中度病变较少,多支病变及重度病变较多,Gensini评分较高。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Gensini评分、LAGE、MAGE、MODD、PPGE升高,eNOS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LAGE、MAGE、eNOS和Gensini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GE和MAGE对该类患者MACE有预测价值。 结论LAGE和MAGE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变异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进口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 FPG、2 hPG 及 HbAlc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 HbAlc,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且价格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章容  戴武  叶军  曹永红  刘燕  汪运生  张苏皖  匡蕾  邹玲玲 《安徽医学》2018,39(12):1462-1465
目的 动态血糖监测(CGM)评估血糖波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8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108例无DR的患者纳为NDR组,60例DR患者纳为DR组。对受试者进行连续72 h的CGM,计算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有效波动平均幅度(MAGE),同时检测HbAlc、血压、体质指数,评估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R组患者病程(8.33±0.82)年、收缩压(138.20±11.84)mmHg、舒张压(86.53±8.57)mmHg、SDBG(2.73±0.54)、MAGE(3.98±0.70)mmol/L,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MAGE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l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DR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波动及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采用CGMS(Mini Med)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获得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如下:MBG为(9.39±2.13)mmol/L,DBLL为(1.92±2.92)%,MAGE为(5.42±2.61)mmol/L,SDBG为(2.35±0.86)mmol/L,LAGE为(10.98±3.41)mmol/L,MODD为(2.03±0.76)mmol/L。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大,SDBG和MAGE均增加,而LAGE明显大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健康人群及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并与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标准差(SD)、血糖波动次数(N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有并发症组患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平均血糖(MBG)与HbA1c呈正相关(P<0.01),而MAGE与HbA1c无关(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子,Hcy的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回顾性与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使用,对比2种CGMS在血糖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将确诊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回顾性CGMS组(31例)和实时CGMS组(17例),观察24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高血糖时间及低血糖时间等指标。结果:(1)所有患者d3的24hMBG、LAGE、GV、高/低血糖时间等均较d1显著降低,而低血糖时间较d1增多;(2)2种监测方法上述各指标在d3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与指尖微量血糖仪相比,CGMS可检出更多的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2种CGMS均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并检测无症状性低血糖,其中实时CGMS更有利于及时调整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夏威  张菱  虎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37-384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39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治疗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糖漂移、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BMI、FBG、2 hPG、HbA1c、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GE、MODD、SDBG、MPPGE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FBG、2 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漂移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应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单药组单纯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单药组、联合组FPG、2 hPG、HbA)(1c)、MDA均升高,SOD均降低(P<0.01);治疗后2组FPG、2 hPG、HbA_(1c)、MDA、MAGE、MODD均较治疗前降低,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MDA、MAGE、MODD、HbA_(1c)下降及SOD升高较单药组更明显(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减少血糖波动,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变化及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T2DM1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一般临床资料匹配的经冠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T2DM2组,所有对象接受FMD检测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比较T2DM1组血糖波动的变化,并分析其与FMD的相关性。结果 (1)与T2DM2组相比,T2DM1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低血糖曲线下面积(IAUC7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T2DM1组FMD进行分析显示,FMD与MAGE、MODD、PPGE、IAUC70等血糖波动系数明显相关(P〈0.05),其中与MAGE相关性最强;以FMD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MAGE仍与FMD呈负相关,且MAGE、IAUC70、收缩压均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较不合并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加,FMD明显受损,血糖波动与FMD受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格列汀对肾功能不全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服用利格列汀前,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RGMS)持续监测血糖3d,口服该药物后,RGMS持续监测3d。比较给药前24h与给药后第3天的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高血糖比例、低血糖比例,并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给予利格列汀后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高血糖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没有低血糖发生,并且肾小球率过滤无明显变化。结论 利格列汀能安全、方便、有效地显著减少肾功能失代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降低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小组(A组),30例3倍SD≥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FMD检查及CRP测定,比较两组间FMD、CRP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以FMD、CRP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收缩压(SBP)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L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PPGE是影响CRP的独立因素。(3)简单相关显示,FMD与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初诊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增强体内炎性状态增加对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钙名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分析比较CGM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BG及MAGE分别为(7.0±0.9)mmol/L、(3.8±2.5)mmol/L,均高于对照组(5.4±0.6)mmol/L、(2.0±0.7)mmol/L(P<0.01).(2)以超过对照组MAGE的x+1.96 5(3.4 mmol/L)定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MAGE升高者为91例(51.7%),其MAU的发生率高于MAGE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比7.1%,P<0.05).(3)血MAGE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及餐后30 min C肽水平与MAGE呈独立相关.(4)MAU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MAGE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MAGE与患者发生MAU独立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病程及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住院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损伤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并同时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分析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精氨酸刺激试验C肽增值(ACP)的关系.结果 (1)以HbAlc水平分为5组,绘制24 h CGMS血糖谱,在HbAlc最低的两组(HbAlc<6.5%,6.5%≤HbAlc<7%),空腹血糖差别不大,但餐后血糖后者有所上升.随着HbAlc进一步增加,24 h血糖整体水平依次增高.(2)校正了性别、年龄、病程影响后,HbAlc、MBG与FPG;MBG、MAGE与HbAlc;MBG与MAGE(r分别为0.67、0.66、0.63、0.44、0.39,P均<0.01),FPG与MAGE(r=0.31,P<0.05)呈正相关关系.(3)校正了性别、年龄、病程影响后,FPG、HbAlc、MAGE与ACP呈负相关关系(r=-0.30,P<0.05;r=-0.39、-0.42,P均<0.01);MBG与ACP无相关(P>0.05).(4)以HbAlc<7%时,△CP变化不大(2.4±0.3)μg/L,而HbAlc≥7%时,△CP明显下降(1.4±0.9)μg/L.(5)以△CP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血胆固醇水平、HbAlc是△CP独立影响因子(校正的R2=0.305,P<0.01).结论 血糖波动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较持续性的高血糖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