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了滇西地区(N23.5°~28°;E97.5°~101.5°E)地震活动概况、地震时空展布、地震活动特点以及震源深度分布。并对近期滇西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GL值作参数,使用1980-2011年祁连山西端M≥3.0地震资料进行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74%的M≥5地震前1—2年,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挤压作用和内部大凉山断裂带、峨边断裂带等NNW向的左旋走滑次级断裂为主要特征;在历史上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上以7级以上强震活动为主要特征,而在次级块体内部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主.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逆冲走滑断裂带内部的NNW向左旋走滑断裂上,该地震主要受到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上的1733年M73/4和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M71/2强震的影响,这两次地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有促进作用,而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促进了2014年10月1日越西5.0级地震的发生,此外鲁甸地震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峨边断裂带、昭通-鲁甸断裂带东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南段有一定的库仑应力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徐煜坚、罗焕炎教授等合著的《华北北部地区地质模型与强震迁移》一书将由地震出版社于近期内公开出版。该书综合了地质、物探等资料,建立了华北北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地震地质综合分析、图象识别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等模拟了邢台(1966,7.2级)、河  相似文献   

5.
河南汤阴地堑的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太行山前地震构造带南段、汤阴地堑的新活动特点,发现只有其南部是地堑,北部是由一条东侧断裂构成的半地堑。而汤阴地堑西侧断裂为断距往北迅速减小以至消失的断层。作者在野外工作结束时曾预测汤阴县西部是由于捩点继续北移而可能发震的一个危险区,并为后来在该处发生的一个3.9级地震所证实。此外,安阳市一带因有一条活动强烈、断面分别倾向南、北的北西西向枢纽断层——安阳断裂横截于南部的汤阴地堑和北部的磁县、临漳诸断裂之间,是应力容易集中、有发震可能的另一危险区,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6.
老挝琅南塔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与2007年班南坎Ms6.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老挝班南坎6.6级地震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强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了山西地震带近年来数次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从背景异常、中期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的不同角度讨论了震前地壳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得出了形变预报指标,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关系,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②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③第三、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④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1970年至1999年晋冀蒙三省交界4次中强地震事件,进行地震视应变演化分析。得出,地震视应变异常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减弱-发震、增强-减弱-迁移-发震、增强-减弱-消失-增强-发震、增强-减弱-维持-发震。"大同窗"必是异常区,其震前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维持-消失-发震、增强-减弱-发震、增强-维持-减弱-发震。异常区多形成于震前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散或向特定方向(震源方向)迁移的特征。中强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视应变高值异常迁移区、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5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正式目录,对正式目录的中强以上地震进行了余震删除.利用已删除余震的正式目录,研究滇中地区4级调制地震与中强地震的三要素关系,总结历史震例得到:滇中地区发生4级调制地震,其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75%,平均间隔时间为4.7月;而且中强震发震地点与4级调制地震发震地点相关性较好,平均相隔距离为76 km;发生4级孤立型调制地震(无余震发生),其后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概率为67%;曲江断裂带上发生的4级孤立型调制地震对未来中强震的地点指示意义明确,震级大小与孕震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Using the four phases (1996~1999) of re-surveying data from the GPS network along the Shanxi fault zone, the recent stat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fault zon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Datong-Yanggao M5.6 earthquake (November 1, 1999), which took place on the north end of the monitored area, are analyzed. In the focal region, three area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strain (1×10 -6) appeared in Xinzhou and to the northeast of Jiexiu. The Shanxi fault zon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WNW-ESE-trending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and the NNE-SSW-trending tensile stress field, and it does not have strike-slip movement. When examined for long-term tendenc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junctures between the three moving elements.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地块运动与中国大陆强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地质、 古地磁、 GPS和地震活动资料的基础上, 讨论了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地块的运动与中国大陆强震的关系。 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地块同为中国大陆古老、 完整、 坚固的地块, 内部结构简单。 而两个地块周缘断陷带或挤压造山带较破碎, 其内部结构较复杂。 综合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地块的整体向东平移并叠加逆时针旋转的运动控制着周缘走滑断裂和地震活动; 塔里木地块向北平移叠加的顺时针旋转及向周缘造山带的俯冲导致周缘断裂和强震的发生。 尽管天山构造带为主要的地震带, 但塔里木地块与天山造山带边界的MS≥6.0地震主要受塔里木地块运动的影响。 像鄂尔多斯和塔里木这样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地块, 实质上是边界强震的主要贡献者。 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完整坚固地块的整体运动, 对其周缘强震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 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 级中强地震前1~2 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频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生在四川及邻区的17次6级以上强震事件的震前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主震前均出现了区域性、中期或短期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的过程。这种过程可用四川地区3.5~5.9级地震的月频次变化来进行量化,并可作为预测四川及其邻区6级以上强震的一项指标。经反复试验,本文提出判别地震月频次异常的标准,给出将异常用于强地震预报的规则,同时,对该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内符检验:结果表明:月频次异常指标对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测效能及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6.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为完整的地震资料,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公元1929年以后,研究区的6.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河套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在北纬40°线及附近区域形成优势分布区域,1970年以来的中等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河北张北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研究区2005年9月以来中等地震持续1 304天的平静现象被2009年3月山西原平4.2级地震打破,岱海断陷1997年11月以来至今中等地震持续平静,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和岱海断陷中等地震显著平静对研究区特别是河套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为显著的震兆标志,多种迹象表明,晋冀蒙交界三角形区域和呼和浩特-包头断陷为有利发震区域,发震强度或为6.0级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